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Z博士的腦洞|熊孩子、公交和董小姐,當規則允許政策套利
驚濤拍岸
最近民營企業很受關注。先是民營企業叫苦,市場跟著幫民營企業叫苦。后來各部委乃至各級政府都出來安撫民營企業,尤其是金融貨幣行業的管理者,不但把過去緊繃的監管政策重新調整了,更拿出實錘所謂的“民企貸款‘一二五’目標”,即為了讓民營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將對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設定相應的政策目標,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于1/3,中小型銀行不低于2/3,爭取3年以后,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占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于50%。
只是,這個“實錘”顯然過于硬核,立即在市場上砸出巨大的浪花,而且稱得上是驚濤拍岸,銀行股反映迅猛,紛紛下跌。段子手們的最新段子都變成了成立個民營小微企業去套利。市場追問,民營小微企業的平均壽命也就是個三年四年,銀行要是這么“硬”對民營企業放貸,銀行本身的安危是不是也成問題了?管理層不得不旋即出來澄清,說所謂“一二五”并非硬性指標云云。
我敢說,管理層一定是嘴上呵呵噠,心里有一萬匹馬奔騰。你說說你們,給你們放水,你們說民營企業無度擴張泡沫太高了;給大家去杠桿,你們說民營企業受損了好可憐;給民營企業送溫暖,你們又說民營企業也不是什么好東西不能予取予求。給你們放水,你們說這樣有泡沫銀行要危機;給大家去杠桿,你們說這樣一刀切銀行要危機;給民營企業送溫暖,你們又說扭曲供給不良會加大銀行要危機。
你們到底是要鬧哪樣?
熊孩子
有些事情真是很難說清。你也可以說這很復雜。你也可以說這不很復雜。
譬如養孩子。
最近很流行“熊孩子”的概念。大抵就是指那種不聽教管、任性妄為的破壞規則的孩子。
熊孩子是怎么來的?也可能孩子們天生就有一定的差異,有些就比較熊,有些就比較虎。但總體而言,還是和家長有很大的關系。大家來到這個世上,即使帶有先天稟賦,還是要靠后天塑造。
那些愛大鬧的孩子背后有什么樣的父母?人人都會說,有嬌慣孩子的父母唄。
更仔細的分析。愛大鬧,不是天生“愛”大鬧,而是源于鬧了就能夠得到。這說明,規則不明確。
大鬧能夠得到,而不大鬧得不到,熊孩子吃糖,乖孩子最多有個語言點贊,還會造成逆向淘汰,懂事的孩子也趕緊去學習大鬧戰術。這說明,賞罰不分明。
家長會不會也沒那么有容忍度?畢竟熊孩子也是很累人的。只是,突然要他乖起來,可能嘛?打他罵他,無濟于事。最后爆發更大的沖突。這時,眼見事態無法收拾,家長投降了,會得到什么樣的孩子?這說明,問題的根本是,權責不分明。
大鬧得到了,是不好的。但是總大鬧,背后其實是總得到了??偂皾 钡募议L,不一定就是因為溫和,反而,他們可能更加暴力,正是因為粗暴而不了解、粗糲而不溝通,才造成家長總在逼著孩子做事,孩子也總想著法子“逼”家長給自己想要的。雙方處在長期對峙的狀態,都不清楚也不想理清自己的權力和責任,一心只想著簡單直接地獲取自己想要的。
我不是說監管部門和企業就像是家長和孩子。而是說,企業在市場中也是被規則塑造的,就像孩子在家庭社會中被塑造一樣。要知道一個人怎么長成這樣,可能得看看他成長的經歷。要看企業為什么變成這樣,也得看看他們成長的經歷。
公交車的司機和乘客
有些事情真是很難說清。你也可以說這很復雜。你也可以說這不很復雜。
