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初唐四家陸柬之的書法之路

2024-02-19 0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作者: 鹿離 

注意??!未經允許不得轉載?。。?/strong>

蘇州做為人文淵藪,歷史上出過非常多的杰出書法家。西晉才子陸機有《平復帖》傳世,被認為是“章草”的經典;唐代草書大家張旭,脫帽露頂王公前,瀟灑恣肆,開創大草一路風格;明代以文征明、唐伯虎為代表的“吳門書派”,風頭強勁,獨領風騷??上В跉v史的角落里,有一位大書法家卻有點默默無聞,試著走近他的身邊,微微撣去其上的灰塵,又瞬間綻放出萬丈光芒。這位被人忽視的大書法家就是唐代初年“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蘇州人陸柬之。

1

“青出于藍”:書法有路勤為徑

陸柬之像 圖源網絡
陸柬之(585—638年),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

陸柬之在唐初的書壇地位頗高,被時人認為能與虞世南、歐陽詢那樣的書法名家相抗衡。為何正史上默默無聞的他,能與“初唐四大家”比肩呢?這都與他的家學傳承、姻親關系以及社會環境有關。家學奠定了書法基礎,姻親輔助提升了書法境界,社會環境讓他汲取到了“二王”書法精髓,三者相合,助他從初唐書壇脫穎而出。北宋人朱長文在《墨池編》中夸贊他:

柬之以書專家,與歐、褚齊名,隸行入妙,草入能,隸行于今殆絕遺跡,嘗觀其草書,意古筆老,信乎名不虛得也。

朱長文將陸柬之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進行比較,認為他們的書法水平相差不大,可以并駕齊驅,是一位書法大家。此處的“入妙”與“入能”,是在評比書法品第,是在說隸書、行書能入妙品,草書能入能品。唐人張懷瓘在《書斷》中,將書法分成神、妙、能三品,每品又有上中下三等,共計三品九等。這明顯在仿效九品中正制,彼時離魏晉未遠,人們評價事務還帶有強烈的“九品中正制”的痕跡。

在傳統書法中,家學對書法家的影響頗大。比如,蔡邕與其女文姬,鐘繇與其子鐘會,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歐陽詢與其子歐陽通,不勝枚舉。陸柬之出身華亭陸氏。其先祖陸機“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陸機手書的《平復帖》,被人譽為“草書、若篆若隸,筆法奇崛”,具有極高的書法造詣。自陸機之后,華亭陸氏興盛了數百年,傳承自陸機的書法,在一代代后人的手中不斷得到繼承與發揚。陸柬之的祖父陸琛,在南陳曾擔任中書舍人一職,參與朝廷文書詔令的起草。此職位的書法乃朝廷的臉面,不是書法高手往往難以承擔。

《平復帖》 陸機 晉 故宮博物院

陸柬之本人在唐高宗一朝,擔任太子司議郎,也經常與文字打交道,必須要有過硬的書法水平。其子陸彥遠也以書法聞名于世,當時的人們將他們父子并稱為“大小陸”,肯定了他們書法成就。由此可見,陸氏書法有著明顯的傳承關系,也證明了家族傳承為書法家打下了最初的基礎。

陸柬之要想在書法上更進一步,就需要依靠名師指點。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浙江寧波人,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是陸柬之的舅舅。他既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更是初唐四家之一。無論在人品德道,還是文學修養,或者書法造詣上,他都對陸柬之有著莫大影響。李嗣真在《書后品》中記載道:

(陸)柬之學虞草體,用筆青出于藍,故非(蕭)子云之徒,正隸功夫恨少,不至高絕也。

明明白白地記述了陸柬之受到過虞世南的指點,專心學習草書,甚至達到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地步。蕭子云是南梁的大書法家,善長草書與隸書。李嗣真用“正隸功夫恨少”,表明陸柬之的書法還是有所缺陷,在隸書上下的功夫太少,功力未能圓滿,因此不能給予高絕的評價。

