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摘下頭戴設備的那一刻,才是最好的時刻


在硅谷滿是追求新鮮感的狂熱者,所以一旦沉浸在回憶中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微軟公司的“首席統一科學家”Jaron Lanier卻不以為然——距離Lanier創立第一家生產頭戴式設備和模擬體驗軟件的公司VPL Research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當時他提出了“虛擬現實”和“混合現實”這兩個術語。自那時以來,虛擬現實(V.R.)像浪潮一樣涌入了公眾的想象力。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它在電影、卡通、電視節目、偶爾的街機游戲以及一些早期的消費產品中都有相當大的影響,比如任天堂的威力手套。
Lanier依然熱愛虛擬現實。但是,近年來,他感覺到他的體驗和所享受的東西,與許多愛好者所認為的含義產生了分歧。
善金局TAKEAWAY
? 虛擬現實被視為一個環境,讓用戶積極地創造自己的內容,而不是被動經歷大公司構建的內容。
? 虛擬現實的真正契機可能在于實現日常生活中的實用目標,例如即時創建定制應用程序或改變身體體驗。
? 虛擬現實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覺知機器,可能帶來對真實世界的新認知和與自然的重新聯系。
讓虛擬現實成為
一種自發創新的場所

多年前,在虛擬現實剛開始的時候,Lanier有時也像現在與他意見相左的人一樣談論過它。他偶爾會把V.R.說成是另一個宇宙,可能會吞噬我們所有人,效果不錯。現在他不同意這種說法,但是在當時,前衛和極端的樂趣讓人無法抗拒。每個年輕的技術人員都想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角落,成為巨大變革的先驅。
但是,在經歷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產品、電影和創業公司之后,V.R.領域依然在追求那種沖動。蘋果為其新頭戴設備Vision Pro制作的宣傳視頻中,依然展示了人們第一次體驗虛擬現實的情景。

微軟“首席統一科學家”Jaron Lanier
1984年,當蘋果筆記本推出時,一些團隊成員離開蘋果加入了Lanier的創業公司V.P.L.,幫助他創建了第一代商用虛擬現實產品。當時,他們猜測蘋果自己會在2010年進入市場,還知道消費者接受這項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Lanier當時以數百萬美元的價格向NASA等客戶出售工具。盡管彼時的客戶十分保守,但Lanier早期的虛擬現實軟件卻非常奇特。在他們的虛擬世界中,你可以編程,看到所有的變量不是文本符號,而是虛擬對象;沒有源代碼。Lanier和他的同事們過去常常談論虛擬現實將引領一種新的“后符號化”交流方式,“我們將為彼此制作體驗,直接分享它們,而不僅僅是描述它們。”他們希望讓虛擬現實成為一種自發創新的場所。V.R.將允許一群人在類似音樂樂器的虛擬設備上“創造世界”。
期待日常“殺手級應用程序”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虛擬現實在截然不同的兩端蓬勃發展“殺手級應用程序”。它長期以來一直是一種成熟的工業技術。自三十年前在斯坦福醫學院首次模擬膽囊手術以來,它已被用于設計手術程序并培訓外科醫生;波音、福特和許多其他公司也早在早期就開始使用虛擬現實進行設計。此外,還有幻想、神秘和哲學方面的應用。虛擬現實可以成為探索意識、關系、身體和感知本質的一種方式。換句話說,它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在兩個極端之間存在一個謎團:虛擬現實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這個問題至今仍然懸而未決。游戲似乎是一個可能的領域——但對于大多數玩家來說并不是那么重要。虛擬現實和游戲之間存在許多不太適合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玩家喜歡比游戲更重要,而不是被游戲吞沒。Lanier相信平凡的殺手級應用程序將會出現——也許你將使用虛擬現實迅速了解剛剛到達的Airbnb;也許虛擬現實將幫助你組裝宜家家具。
因為特別,才有意義

虛擬現實頭戴設備有各種形式。一個主要的區別與它們如何承認現實世界有關。一些頭戴設備完全遮蔽周圍環境,這在游戲頭戴設備中很常見。但還有另一個選擇,過去稱之為“混合”現實,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稱為“增強”現實。一些混合或增強現實頭戴設備,比如微軟的HoloLens或由Magic Leap創建的系統,允許你通過頭戴設備的玻璃看到現實世界,以便使用復雜的光學技術將其與虛擬內容結合起來。另一些,如蘋果的Vision Pro和Meta最近推出的產品,則通過攝像頭捕捉現實世界,然后將其渲染為虛擬環境的一部分,以便與虛構內容結合使用。
蘋果將Vision Pro營銷為一款適用于日常使用的設備——用于寫電子郵件或編寫代碼、進行視頻通話、觀看足球比賽等。但Lanier一直認為虛擬現實會話只有在實現特定且不需要很長時間的具體實用目標時,或者盡可能奇特時才最有意義。


