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名“世界船王”誕辰百年,省委副書記贊他“義薄云天”
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近代十大商幫之一的“寧波幫”代表,近日齊聚寧波共話發展。不過,除了舉行世界“寧波幫·幫寧波”發展大會之外,這些商界風云人物齊聚寧波,還要紀念一位重要人物。

據《寧波日報》報道,在包玉剛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上,浙江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香港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在會上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裘東耀主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余紅藝、市政協主席楊戌標、市委副書記宋越舜、中央統戰部十局副局長于建明等出席。
《寧波日報》此前報道介紹,1918年11月16日,包玉剛出生在寧波市鎮海莊市鐘包村橫河堰一個世代經商的家庭。1949年初,包玉剛移居香港,與友人合辦新聯公司,從事進出口貿易,隨著第一艘貨船“金安號”下水,包玉剛開始了輝煌的航運生涯。
由于在經營上獨辟蹊徑、穩健發展、嚴格管理,加上良好的商業信譽,船隊不斷發展擴大。到1981年,包玉剛已擁有210艘大型、巨型輪船,合計2100萬載重噸,穩居世界航運業之冠,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船王”。
包玉剛對祖國和故鄉懷有深厚的感情,把個人的事業與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以不同的方式報效祖國。早在1979年,他就分別捐資1000萬美元興建北京兆龍飯店和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1982年,在包玉剛的積極推動下,由中英兩國政府和包玉剛三方共同出資設立中英友好獎學金。這些愛國舉措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
在香港回歸的過程中,包玉剛發揮了自己獨特的優勢,作出了特殊的貢獻。由于包玉剛在香港的社會地位和聲譽,特別是與當時中英兩國領導人都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他在兩國政府為香港問題進行的一系列談判和接觸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關于香港前途問題的聯合聲明,包玉剛先生應邀出席這一歷史性的儀式。次日,鄧小平同志會見包玉剛,充分肯定了他為中英談判成功所起的作用。
1984年10月,包玉剛踏上了闊別40多年的家鄉,決定為寧波的開發開放作出自己的貢獻。當得知寧波尚無一所綜合性大學而家鄉人民正醞釀創辦時,包玉剛毅然決定出資2000萬美元,用于助建寧波大學。這個決定得到了鄧小平等中央領導的熱烈贊揚和極大支持。鄧小平同志親自為寧波大學題寫校名。1985年10月29日,寧波大學舉行奠基典禮,次年9月,寧波大學如期開學。
1991年9月23日,包玉剛不幸病逝。
在包玉剛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上,浙江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指出,包玉剛先生是備受國人敬仰的著名愛國人士,是老一輩“寧波幫”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是義薄云天、永載青史的一生。對先生的不朽功勛,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肯定,家鄉人民銘記在心、永存懷念。
另據中國新聞網報道,16日當天,位于寧波鎮海的包玉剛故居還舉行了“包玉剛故居修繕啟用暨主題館開館儀式”。包玉剛故居建于清乾隆年間,包玉剛1918年出生于此,并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1989年,鎮海區人民政府曾對故居進行全面修繕。1991年,包玉剛逝世后,為紀念包氏一族造福桑梓的事跡,包玉剛故居對外開放。
此外,在包玉剛誕辰一百周年之際,由寧波市和鎮海區人民政府共同對包玉剛故居進行修繕以及展陳改造,對內外軟硬件均進行了全面完善,并設置了主題鮮明的展覽。包玉剛長女包陪慶特別捐贈了世界公主號船鐘、環境藝術品《太極》,豐富了故居的展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