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講武談兵|隱身艦載機現身于滑躍型航母,對提升戰力有何幫助
日前,滑躍型航母甲板上出現了隱身艦載戰斗機的模型,引起熱議。
隨著現代大型水面艦艇以及先進戰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航母與艦載機之間的組合出現了很多新的模式。其中,滑躍起飛型航母與隱身艦載戰斗機的組合有可能會成為未來更多海軍強國的首選模式,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國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級大型航母與F-35B隱身艦載戰斗機。而在俄羅斯軍工企業提出的多個未來航母設計方案中,也出現了大型航母與蘇-57隱身艦載戰斗機的組合模式。

隱身艦載機能夠進一步提升滑躍航母的戰斗力。
滑躍起飛型航母的優勢
相比彈射起飛型航母,滑躍起飛型航母毫無疑問屬于晚輩。1973年,世界上第一艘滑躍起飛型航母——英國皇家海軍“無敵”號開工建造。此時,采用蒸汽彈射器的彈射起飛型航母在技術上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且,正如現代航母的三大發明——光學助降系統、斜角甲板以及蒸汽彈射器都源自英國一樣,滑躍起飛型航母也是英國人首開先河,開創了現代航母發展的新時代。
對于很多軍事愛好者來說,常常認為滑躍起飛型航母就是落后的,在各方面性能上遠不如彈射起飛型航母。事實上,滑躍起飛型航母與彈射起飛型航母各有性能與技術上的優勢和劣勢,兩者其實并不應當是誰取代誰的關系,而更應該是相輔相成、取長補短的搭檔。
滑躍起飛型航母以具有一定上翹角度的滑躍式飛行甲板(英國“皇家方舟”號以及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都采用12度角)代替彈射器,在相當程度上降低了全艦排水量以及甲板結構的復雜性。以技術上最為成熟的美國C-13蒸汽彈射器為例,“尼米茲”級航母裝備了4臺該型彈射器,總重量達2800余噸、體積達2265立方米,而且設有極為復雜的蒸汽管路,維護保障難度相當大。即便是目前美國海軍“福特”級航母裝備的最新一代電磁彈射器,其單臺重量仍然達到了225噸。更為重要的是,安裝彈射器就必須在飛行甲板上開口、開槽,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甲板的結構強度。

F-35B在航母上滑躍起飛
所以,對于滑躍起飛型航母而言,不安裝彈射器節省下來的重量以及艦體內部空間就可以用來裝載更多的人員、設備以及物資油料等,造價和維護保障成本也可以大幅降低。以英國“無敵”級輕型航母為例,該航母以19500噸的滿載排水量和直通甲板設計,最多可以搭載10架“海鷂”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9架“海王”反潛直升機和2架“海王”預警直升機,堪稱現代輕型航母的典范之作。
繼英國“無敵”級輕型航母之后,蘇聯借鑒其滑躍式飛行甲板設計,建造了滿載排水量達59400噸的“庫茲涅佐夫”號大型航空母艦。相比英國“無敵”級輕型航母,蘇俄“庫茲涅佐夫”號大型航母創造了一個新的航母發展分支,即搭載常規起降艦載戰斗機的大型航母。由于排水量以及艦體尺寸大幅增加,同時增設了斜角甲板,“庫茲涅佐夫”號大型航母的飛行甲板面積達到了14700平方米,而“無敵”級輕型航母也不過才約6000平方米。此后,俄羅斯又以“庫茲涅佐夫”號大型航母的設計為模板,將“基輔”級“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改裝為4萬噸級的中型滑躍起飛型航母,并出售給印度,即如今的“超日王”號航母。
但是,采用常規起降艦載戰斗機后,無論是“庫茲涅佐夫”號還是“超日王”號,都無法同時進行艦載戰斗機的滑躍起飛和著艦降落。由此,我們也要引入下一個話題,即常規起降與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的優劣對比。
常規起降VS垂直起降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認為常規起降艦載戰斗機在各方面的性能上均優于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如果是蘇-57或者F-22這樣的第五代重型隱身戰斗機改裝為常規起降艦載戰斗機,則更是最優的選擇。事實上,正如前文提到的滑躍起飛型航母與彈射起飛型航母并不存在誰替代誰的關系一樣,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與常規起降艦載戰斗機也是各有優勢和不足,不應簡單地說常規起降艦載戰斗機就更好,更應該取代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
在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的早期發展年代,以英國“海鷂”和蘇聯雅克-38為代表型號,其總體作戰性能確實與常規起降艦載戰斗機有很大的差距,更不要說與各型更優秀的陸基戰斗機相比較了。以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為例,英國皇家海軍特混艦隊的核心為“競技神”號和“無敵”號輕型航母,共搭載了28架“海鷂”FSR.1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

