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院士報告廳|江桂斌:新污染物與健康密切相關,如何治理

江桂斌
2024-02-22 11:47
來源:澎湃新聞
? 全球智庫 >
字號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江桂斌介紹,肥胖與糖尿病高發與新污染物有一定關聯。

江桂斌說:“新污染物里面很多東西干擾體內的胰島功能。同時,我們的實驗也發現,有一些物質添加到食品中具有成脂作用,并造成肥胖。”

1月9日,江桂斌院士參加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第11期活動,發表“新污染物治理與健康”為主題的演講。

1月9日,由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中關村產業轉型升級研究院、深圳企聯等共同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第11期開講,江桂斌院士以“新污染物治理與健康”為題,分享了當前環境中眾多新污染物對生產生活及健康的影響,并提出了相關治理思路。

以下內容根據江桂斌院士演講記錄整理,經講者審訂。 

雖然,過去幾十年治理環境污染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還存在的問題。2020年,中國的GDP占比重回18%,但生態環境為經濟發展付出沉重代價,像霧霾、水污染、食品污染等等。 

一、當前比較突出的幾大環境問題

第一是全球氣候變暖。

地球升溫速度過快,最根本原因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變多了,二氧化碳現在是400億噸,工業革命之前二氧化碳在地球中是280ppm,現在是415ppm。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最關鍵措施就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全球氣候變暖有很多影響,比如冰川凍土融化,很多自然災害會發生,出現極端氣候事件。

提出“碳中和”,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碳中和”是1997年提出來的,2006年《新牛津美國字典》將“碳中和”評為年度詞匯。“碳中和”不是不要排碳,而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減碳、儲碳、轉化等等,將排出去的碳消納掉,達到凈零排放,對地球影響不再增加。

當前,全球有135個國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標,涵蓋了全球碳排放的88%。中國制定了具體的碳中和路線,能源領域非常關鍵,我們要加速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現在的太陽能發電、光伏發電已經很多了。中國的水電占國家總發電量的17%左右,目前還有一些大的水電項目在開發和建設中,未來可能會達到20%左右。核電應該是積極、有序、安全的發展,現在有55座核電站運行。煤炭和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目前占中國總能源的80%,到2060年要把這個比例倒過來,把化石燃料降到20%,新能源要增加到80%。如果沒有科學技術大的進步和革命性突破,要達到這個目標是很艱難的。

第二是影響健康的環境污染因素。

我重點講化學污染物,也包括環境微生物,化學分子對我們健康的影響。我們都知道2003年的SARS、后來的埃博拉、H1N1,最近三年的新冠病毒,這些都是很小的分子,非常容易隨著氣溶膠傳播。還有一些影響健康的傳統污染物,如黃曲霉素,是肝癌的標志物。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在中國人群中的增加速度很快,前兩年的數據是56%,幾乎每2個人當中就有1個陽性。要治理幽門螺旋桿菌需要大劑量的抗生素,因為它是腸道的問題,很難全部被消滅掉。有很多的化學品及微生物都跟我們的健康密切相關。

數據表明,2019年,全球有900萬人死于環境污染因素,其中75%是空氣污染,空氣污染是當今造成健康危害最嚴重的環境污染因素,控制空氣污染不僅對中國,對全球也是很重要的。

2013—2023年,中國PM2.5的控制非常有成效。到2022年,300多個地級市平均PM2.5在29-30,國家控制PM2.5的目標是到2030年達到35。

圖1 2013—2023年全國平均PM2.5變化圖

控制PM2.5是長期艱巨的任務,還可能有反復。從健康角度看,優良天氣,PM2.5數據限定為75,其對健康影響與PM2.5數據為200的斜率差不多。只有降到30以下,才是對健康有益的一個區域。但從整個國家來講,從30再往下降難度非常大,這是現在的瓶頸。

要科學理性認識我們國家的霧霾問題和環境質量問題。WHO(世界衛生組織)在2023年把全球空氣質量數據由10調到5,這是很高的要求。2019年,只有0.18%的全球土地能夠滿足條件,只有0.001%的人口生活在空氣質量符合5的地方。

2022年,中國PM2.5為30.6,全世界131個國家和地區排第106位,所以,未來改善空氣質量的路還是很長的。

還有一些地球化學原因造成的污染問題,比如高砷和高氟地下水,主要存在于中國西北地區。

第三是疾病與健康問題。

2017年的數據,中國每天大約有1萬人確診癌癥,65個人中平均有1個癌癥患者,全國的癌癥患者每年在380萬—400萬。

圖二 2000—2015年中國人群腫瘤發病的趨勢圖

看圖二,可見2000—2015年中國人群腫瘤發病趨勢,肺癌是中國第一大癌種,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還有直腸癌。這跟我們工作和生活環境是密切相關的。圖二右側數據顯示,乳腺癌的發病持續增加,甲狀腺癌增加速度加快。一些區域性的腫瘤,跟飲食習慣有關系、跟高鹽特別是硝酸鹽有關系、跟環境有關系,但很多問題目前還找不到直接原因,很復雜。