《張翰帖》歐陽詢 唐 故宮博物院藏

除了虞世南的指點,傳說陸柬之還得到了歐陽詢的指點。歐、虞二人是好朋友,擁有多年的深厚友誼,而且兩人都醉心書法,苦心孤詣,水平極高??吹胶门笥训耐馍绱寺斆骱眠M,歐陽詢恐怕也會時常指點一二。得到這兩位初唐大家的日夜提點,陸柬之的書法想不一日千里都很困難。

除了家學與舅舅的指點,陸柬之還希望從書壇圣手王羲之的作品中吸取更多營養,直追魏晉,取法高古。一方面初唐的書壇被王氏書法所籠罩。唐太宗本人就非常推崇王羲之,稱贊道“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將其立為書法界的標桿?!吧嫌兴茫卤厣跹伞?,在這股風潮下,陸柬之臨摹王氏法帖,吸收其書法,化為已用,也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陸家傳承久遠,又久在江南,收集王羲之、王獻之的傳世作品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陸柬之仔細觀摩,書法水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行書五言蘭亭詩卷》陸柬之 唐 上海圖書館藏

身兼三家之長的陸柬之書法高妙,在代表作《五言蘭亭詩》與《得告帖》中,充分彰顯了自身風采。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提出書法務求平正的思想。陸柬之在《五言蘭亭詩》中,就印證了這一思想。陸柬之的筆墨飽滿,行文流暢,字的重心基本在一條縱向的軸線上,雖然也存在部分字偏左或偏右的情況,但總體而言,基本是平直的,實現以“平取勢,字守中線”,達到了平正的特點。除了書法整體布局之外,具體落實到每個字上,又能大小錯落,相互之間的距離,也忽遠忽近,忽左忽右,絕對不會整齊劃一。如此排列會在視覺上給人以沖擊,更能展現書法的美感。

《得告帖》陸柬之 唐 收錄于碑刻叢帖《絳帖》

《得告帖》則是采用了行草書風格,開頭用行書起頭,將“近”字寫得飄灑揮逸,頗有王羲之的行書風采。接著用草書寫就“得”字,用墨濃重,一改章草的輕淡,開啟了行草書法的風格。陸柬之在整篇《得告帖》中,將每列字都近乎排在一條中線上。這種組合令行書與草書統一,給畫面一種別樣的美感。運筆時,中鋒與側鋒不斷交替,特別是最后的“也”字,形象獨特,尤為醒目?!耙病钡谝幌鹿P畫末尾的斜勾,變化之豐富,運筆之巧妙,堪稱絕妙。最為顯著的就是筆末的出鋒,似乎將一筆化成數筆,實在太過奇妙。

《得告帖》陸柬之 唐 收錄于《寶賢堂集古法帖》 日本國立圖書館藏

2

“得其家法”:能以妙品教神品

陸柬之不僅善于學習書法,更擅長教授書法。以其為中心的書法傳承脈絡,更是撐起了大唐書壇的半壁江山。

首先陸氏子弟受到他極深的影響。陸柬之與其子陸彥遠,在書壇并稱“大小陸”,可見雙方書法相近。陸彥遠明顯受到了父親的言傳身教,才能在書壇取得如此高的地位。侄子陸元方是女皇武則天時期的宰相,以明經科功名踏入官場。唐代向來就有“三十老明經”的說法。因為明經考得是貼經,也就是填空題,只要能將儒家經典倒背如流,就能輕松的通過考試。年輕人頭腦清楚,記憶力強,擅長背誦。因此明經科考題很容易答對。在大家都拿滿分的情況下,應該怎么排名呢?這里就要考生具有過硬的書法根底,能讓考官眼前一亮將人一舉選中。以明經科起家的陸元方自然是一個書法大家,而且很大可能是向伯父陸柬之學習的。因為不管是《舊唐書》,還是《新唐書》,都將陸柬之的內容放在陸元方傳中,幾乎明示了兩人的師承關系。陸柬之的直系子孫中,還有陸景融、陸希聲,善長書法,被世人稱贊。可見在其引導之下,陸氏家風嚴謹,書法傳承代不絕人。