Vision Pro讓真實生活中的
演奏和吸地板變得更加有趣
虛擬現實的實用一面是一系列精彩的細分領域:除了外科手術模擬和車輛設計外,該技術還被石油公司用于模擬地質結構、制藥公司用于構想分子,以及城市規劃者用于設計城市中心。新的前沿,可能更適用于日常生活的是,即時創建你甚至不會費心保存的實用應用程序。例如,Lanier的研究小組曾展示過一種原型系統,它允許通過單一語音請求重現一個程序,該程序允許你用手涂畫和雕刻虛擬物品。
十年前,制作這種程序需要數月時間。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能夠定制適合色盲和ADHD學生的同步虛擬現實。更加直白地說,人們可以在增強現實中行走,詢問人工智能有關潛在安全隱患和解決方案的即時建議。在人工智能加速發展的時期,一個奇怪的現象是,人們始終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嘗試一切。

VR藝術家通過Vision Pro快速制作數字雕塑
另一件奇特的事是你可以在虛擬現實中改變你的身體結構。你可以將身體映射到龍蝦或章魚的身體上,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體驗對其他身體的控制。大腦在演化過程中不得不適應許多特別的身體形態,通過改變肢體自然搖擺的節奏,以及周圍物體對這種運動的變化,你可以改變大腦用來標記時間流逝的參考點。當然,在虛擬現實中,你不僅可以加快或減慢時間的流逝,還可以改變世界的規則。你可以存在于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奇異幾何中,例如變成一個由多個部分組成的群島。
所有這些都可能發生,然而仍然有一個小小的核心保持不變。在這一切之中,仍然有一個“你“漂浮在其中。這使得虛擬現實成為一種覺知機器。最近,人工智能領域的人們占領了“覺知”這個詞——虛幻究竟是真實的嗎?虛擬現實提醒我們體驗確實存在,它是虛擬現實的核心,即使周圍世界是一個幻覺,它仍然存在。
“摘下頭戴設備的那一刻,
是最好的時刻”

“當我戴上VR頭戴設備時,我仍然注意到我漂浮在其中,我存在于我所經歷的信息之外。但隨后摘下頭戴設備的那一刻,是最好的時刻。”Lanier說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曾試圖在人們摘下頭戴設備之前偷偷將鮮花或漂亮的水晶放在他們面前;看到他們驚嘆的表情是一種巨大的快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像有人在服用致幻藥時欣賞花朵時所感受到的敬畏。但事實上卻恰恰相反,他們感知到了重新感受普通事物的真實喜悅。”
這種只有在虛擬現實中才能獲得的短暫體驗,并非持續的。風險投資人和企業家談論人們將如何像花費大量時間在手機上一樣花費大部分時間在虛擬現實中。如果人們一直戴著頭盔生活,那么掌管虛擬現實平臺的人就將控制一個巨大的、超級利潤的帝國。

蘋果Vision Pro介紹片段
“但我不認為消費者想要那樣的未來。人們能感覺到這種未來的潛在荒謬,看到它將如何導致人們失去立足點和意義。在虛擬現實的早期,我實際上曾嘗試過一直生活在其中;在許多場合,我都在虛擬現實中度過了幾天。”Lanier補充說,“生活在虛擬現實中毫無意義。它是封閉的、被計算的、毫無意義的。現實,真實的現實,神秘的世界,是開放的、未知的,超越了我們;我們不能失去它。”
人類在200萬年的進化歷程里與自然建立了親密的聯系。這是生物學家E.O. Wilson提出的"親生命性"的概念:人類與其他生命形式建立聯系和感情的傾向,以及人類對自然界的依賴和情感認同。覓食、狩獵、感受氣候,這一切都有利于與自然深深地聯系在一起。

加拿大公共衛生機構的心理學家Colin Capaldi在2014年進行了對自然聯系度與生活滿意度、幸福感之間的關系的研究。該研究綜合了30項相關研究,涉及超過8500名參與者。研究結果顯示,自然聯系度較高的個體往往更具有責任心、外向性、和善和開放性,而且自然聯系度與情緒和心理福祉之間存在顯著關聯。
因此,另一個緊迫的問題是,人們在擺脫虛假無限的高潮之后是否能享受到有限現實的傳奇。光是成為普通人就足夠了嗎?真實世界的日常奇跡能夠得到足夠的欣賞嗎?還是文化的未來只會是病毒式的?所有市場都會變成龐氏騙局般的幻想嗎?一旦我們擁有足夠好的技術,人們會徹底拒絕物理世界嗎?
虛擬現實可以引領我們走向任何方向。Lanier仍然將虛擬現實視為人道主義的燈塔。也許其他人也會如此。

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既是對未來無限可能性的探索,也是對人類情感、認知和社會互動方式的重新定義。它不僅僅是技術革新的象征,更是人類進化旅程中的一個里程碑,提示我們在高速發展的科技浪潮中,珍視與自然界和人類本身的深層聯系。在這個既虛擬又現實的交界處,我們或許能找到人類與技術和諧共處的未來路徑。

不妨以假修真
撰文 | Vianna
編輯 | Cathie
排版 | Vianna
圖片源自網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