再看成年人慢性病的發病率。2012年和2019年的數據顯示,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發病率在增加,40歲以上人群的慢阻肺發病率也在增加。 

二、化學品的快速增長是新污染物增加的根本原因

新污染物是社會經濟發展必然產生的現實問題,現代社會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大量的化學品。

生活離不開化學品。比如,我們喝的橙汁,自己在家里鮮榨的橙汁5分鐘會沉淀,幾分鐘之后會氧化變顏色。讓它長期地保存并且有很好的口感,這就是化學品的功勞。

目前,中國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000多種,有22個大類。按照國家標準添加和使用食品添加劑,總體是沒有問題的。長期使用中,個別化學品會被發現一些新問題,甚至對健康造成危害,這是初始認知難以解決的。生活中會需要很多化學品,每個建筑都要加防火阻燃劑,不粘鍋的涂層要耐高溫和其他的功能。

化學品的快速增加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產生的根本原因,化學品的增加速度非常快,現在每天大約增加4萬種,每年增加20%,主要用于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

因為大量使用化學品,已經使得很多化學品進入到環境,進入到人體、進入到生物體。我們的血液當中到底有多少污染物,講不清楚,它可能已經在我們的血液中循環了5年或者10年。而這些東西到底會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需要我們長期研究。

2021年香山科學會議“新污染物的健康風險及防控對策”學術討論會上,討論了“什么是新污染物?毒性怎么樣?中國新污染物污染情況怎么樣?發展態勢如何?怎么來控制?邊界在哪里?”等非常關鍵的科學問題。

新污染物就是任何人工合成或自然存在的化學品或微生物,它可能引起已知的或者是未知的或者可疑的毒性效應。這是非常寬泛的概念。

新污染物有三個共性和特點:第一,絕大多數是目前正在生產和應用的化工產品。第二是這個污染事件正在發生,環境中存量很多,今年、去年、前年測一下含量是否逐步增加。第三是我們對它的毒性缺乏數據了解或者了解有限,缺乏全面的科學評估。

2021年中央文件中提到了兩類新污染物,就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環境內分泌干擾物。二者就是碳、氫、氧、氮這些元素組成的有機體。新污染物還包括抗生素,各種生活中的護理品,比如增白劑。

環境內分泌干擾物,也是一類有機物為主的污染物。我們的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1999年開始做這方面研究。2004年,我們發現在天津的海河入海口,雄性海鲇魚雌化率達到了75%。2023年8月份,我們重新做了研究。過了20年的時間,分泌干擾物BPA(雙酚A)、OP辛基酚、NP壬基酚與2004年的數據相比,沒有改善反而更高了。這說明,新污染物在很多方面是增加了,需要控制這些污染物,否則未來危害可能會更大。

2003年我牽頭申請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領域第一個國家973項目,傳統污染物我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較好的控制,但是也有一些區域并沒有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某些湖泊的底泥中會含有一定量的多氯聯苯和二噁英,食品中也會經常出現這些問題。當時我們發展了很先進的技術路線,來篩選和評估傳統污染物和新污染物,比如水源、土壤、底泥等是否含有新污染物,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方法找到不同的結構污染物。

而實際上,科學管理和科學研究之中有一個銜接的問題,基礎研究不一定能直接為國家管理所使用。基礎研究是超前的,進入到公眾層面、進入到政府管理層面,進入到全球重視的層面,要有一個過程。 

三、中國新污染物治理難點在哪里?

新污染物治理有哪些難點?新污染物最初來自生產與應用。溴代阻燃劑 (PBDEs)和全氟化合物 (PFOS),在本世紀初2000年左右是新污染物的“明星”分子,溴代阻燃劑是因為建筑阻燃的需要。某個地方有森林大火,我們看到飛機過去噴一片紅的東西,那就是含溴的物質,因為溴的分子重,可以隔絕燃燒的空氣,溴代阻燃劑滅火用得多。再看全氟化合物,這個分子的碳原子上沒有氫,全是氟原子,結構非常穩定,這兩個分子在2000年左右引起了全球重視。