《文賦卷》(局部)陸柬之 唐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代的書法講究“真草隸篆”,加上行書,一般是五大字體。后人一般認為,唐代書法的高峰有三座。首先是法度森嚴的唐楷,代表人物為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等;其次是張旭與懷素開創的“大草書”,所謂“顛張醉素”;第三則是李陽冰開創的“鐵線描”小篆書法,接續秦代李斯以來傳統。

上述三座高峰,都與陸柬之頗有淵源,他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唐代最有名的兩位草書大家張旭與懷素都跟他有師承關系。在楷書與行書上有巨大成就的顏真卿,也和他有著香火情誼。唐人盧攜記載了陸氏書法的傳承順序:

自智永禪師過江,楷法隨渡。永禪師乃羲獻之孫,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傳陸柬之,陸傳子彥遠,彥遠仆之堂舅,以授余(張旭)。

從這一譜系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張旭是陸柬之的徒孫。張旭與陸柬之除了師祖與徒孫的關系外,還有著很強的血緣關系。張旭是他的外孫,陸彥遠是其舅舅。虞世南以舅舅的身份指導陸柬之,陸彥遠也以舅舅的身份指導張旭,相互之間傳承有序,可謂一段佳話?!翱S渡”一句,則表明這種傳承是以楷書為主。而“永禪師乃羲獻之孫”一句,更是將這一層師承脈絡上追到“二王”,讓人感受到書法傳承的生命力,以及家學在書法中的重要地位。

草書《古詩四帖全卷》張旭 唐 遼寧省博物館藏

陸柬之與顏真卿的關系,則在南宋人陳思的《書苑菁華》中:

(陸)柬之傳之陸彥遠,彥遠傳之張昶,昶傳之李陽冰,陽冰傳之徐浩、顔真卿。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陽冰是陸柬之的三代弟子,顏真卿則為四代弟子。唐代是一個書法極其燦爛的朝代,誕生了眾多書法大家,楷書方面有歐陽詢、顏真卿,草書有張旭、懷素,篆書有李陽冰?,F在張旭、李陽冰與顏真卿都與陸柬之有關,可見他本人在唐代書壇的地位。有意思的是,朱長文將陸柬之列入妙品,卻將張旭、李陽冰與顏真卿三人列入神品,頗有點“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意思。如果陸柬之知道,自己能以妙品之身,傳授出三位神品弟子,心中應該會感到非常開心與欣慰吧。

《湖州帖》顏真卿 唐 故宮博物院藏

陸柬之與懷素的關系比較間接。唐人張彥遠在《法書要錄》中記載道:“(李)陽冰傳之徐浩、顔真卿、鄔彤”。從這條記載中可以看出鄔彤與顏真卿都受過李陽冰的教導,算是同門師兄弟。而鄔彤與懷素是堂兄弟,他將學自張旭的草書筆法與王獻之的書法神韻都一一傳授給對方。大歷七年(772年),懷素在洛陽與顏真卿相遇,向其拜師,求教書法的奧妙。顏真卿毫不藏私,將自身的“十二筆意”,傾囊相授于懷素,并為他寫了《懷素上人草書歌序》,其中有一段是在解釋書法傳承:

夫草稿之作,起于漢代。杜度、崔瑗,始以妙聞;逮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獻茲降,虞、陸相承,口訣手授,以至于吳郡張旭長史。

其中杜度原名杜操,為了避諱曹操的名字,就改成杜度,他是東漢書法家,擅長章草。崔瑗是杜度的弟子,也是一個草書愛好者,與師父齊名,并稱“崔杜”。崔在前、杜在后,表明世人認為崔比杜強。伯英是“草書之祖”張芝。羲、獻是指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虞、陸則是虞世南陸柬之舅甥。顏真卿在這段文字中,交代了草書的傳承順序,也側面表明懷素是陸柬之的門生。

《論書帖》懷素 唐 遼寧省博物館藏

陸柬之不但在唐代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對于后世也有深遠影響。比如,宋四家里面的米芾,就極其推崇陸柬之。他在《海岳名言》中曾這樣評價:

