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過個年,年輕人愛上“新麻將”
提個問題,為什么年輕人過年,都打“麻將”?

除了此前流行的找“搭子”旅行過年外,越來越多年輕人更希望尋回春節的儀式感:
有人拿出熬夜做PPT的勁頭,只為張羅一臺“家庭春晚”。
有人提前組織全家春節大合影。
更有人備好了漂亮的新春漢服,并寫好了專屬于年輕一代的率性春聯……
但那是除夕和初一,初二之后呢?
年輕的過年主理人們,開始成群結隊出來嗨。
桌游、劇本殺成為熱門打卡項目……
龍年春節期間,中國的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人群)們過著一種很“新”的年。

伴隨Z世代逐漸成為新的消費主力軍,“后浪”們的消費主張正在深刻影響著消費市場。
桌游店、主機游戲體驗館、私人影院等近年興起的新型線下消費場景也迎來消費高峰。
其中,這些場所尤其受到二三十歲青年消費群體的喜愛。
這種提供聚會交流空間同時兼顧新潮娛樂方式的聚會場景正越來越受到年輕消費者的追捧,成為春節線下消費的一大新趨勢。
反觀咖啡館、茶樓、KTV等傳統“第三空間”娛樂場所,則顯得有點落寞。
與此同時,隨著春節檔電影的熱映,一些新業態也在爆發。
在電影院大廳,開始多了一些PS5、Switch、Xbox等游戲主機。
雖然單小時35-50元的價格遠超很多網咖,但還是吸引了不少人游玩。

春節期間青年消費的一大趨勢是客廳游戲、聚會游戲的興起,及其帶動的線下桌游館、游戲館的火熱。
相較于KTV、電影院等傳統聚會娛樂方式,這些新型娛樂場景有哪些特點、其興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當前年輕人怎樣的消費興趣?
春節消費也是全年消費的延伸,這種風潮是否能夠延續?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立洋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社交方式。
過年打麻將,是老派人的社交游戲。
其實麻將不就是桌游嘛,獨生子女一代的年輕人,自然是和自己的好朋友們一起打“麻將”。

只是,麻將變成了劇本殺、龍與地下城和派對游戲。
尤其是在蛋仔派對、元夢之星等派對游戲的帶動下,青年消費也更加熱衷于有大量交互、風格多樣、趣味盎然的類派對活動。

而KTV、電影院的社交模式單一且場景受限,讓本就在日常局限于網絡、工作單一場景,缺少現實社交的年輕人所不喜,且內心中認為不潮。
當下年輕人被稱之為Z世代,即網生一代,過多的線上社交反而形成了一種逆反,即:
在可選擇、可聚集的條件下,會在“第三空間”里更深度的交互。
反之,Z世代以前出生的中青年乃至更早的“前輩”,往往成年后觸網,線下交互體驗有大量積累并形成習慣,反而在現實社交中會選擇吃喝向,而非玩樂向。

同時,春節消費有特定因素,即春節長假的有閑特征,且較之其他假期可能受到工作負累而更顯悠閑。
這讓派對聚會這種需要徹底放松心情的消費生態,具有比平時更高的人氣。
但要保持聚會消費的長熱,服務業還需要挖掘更多玩法,適應不同用戶聚會需求,例如:
三五成群、兩人成行或團建體驗,深挖用戶消費欲望和潮流風向,形成日常有客、節假日火爆的新常態。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