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三角觀察|從五個關鍵詞看蘇浙皖各市“新春第一會”

隨著省級層面“新春第一會”發出動員令,18日、19日,長三角已至少有20個設區市召開大會部署全年經濟發展方向和目標抓手。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各市的“新春第一會”聚焦新質生產力、新型工業化、營商環境、項目攻堅、作風建設等,拼經濟、搶速度、擴投資。
萬億城市聚焦新質生產力
開局關乎全局。GDP萬億城市杭州、常州、南京、蘇州均將“新春第一會”的主題錨定在高質量發展。
去年,杭州GDP邁上2萬億,城區人口破千萬,實現從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的跨越。18日召開的杭州“深化改革、強基固本”主題年推進大會,部署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書”“作戰圖”。“市委、市政府作出奮進‘深化改革、強基固本’主題年的部署,是落實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要求的主動作為,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新型生產關系的積極探索。”浙江省委副書記、杭州市委書記劉捷表示。
根據部署,杭州將聚焦創新動能培育、營商環境建設、要素資源配置、政府效能提升、實施深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四鏈融合”引育特色優勢產業等12項改革項目;著眼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創造高品質生活,推進夯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建基礎、夯實新型工業化發展基礎等23項工作任務。
同一天,去年新晉“萬億俱樂部”的常州召開萬億之城再出發動員大會,聚焦“鍛造新質生產力、催生發展新動能”。
“鍛造新質生產力是常州再出發勢所必行、志在必得的戰略機遇,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責任擔當,是新征程上必須回答而且必須答好的新課題。”市委書記陳金虎表示,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搶灘動能轉換“新藍海”;以產業振興為基礎,筑牢實體經濟“壓艙石”;以“兩山”理念為路徑,繪就綠色發展“大寫意”;以改革開放為重點,用好要素配置“關鍵招”;以人力資源為關鍵,培育創新突圍“生力軍”。
南京同樣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新春第一會”的主題。
南京發展正處于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破解歷史形成的經濟結構性矛盾,必須加快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技術革命性突破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這是南京高質量發展的“華山一條路”——“南京發布”19日晚的評論指出,這也是南京的優勢使然。既要高度重視“從0到1”的科學發現,更要著力推動“從1到100”特別是“從1到10”的突破和轉化應用。要打通優勢轉化的“任督二脈”,加快把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以集群強鏈為標志的產業競爭力“立起來”,實現科技與產業互促雙強。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在19日召開的全市新型工業化暨產業強市推進大會上表示,要堅持應用牽引,著力構建貫通式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打通“最初一公里”;要建好成果轉化平臺,打通“關鍵一公里”;要大力發展科創金融,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快把創新落到企業中,落到產業上,落到發展的過程中,把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蘇州18日的會對全市2023年度高質量發展作了總結表彰,吹響了沖刺開門紅,奪取全年勝的沖鋒號。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要求落實“前高中穩全年進”的要求,全力以赴攻項目、促消費、穩外貿,實行項目化、清單化、節點化管理,常態化開展“比學晾曬”,努力爭先進位。
拼項目,以實績論英雄
搶抓重大項目投資落地是地區經濟硬實力的“晴雨表”和發展的底氣支撐,成為不少城市新年開跑的第一棒。
19日,湖州的“新春第一會”以“雙招雙引”為抓手,釋放“以實績論英雄”、“以項目促發展”的信號。“就是要展現一種鮮明態度:誰對湖州的貢獻大、誰的工作更出彩,我們就尊崇誰、褒獎誰、禮敬誰。”市委書記陳浩表示,項目和人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必須堅定不移抓項目、聚人才、擴投資。
會議要求,今年全市區縣黨政主要領導50%以上的精力,“2+8”平臺園區主要領導70%以上的精力要用于項目引進、推進,今年目標引進3億元以上項目10個,備案固投2000億元以上,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10個,八大新興產業鏈項目占比在75%以上。
全力攻項目的還有淮安和泰州。
“沒有項目,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高質量項目,就難以形成新質生產力。”《淮安日報》19日的評論指出,正是由于一批新項目尤其是重特大項目竣工達產,該市近年才得以較快推進發展動能轉換,經濟總量突破5000億元。面對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和你追我趕的競爭形勢,只有全力以赴攻項目這華山一條路,在這條路上的任何前進都是對發展能量的蓄積,對這一道路的任何偏離都是對發展時機的貽誤。
《泰州日報》當天也聚焦“項目攻堅”,就該市“新春第一會”配發評論。“拼經濟就是拼項目。”評論說,對泰州這座年輕的追趕型城市而言,要想立志攀高比強、實現跨越趕超,必須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最直接的動力源,任何時候都要堅持項目打頭,任何階段都要緊抓大項目、好項目不放。
拼產業,多地部署新型工業化