唐官告在世,為褚、陸、徐嶠之體,殊有不俗者。開元已來,緣明皇字體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時君所好,經生字亦自此肥,開元已前古氣無復有矣。

翻譯過來就是,初唐的朝廷文書采用褚、陸、徐三人的字體,風格獨特,值得細細品味觀賞。唐明皇偏愛字體肥俗,導致世風變化,不再具有古風。在這里,米芾將自己的喜好表露無遺,傾向于陸柬之一路的字體。米芾更是在陸柬之的《頭陀寺碑》上汲取營養,將自身妍美的筆鋒,轉變成“八面出鋒”的鮮明個人印記。

趙孟頫跋 《文賦卷》(局部)陸柬之 唐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陸柬之在書寫先祖陸機的《文賦》帖時,全文1658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書92字,開行草書之先河。元代的大書法家趙孟頫,沿著陸柬之的行草,走出了一條新路。他還在陸柬之的《文賦》帖上題跋:

右唐陸柬之行書文賦真跡。唐初善書者,稱歐虞褚薛。以書法論之,豈在四子之下耶!然世罕有其跡,故知之者希耳。

趙孟頫在此稱頌陸柬之的書法,認為他與初唐四大書法家處于同一水平。嘆息他的作品太少,令世人罕見,因而傳唱度不高。從家族子弟,到門生弟子,再到后世的仰慕者。這些無不在闡明陸柬之在書壇的地位,以及他的影響力。

3

“隸行入妙”:誰是初唐四大家

不管是從自身書法水平,還是在后世的江湖地位,陸柬之都應該在初唐的書法圈子里面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墒呛笫涝谠u論初唐書法四大家時,大都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列,將陸柬之排除在外。明明陸柬之與歐虞褚三人是同一時代人物。薛稷的年齡遠遠遜于另外四人,如何也不應將其排入其中。這一反常現象的背后,實際上與兩人的家世背景、作品流傳以及評價體系有關。

薛稷家世背景顯赫,他的外祖父魏征是唐太宗朝宰相,父親薛振也是初唐重臣。薛稷本人在唐睿宗朝也做到了宰相。這一連串的頭銜,讓薛稷在世人眼中光芒耀眼。相較于薛氏的高門大戶,華亭陸氏就黯淡不少。陸柬之的祖父陸琛只是南陳的一個中書舍人,陸柬之本人則是一個小小的太子司議郎。雖然其侄子陸元方是武則天時期的宰相,但是陸家整體勢力遠不如薛家。而歐陽詢則是銀青光祿大夫,封渤??h男;虞世南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封永興縣公;褚遂良是唐太宗、高宗兩朝宰相。后人排列書法名次時,不能不考慮到這一重因素。

《論膾帖》薛稷 唐 圖源網絡

除了家世外,書法作品流傳的廣度,也是評價書法家地位的一大指標。薛稷以“瘦硬”書風著稱,作品多以石碑、拓本的形式流傳給后人,有《中岳碑》《洛陽令鄭敞碑》等,且多為楷書作品。石碑特別有利于書法的傳播。因為后人可以通過拓片的方式,看到其作品。在這方面薛稷占了非常大的優勢。而陸柬之的傳世書法則以紙張為主,紙張難以保存。到了宋代,陸柬之的作品大多遭到破壞,存世不多。宋徽宗以國家之力收集的《宣和書譜》中,陸柬之的作品僅有六件,其余散失在民間的作品大概就更少了。且六件作品是行書與草書,欠缺楷書。到了現在,薛稷的碑帖還留存著,可是陸柬之卻只有《五言蘭亭詩》和《文賦》兩件還存于世。這就導致后人多見過薛稷的作品,卻少見陸柬之。人多能評論薛的優劣,少能言陸的奧妙,畢竟連作品都沒見過,又怎能輕易下判斷呢。