2001年開始,國際上開始管控新污染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領導簽署了斯德哥爾摩公約,主要是在全球范圍控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這個公約是開放性的,目前管控的污染物從當時的12種增加到現在的35種,我們現在考慮的新污染物基本上在管控名單之內。名單之外,到底有多少,還不清楚。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對新的污染物治理開展專項的研究和前瞻性的研究,到了今天新污染物成為我們國家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新污染物的治理進入到國家“十四五”的中長期規劃。在中央文件中提到,加強新污染物的治理,特別指出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的治理。

2022年國務院制定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提到三類污染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環境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簡單來講,前兩類化合物不溶于水,溶解在油脂里比較容易,比較容易跟有機體結合,能夠在有機體、生命體中累積,還可以長距離地傳輸。比如,我們在這里發生的污染事件,過幾個月可能傳輸到南極和北極,像珠峰地區有很多的污染物都是從工業生產地區傳過去的,在珠峰地區測到的農藥、DDT等等,有一些是來自于喜馬拉雅山另一邊印度等國家的。

2023年,全國政協成立了新污染物治理專家調研小組。12月8日,我們在成都開了“新污染物環境行為與健康效應”發展戰略研討會,12月27日在北京開的“新污染物治理的重大基礎問題及對策”雙清論壇,未來要把它作為我們國家基礎研究的核心內容,也就是新污染物的治理。

2023年11月17-21日,我們在武漢開了“第十二屆全國環境化學大會”,有1萬多人參加,有94個分會,其中25個分會涉及新污染物相關研究,說明這個領域的研究在學術界是很受重視的,因為有很多的問題需要通過基礎研究去找到答案。

2023年6月6日,11部委發布了5類新污染物的管控,對六氯丁二烯、多氯萘、五氯苯酚及其鹽類和酯類、十溴二苯醚和短鏈氯化石蠟5種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做出了淘汰或者限制使用的規定。

氯化石蠟的毒性到底怎么樣,我們并不清楚,目前還在大量地使用。測一下環渤海等海域生物體或者底泥,都有很高的含量。我們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大量使用了這些化合物。

目前,中國治理新污染物的總體思路是:要篩查,要評估,要控制,要協同治理。同時,還有標準的問題。新污染物要控制到什么標準?很關鍵。制定標準既是一個科學問題又是一個管理問題,制定的標準太嚴格,雖然對健康是有利的,但是生產就會受影響,管理起來也會增加難度。在新污染物整個治理的過程中,全過程管理很重要。

從毒性來講,毒性效應評估很關鍵,化合物的毒性很高的話,肯定是要出局,不能再用,一定要按嚴格標準去限制。

還有網絡化管理,我們國家PM2.5控制非常好,網絡化、實時管理,大家打開手機都知道當天PM2.5是多少,這是能力建設提升的結果。那我們對某些新污染物是否也可以這樣做,這需要很大的經費投入,需要專業人員去操作。

我們各個省的重點污染物控制是不一樣的,按照中央的要求,我們31個省份都制定了新污染物行動方案,重點污染物有不一樣的地方。

圖三 各省市方案中提到的重點污染物

圖四 新污染物防治試點重點區域

重點的行業肯定是化工、石油、農業、醫藥等領域。新污染物防治試點重點區域,飲用水的水源、特定的流域、特定的工業園區都是治理的重點區域。新污染排放的過程管理非常重要。

對于我們國家來講,新污染物的控制源頭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重點關注有機污染物、抗生素和農藥,盡管現在對農藥進行了綠色替代,但替代的這些農藥也還會有新問題。

還有一個是替代品,我們把過去使用的化學品控制了,但是同樣功能的物質還是要使用,比如不粘鍋不能用過去使用的全氟化合物,那就需要研發新產品進行綠色替代,這個過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落實到實踐層面更難。必須加強基礎研究,要做長期積累,先立再破,一下子把所有的東西都限制掉,肯定不行。比如抗生素,沒有抗生素也不行,救治的時候很難控制大劑量的使用。 

四、新污染物的毒性與健康危害

新污染物到底與健康有哪些關聯?新的污染物跟傳統的污染物一樣,是全方位的毒性。我們都知道PM2.5是很小很細的顆粒,但它是一個全方位的毒性物質。對體內任何靶器官都有影響。

很多研究表明,新污染物對神經發育有影響。包括干擾內分泌系統,影響到免疫系統,甚至對進化的影響。比如河里面有PCBs(多氯聯苯),在長達50年的時間,河里的魚長期暴露在這些PCBs之中,其堿基對就會發生變化,對進化產生影響。最近看到一項研究,發現微塑料在土層、巖石層長期存在,產生一種特殊的礦物叫做“塑巖”,也會影響到進化過程。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肥胖國。肥胖與糖尿病高發和新污染物有密切關聯,不是說喝的水里面有微量污染物就會產生糖尿病,而是新污染物里的很多東西干擾體內的胰島功能。我們的實驗還發現,有一些物質被添加到食品中會造成肥胖。