遼寧艦和山東艦服役后,中國海軍擁有了兩艘滑躍航母。中國軍網 圖
盡管英軍占有各方面的優勢,包括地利(由于馬島距離阿方空軍基地較遠,阿軍戰機抵達馬島海域的作戰滯空時間只有5~12分鐘)、裝備性能(“海鷂”FSR.1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低空低速的機動性能非常出色,且裝備有當時先進的可進行全向攻擊的AIM-9L“響尾蛇”紅外制導空空導彈),而且也在空戰中取得了22:0的驚人戰績,但是英國皇家海軍依然有多達包括“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在內的16艘各型艦艇被擊傷擊沉,損失可謂相當慘重。
所以,后來在復盤整個馬島戰爭的時候,就有軍事專家感嘆,如果滿載排水量超過5萬噸、裝備12架“鬼怪”FG.1常規起降艦載戰斗機的彈射起飛型航母“皇家方舟”號若沒有在1978年退役,而是堅持到1982年,英國很可能會獲得一場全面的勝利,而不是如今這樣的“慘勝”。就是因為“海鷂”FSR.1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存在作戰半徑小、實用升限低、飛行速度慢、載彈量不足等缺陷,使得英國皇家海軍特混艦隊并沒有真正掌握馬島海域的制空權,未能全面有效攔截阿根廷空軍的犀利進攻。所以,盡管后來美國也從英國引進了“海鷂”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技術,并發展出了自己的AV-8系列,卻始終只是將其作為海軍陸戰隊的專屬機型,并沒有在美國海軍自己的大型航母上廣泛服役使用。
不過,隨著1991年蘇聯雅克設計局研發的雅克-41M在“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上測試成功,世界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的發展開始進入到高性能時代。但由于蘇聯解體,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雅克-41超音速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未能完成全部研發工作就下馬了。直到21世紀初,美國洛·馬公司研發的F-35隱身戰斗機贏得了JSF項目的競標勝利,F-35B作為其中之一的子型號,將世界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帶入了超音速隱身時代。
從各方面的性能參數來看,F-35B只是在載彈量、載油量、作戰半徑、機動過載等數據上與F-35A陸基戰斗機和F-35C常規起降艦載戰斗機有些許的差距,在航電、隱身等其他方面則基本相同。所以,發展到F-35B這個時代,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基本上已經補齊了與陸基戰斗機和常規起降艦載戰斗機的巨大性能差距,而且完全有能力與后兩者相抗衡。至此,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斗機再也不是低性能、廉價品的代名詞了。

在一段時間內,隱身艦載機可以與非隱身艦載機搭配部署。中國軍網 圖
航母與隱身艦載戰斗機的最優組合
隨著艦載戰斗機性能的不斷提升,特別是進入到超音速隱身時代,世界各國海軍裝備的滑躍起飛型航母也進入到了隱身艦載機時代。當然,作為美國海軍來說,其裝備的都是“尼米茲”級和“福特”級這樣的10萬噸級彈射起飛型超級航母,能夠選擇F-35C這樣的常規起降隱身艦載戰斗機。而F-35B短距/垂直起降隱身艦載戰斗機主要裝備于美國海軍陸戰隊,絕大多數時間都部署在平直飛行甲板且經過改裝的各型兩棲攻擊艦上。不過,這并不妨礙美國海軍將這兩款隱身艦載戰斗機出售給盟國,部署在滑躍起飛型航母上。
從總體作戰性能上來看,滑躍起飛型航母搭載隱身艦載戰斗機后,其防空制空能力、縱深對陸對海攻擊能力都會再上一個新臺階。特別是F-35B這樣的隱身艦載戰斗機,其最大起飛重量已經達到了重型戰機的標準,而外形尺寸卻依然維持在中型戰機的水平,可以進一步提升滑躍起飛型航母的載機數量。尤其是隱身艦載戰斗機出色的隱身性能,使其在面對對手國家海軍的非隱身戰斗機時,更是具備領先一代的技術優勢。
當然,滑躍起飛型航母在艦載戰斗機配置上也可以采取“混搭”的模式,即同時搭載非隱身艦載戰斗機與隱身艦載戰斗機,兩者相輔相成、配合作戰。目前,美國等國空軍在非隱身戰斗機與隱身戰斗機配合作戰方面已經非常成熟,將其經驗與戰術移植到海軍艦載航空兵上也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俄羅斯在未來航母設計方案中,也設想了蘇-57隱身艦載戰斗機與米格-29K非隱身戰斗機“混搭”的方案。而且,非隱身戰斗機還能夠發揮外掛機載武器多、兼做伙伴加油機等優勢,從而可以讓隱身艦載戰斗機更好地發揮其隱身性能好、突防能力強的優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