- +1
微小說|eilikochen京都生活記:在外父母互助條約

微小說|eilikochen京都生活記話外篇:在外父母互助條約
2024,我們約定好嗎?出門在外互相幫助彼此的“父母”吧。
最近,
國內一位小姐姐因為一個在高鐵上幫老人調座位的善意的舉動,許多網友為其點贊,我想為人美心更美的小姐姐說一句:感謝您遵守《出門在外父母互助條約》,這個“路口”你只管幫,下個“路口”還有千千萬萬的我們。
記得,
剛入2024年那個月份,也是我年底去北京出差最頻繁的時候,基本都是“一日游”狀,非常緊張。
有一次,
因為要趕上午10點的“采訪”,
我打著哈欠坐著早晨第一班去北京的高鐵,
半睡半醒狀下好似有人在推我,還小聲說到“小伙子,小伙子,能幫我...”
我清醒后連忙說“爺爺怎么了?”
老人說“我..我手機沒電了,能幫幫我嗎?”
接過老人的手機,才發現是國產非常老式的手機,我也沒有這樣的充電線,
便和老人說“爺爺不好意思,您手機太老了,如果需要的要你可以拿我電話給家人打個電話讓他們來接你!”
老人支支吾吾,拿著我的電話從身上拿出一個記滿電話的小黑本子翻了起來,
許久才打出了一個電話,半天都無人應答...
老人把手機默默的還給我,開始自言自語...
我無奈的笑笑...
過了一會兒!
到達北京,我準備趕往接車地點,
臨走時,我看著還在自言自語的老人和手中的電話本,
又看了看馬上9點的時間指針...
我做了一個決定!
和我走吧,我來幫您!
老人開心的笑了,忙說謝謝,
拉住了我的衣角緊緊跟著我;
我和老人在北京豐臺站買了一個充電器開始給老人的手機充起了電,
忙忙呼呼,再一看時間10:30......
老人的電話終于亮了起來,
隨即一個電話打了進來,
打電話的是老人的女兒,
老人有一些間歇性的老年癡呆,
女兒離婚前家在北京,
老人在北京女兒的家住過1年,
所以老人每次發病都會......
我替老人買了回程的票和一袋面包,
把票根照片通過微信發給了老人的女兒,
老人女兒轉給我500元......
11:30分
我把老人送上返程的高鐵,
老人依舊拉著我的衣角,
我再次打通老人女兒的電話,
老人似乎間清醒了,
放開衣角做回座位,
手中的面包已經被握到變形,
車開了!
我看著高鐵消失在眼中......
最后,
只記得,
下午我趕到了“采訪”的現場,
碰巧也趕上了最后的“錄制”......
22:00分
我坐在回家的高鐵上,
媽媽的電話問我到哪了?
我說“快到家了!”
掛了電話,
打開微信,
點了老人女兒的500元轉賬的“退回”......
你好,陌生的朋友們~生活不易,我們約定好嗎?出門在外互相幫助彼此的“父母”吧。
此刻,我自愿永遠簽訂《出門在外互幫互助彼此父母協議》!
——微小說|eilikochen京都生活記話外篇:在外父母互助條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