不久前,重慶萬州一輛公交車墜落江中,牽動了大家的心。錄像顯示,事故發生原因是一位任性的女乘客和司機發生糾紛,而司機也是個很不服輸的脾氣,導致車毀人亡,連累一車人性命。
事故原因調查清楚后,大眾嘩然。有些人就跑出來說,你看看,這些人太冷漠所以害死了自己。
這個論調我特別討厭。
乘客還是無辜的。說他們冷漠什么的,肯定沒有坐過公交車。女乘客是主要原因,司機應對絕對錯誤。乘客應該怎么樣?車上有人吵架是公交常態。五分鐘爭吵,怎么知道沒有人勸?動手只是三秒,不可能來得及反應。已經陪葬,死后還要被誅心——不能這么消費他們。
這件事之后,公交車司乘關系終于成為焦點,于是大家果然發現,拿司機不當一回事的人太多了。
所以癥結在哪兒?在于規則不明確,賞罰不分明。因此大家都不清楚自己的權力和責任。
司機在開車的時候不能碰好嘛?這是常識,并不需要宣傳教化。如果相關法規嚴明,對擾亂司機工作的人重罰,對司機受到打擾時的應對也明確,相信這種行為就會大大減少。而且,如果法規清晰,旁人也能夠及愿意站出來一同譴責、制止這種行為。
鼓勵每個個人都靠熱情的正義感來解決權益,難道不是一種更加不穩定的模式?而且甚至也是事件發生的原因之一?靠讓司機笑臉迎人忍氣吞聲來解決問題,號稱“改善服務”。其實打破規則,毀壞秩序。結果乘客覺得自己必須鬧,否則就會吃虧。司機覺得自己必須還手,否則就會吃虧。雙方都沒有更好的途徑解決自己“吃的虧”。在各種意識下,大家會越來越多的認為自己“吃了虧”,而應該大鬧,造成社會秩序的進一步崩壞。
戰略行業新能源汽車
有些事情真是很難說清。你也可以說這很復雜。你也可以說這不很復雜。
最近刷屏還有新能源引起的多宗官司。
恒大與法拉第之間撲朔迷離,明明在一宗案子里實現了“雙贏”得讓市場頭暈目眩局面,卻還撕得天昏地暗,仍不見分曉。
而另外一宗,則坦蕩蕩的多,指戳人心的雙雙將對方告上法庭。一邊是銀龍的魏銀倉等,因涉嫌通過不法手段侵占銀隆逾10億元利益,被提起訴訟;一邊是董明珠,被指控“空手套白狼”借錢入股銀隆,被魏銀倉起訴至法院。
盡管坦蕩,也很魔幻。兩年前,董明珠正是為了要入主銀隆,在股東大會上“發飆”,“訓斥”投資者,雙方展開“口水罵戰”。這一“戰”,董明珠聲名大振。最后,雖然收購案被否了,但董小姐自己出資入股銀隆,成為第二大股東。這是多么深厚的情誼啊。誰能夠想得到今天?
但是,你說想不到,也有點奇怪不是。銀隆的財務狀況一直就在那里,其產品也一直就在那里,在行業的口碑和資本運作的來來回回,一直就在那里。董小姐也是久經沙場火眼金睛的穆桂英,而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被騙得爬樹跳墻的崔鶯鶯,大家都反對,她怎么就五迷三道飛蛾撲火了呢?
2016年,可以說是新能源汽車的大年。國常會上明確了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全面支持?!笆濉眹覒鹇孕孕屡d產業發展規劃中新能源汽車赫然在列。
2017年,銀隆即將上市的消息滿天飛,大家都問不支持董小姐的股東們:你們后悔嗎?2018年,銀隆上市終止。
董明珠曾說,“我根本沒有想過勝算和輸贏的問題,我只想到新能源是國家的一個戰略,是未來發展新興產業?!?/p>
是不是輸贏的問題也是需要想的?我不知道。不過國家戰略確實發生了一些改變。今年,董明珠說,“做芯片堅定不移,必須做?!?/p>
后記
有些事情真是很難說清。你也可以說這很復雜。你也可以說這不很復雜。
有什么樣的市場規則,就有什么樣的市場。如果規則允許政策套利,大家當然就都去套利。不套利的人就會被淘汰。只想著去把套利的人打幾個耳光罵幾句道德敗壞,是沒有用的。罵來罵去,大家都感嘆世風日下和心下委屈,因為大家都已經和這市場規則融合在了一起。
(作者萬喆為經濟學家,澎湃新聞特約評論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