向高攀登、向新發力繞不開產業發展,徐州、鹽城、馬鞍山等地的“新春第一會”聚焦新型工業化。
徐州是江蘇唯一兼具國家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雙重身份的地區,18日的“新春第一會”將重抓工業、做強產業視作鞏固經濟增長態勢的根本之策,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增創區域競爭優勢的根本支撐和提高就業質量層次、加快富民增收步伐的關鍵之舉。
根據部署,徐州將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全國有地位、全球有影響的制造業強市,到2025年確保工業規模過萬億、制造業占比明顯提升;到2030年初步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建成產業強市。
鹽城去年工業實時開票銷售額破萬億,18日的全市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提出堅持以綠色低碳為方向,以全國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現場印發了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實施意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
皖江“鋼城”馬鞍山將制造業視作發展根基,該市印發的《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推進新型工業化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增加值突破1950億元、總量保持安徽第四位,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8%以上,擁有2個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3個超千億元的園區。
據“聊時局”微信公眾號,馬鞍山在19日的“新春第一會”上亮出今年制造業發展目標: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制造業投資增長15%,新增市級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數字化生產線40個以上,凈增規上工業企業150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450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00戶。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如果說項目、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種子,營商環境就是項目攻堅、產業提質的土壤。溫州、臺州、揚州、亳州、宣城、蚌埠、銅陵、黃山、淮南、淮北等多個城市將“新春第一會”的主題放在建設一流營商環境上。
浙江中部沿海的臺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之一,今年,當地連續第四年以“新春第一會”形式傳遞創優營商環境的信號。
溫州19日召開建設營商環境最優市、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第三極動員大會,擂響沖刺“雙萬”(萬億級GDP、千萬級常住人口)城市的戰鼓。會議提出,要以宜居宜業為基礎、以強產興業為核心、以助企強企為根本、以匯才聚人為關鍵、以招大育強為重點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并發布了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十大突破性攻堅舉措。
安徽省18日召開創建一流營商環境暨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明確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大抓營商環境建設的工作導向后,省內多市19日部署推進。
將民營經濟視作經濟發展主力支撐、創業創新主體力量、吸納就業主要渠道和創造財富主要來源的揚州在“新春第一會”上提出,對民營企業將堅持“非禁即入”、平等對待,堅決做到無事不插手、有事伸援手,全力做到企業有需求、政府有回應,堅決落實最嚴格的產權保護、最包容的審慎監管。
強作風,以更加挑剔的眼光檢視自我
激發拼搶精神離不開實干之風。澎湃新聞注意到,南通、連云港、舟山、衢州等的“新春第一會”均突出了“作風建設”。
18日,南通舉行持續深化“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營商環境提升年”動員大會,提出把機關作風建設作為搶抓戰略機遇的先導性工程、優化營商環境的基礎性工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性工程。
據“江海明珠網”報道,市委書記吳新明在會上剖析了機關作風中存在的“八個不為”現象,要求認真對照、徹底整改,務求做到“八個堅決”:堅決反對坐井觀天、夜郎自大,取得一點成績就止步不前的“守攤子”思想;堅決反對目光短淺、精于算計,只講局部不顧大局的“旁觀者”心態;堅決反對不緊不慢、不推不動,小日子過得篤悠悠的“溫吞水”狀態;堅決反對對上敷衍、對下甩鍋,把擊鼓傳花當落實的“二傳手”做派;堅決反對固步自封、坐失良機,不能干事成事也不犯錯的“躺平式”風氣;堅決反對既不調查、也不研究,脫離實際盲目做決策的“官老爺”架勢;堅決反對不重學習、眼高手低,僅憑激情和膽量應對風險挑戰的“吃老本”現象;堅決查處不守規矩、膽大妄為,罔顧黨紀國法踩紅線越底線的“害群馬”典型。
去年,海島市舟山實現生產總值2100.8億元,增長8.2%,增速列浙江第一。“當前的舟山正處在厚積成勢、全面起勢的關鍵時期,也是爬坡過坎、頂風破浪的最吃勁關頭。好的作風能產生凝聚力、執行力、戰斗力,越是這個時候,越要發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把部署變成行動、把想法變成辦法、把藍圖變成施工圖,振奮精神、接續奮斗、攻堅實干。”“舟山發布”19日的評論文章指出。
根據18日全市“馬上就辦 真抓實干”優良作風建設大會的部署,今年舟山將健全干部擔當作為激勵機制,對干部的提拔激勵就看有沒有實績實效,有實績實效的大膽提拔;健全落實容錯糾錯、澄清保護、松綁減負機制,鼓勵干部解放思想、大膽突破;健全干部懲戒約束機制,對不擔當不適宜的干部,即使沒有違紀違法,也堅決調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