圖五 新污染物促進脂肪細胞分化,致肥胖作用示例圖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到,右下角的結構會產生肥胖作用,右上角的結構不產生肥胖作用,這2個分子的分子量是一樣的,結構差異只是叔丁基的位置不同,一個鄰位一個間位。大量飲用含此類物質的飲料是會產生肥胖作用的。所以,要篩查到這些物質,去限制它的應用,告訴公眾含有這類物質要慎重食用。

還有甲狀腺疾病,大家看看這些新污染物的結構跟甲狀腺激素的結構是完全類似的。T4是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的甲狀腺激素。

圖六 新污染物與甲狀腺疾病的關聯示例圖

WHO和學術界相信,90%的疾病跟環境污染因素是密切相關的,其他的原因包括遺傳,后天的因素中環境污染的因素占到很大比例。

舉幾個例子。比如,汽車輪胎中有一種抗氧化劑叫6PPD(橡膠防老化劑),它可以轉變結構為醌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大量釋放到海水、淡水的養殖水域,會引起大馬哈魚死亡。人工生產排放到環境的溴化物會催化產生藍藻神經毒素,使藍藻的毒性更大,造成一些鳥類死亡。我們去海邊游泳必須抹防曬霜,防曬霜中有羥苯甲酮,羥苯甲酮代謝并與葡萄糖苷形成具有光毒性的共軛化合物,會傷害海葵與珊瑚。

另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有一個低劑量的效應,單個化合物的“達標排放”并不意味著是安全劑量,因為有若干污染物低劑量協同的復合效應,文獻上曾經研究過十種農藥都符合標準,但這十種農藥之間有協同作用,它們互相協同,總的結果就是產生毒性影響。這個實驗也告訴我們,不存在絕對安全劑量。

我們的飲用水中至少有幾十種新的污染物,這還是比較保守的數據。PM2.5一個細顆粒,現在能夠找到2萬種化合物。

中國的飲用水總體講是安全的。早期空氣的污染是很輕的,隨著工業的發展,空氣污染成為主體。這是我們必須認清的現實。 

五、幾點看法

新污染物怎樣控制?邊界在哪?控制什么?

學術界在努力地工作,政府管理部門也在積極應對這些問題。公眾需要了解,新污染物不完全是新問題,只要人類存在,就必須與污染物打交道。生活離不開化學品。

基礎研究始終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現在已經知道的污染物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污染物可能在血液中已經循環了五年、十年,我們并不知道它們的結構和毒性。

另外,新污染物會伴隨人類進化的全過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長期地會存在。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要正視、不要恐慌,有很多的化學品證明具有致癌性。IARC(世界癌癥研究組織)曾經篩查過740多種物質,發現只有一種明確地說不是致癌物,其他的都是不同的層級。這是我們現在應該讓公眾都知道的。發展和健康是貫穿人類進化和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要尋求發展的道路,要更快地發展、高質量地發展的同時,健康也很重要,新冠三年大家都知道健康是多么珍貴。

我們看看全世界主要國家人均壽命的情況,這是2019年WHO數據,中國列第53位,女性平均壽命是77.6歲,男性平均壽命是74.6歲。在“十四五”期間,期待我國的人均壽命增加2歲,這也許比較困難,但是毫無疑問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在增加。這是我們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紅利,是主旋律。

WHO曾提出健康保障的四大基石。第一是合理膳食,飲食要合理,營養要搭配。第二是適當運動,運動很重要,但是要適當,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不要過量。第三是戒煙限酒,不能抽煙,限制少量飲酒。第四是心理平衡,心理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大。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如果心理調整不好則跟不上社會發展。以這四大基石為中心的健康生活,可以減少高血壓發病率55%,減少腦卒中75%,減少糖尿病50%,減少腫瘤風險30%。從這個數據比例上看,腫瘤還是較難預防的。按照這四項標準來生活,可以延長壽命10年。這對于人類而言太重要了。 

(演講整理:林美丹)

    責任編輯:田春玲
    校對:施鋆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惠市| 德江县| 荣成市| 溧阳市| 苍梧县| 宜良县| 西畴县| 扎鲁特旗| 潜山县| 克什克腾旗| 拉孜县| 卫辉市| 临桂县| 金沙县| 孝昌县| 林州市| 广昌县| 明溪县| 鱼台县| 沁阳市| 唐海县| 新乐市| 新龙县| 天长市| 靖远县| 玛纳斯县| 唐海县| 濮阳县| 隆尧县| 甘谷县| 响水县| 方山县| 静宁县| 海南省| 武宁县| 沙湾县| 湘阴县| 建湖县| 洪江市| 高碑店市|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