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軍報原副總編談軍隊戰斗力標準:對越自衛還擊戰留下三個教訓
11月19日,《解放軍報》在第5版刊發了解放軍報社原副總編輯、高級記者江永紅少將的署名文章《會挽雕弓如滿月》,談到了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的教訓。
據中國軍網發布的資料,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軍委命令,中國邊防部隊對侵犯中國領土的越南軍隊進行自衛還擊作戰。3月16日全部撤回國內,勝利完成作戰任務。23日,中共中央決定頒發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時英雄模范獎章和立功獎章。9月17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授予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的52個英雄模范單位、79名解放軍指戰員和12名民兵以榮譽稱號。
“參加1979年自衛還擊作戰的部隊,除了少數部隊17年前在西藏邊境打過仗外,其余部隊自抗美援朝戰爭之后近30年未曾打仗。但是,當戰爭突然襲來的時候,我軍官兵表現出可貴的獻身精神和堅強的戰斗意志,被人民譽為‘新一代最可愛的人’。”上述文章中提到,“此戰期間,全黨正在進行‘真理標準大討論’,即確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部隊撤回后,進行‘真理標準討論補課’。對這個問題,參戰官兵比沒有參戰的人更有發言權,因為子彈和鮮血已經告訴我們:實戰是檢驗部隊戰斗力的唯一標準。”
從連隊戰士成長為解放軍報社副總編輯的江永紅少將是軍中名記,數十年來長期關注“藍軍”,其38年前發表的名篇《藍軍司令》曾引起全軍上下廣泛關注。
江永紅少將在上述文章中提到,自衛還擊作戰部隊凱旋官兵的背囊里,不只有耀眼的軍功章,還有沉痛的教訓。
——練兵沒有針對性不行。戰前缺乏針對性訓練,而訓練中的欠賬在實戰中是要用鮮血和生命來償還的。
——不會指揮合成作戰不行。當時的基層軍官幾乎清一色是由戰士提干的,大多只會指揮單一兵種。有個步兵連長指揮沖鋒受挫,請求上級炮火支援,上級問:“加強給你的炮兵、防化兵為啥不用?”他一拍腦袋說:“忘了!”
——不肅清“左”的影響不行。當時“文化大革命”剛結束不久,部隊受“左”的影響還比較嚴重。某團五連是軍區樹立的理論學習模范連,但訓練成績不行;七連訓練成績全團第一,卻被戴著“單純軍事觀點”的帽子。要打某高地,上面有人主張讓五連打主攻,團里卻堅持用七連。最后七連出色完成任務,被軍區授予榮譽稱號。像此類平時與戰時擰著勁兒的地方很多。
“對照實戰這個檢驗戰斗力的唯一標準,一場戰爭催生了一次改革。”文章提到,“首先是掀起了研究敵軍的熱潮。從1979年末至1980年,團以上均成立敵軍研究室,連成立研究小組。紅藍對抗演習普遍開展,特別是在《解放軍報》突出宣傳原1軍‘藍軍司令’王聚生的事跡后,全軍形成一股‘藍軍熱’,不少司令員、軍長、師長帶頭充當‘藍軍司令’,初步扭轉了以往演習一廂情愿的局面。空軍當年建立的模擬藍軍分隊一直保留至今,在對抗中磨練出許多王牌飛行員。其次是進行了合成部隊的試編試訓,尤以原63軍的合成營改革最為著名。這些研究和試驗的成果,最終體現在1985年的精簡整編中——撤銷了軍委和軍區的炮兵、工程兵、裝甲兵,成立諸兵種合成的集團軍。再次是在政治工作中肅清‘左’的影響,恢復了政治工作為中心工作服務的理念和光榮傳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