陸柬之 《五言蘭亭詩》,渤海藏真帖
明刻石,陳甫伸輯,章鋪摹勒,清道光22年前拓本

然而唐代人卻多能見到兩人的真跡,因此可以進行公平的比較。比如,初唐的李嗣真在《書后品》中,將陸柬之列為中中品,卻根本未將薛稷放進排名中??梢娫谄溲劾镪憦娪谘Α.斎焕钏谜嬖谂琶麜r,薛稷尚未滿四十,書法家越老越顯功力,他的排名對薛稷存在幾分不公。盛唐時期的張懷瓘在《書斷》中以神、妙、能三品,評價書法家優劣。他將陸柬之的隸書與行書列為妙品,將薛稷的隸書與行書列為能品,很明顯也是認為陸強于薛。妙品中的唐代書家僅歐、虞、褚、陸四人,也就是說,在張懷瓘的心中,初唐四大家就是“歐、虞、褚、陸”。張懷瓘還為陸柬之立小傳道:

調雖古澀,亦猶文王嗜昌蒲,孔子蹙頞而嘗之,三年乃得其味。一覽未窮,沉研始精。然工于效仿,劣于獨斷,以此為少也。隸、行入妙,章草書入能。

“調雖古澀”一句,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段,展現出陸柬之書法高妙,世俗中人很難體會領悟,必須日日觀看,細細揣摩,才能體會其中深意。“三年乃得其味”更是對陸柬之的最高褒獎。因為《論語》中有,孔子聽了《韶》樂后,三個月嘗不出肉味的典故。陸柬之的書法卻要三年才能品味出奧妙,超過《韶》樂十倍啊。

張懷瓘對薛稷的評價就很不客氣,在小傳中這樣評價他:

薛稷,河東人。書學褚公,尤尚綺麗媚好,膚肉得師之半,可謂河南公之高足,甚為時所珍尚……稷隸、行入能。魏草書亦其亞也。

“尤尚綺麗媚好”一句,貌似夸獎,實則在提醒薛稷書法過分討巧,骨力卻欠佳,內涵不夠深刻,有討巧的嫌疑。“膚肉得師之半”一句,表面上是在說薛稷得到褚遂良真傳,書法高妙,實際上表明,他沒有資格與褚遂良并列,更何況是歐陽詢與虞世南了?!吧鯙闀r所珍尚”一句,則表明對方的作品只能流傳一時,不能流傳一世。張懷瓘在此處運用了春秋筆法,將他明褒暗貶了一番。

《涅槃經帖》 局部 薛稷 唐 圖源網絡

除了唐代人外,北宋人朱長文在《續書斷》中,提到“后人論書,歐、虞、褚、陸皆有異論,惟(張旭)君無間言”,說明“草圣”張旭認為“歐、虞、褚、陸”四人書法水平相近,可以齊名。金代人趙秉文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他在《寶墨堂記》中記載:

夫崔蔡鐘王,歐虞褚陸,九原喚起,扺掌談笑,明窗棐幾,如見其人,此亦閑中之一樂也。

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與陸柬之四人并列。從“明窗棐幾,如見其人”一句中可知,他有四人的書法作品,因此可以做出較為公正的評價。

可惜后人卻因為作品流傳與家世因素,慢慢地將兩人地位顛倒。以至于在書法傳承史與書法創新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的陸柬之,被邊緣化,悄然遺忘在歷史的角落中。

4

結 語

陸柬之學習與教授書法的過程,鏈接了半部唐代書法史,他在其中承上啟下的作用不應該被歷史所忘記。他本人集家學、名師與王氏書法優點于一身,開創出了行草書一脈。在他的影響下,王氏書法傳承有序,將魏晉風度與盛唐氣象完美的貫穿在一起。他書法的內涵厚重博大,需要被進一步重視起來,給與這位書法大家準確的評價,讓后人能夠對他有一個真正地了解與認識。

參考文獻:

1.(后晉)劉昫:《舊唐書》,中華書局,1999年版。

2.(宋)歐陽詢:《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3.(宋)朱長文:《墨池編》,明隆慶二年永和堂刻本。

4.(唐)張懷瓘:《書斷》,民國十六年至十九年武進陶氏景宋咸淳百川學海本。

5.(唐)張彥遠:《書法要錄》,國家圖書館館藏何焯本。

6.(宋)陳思:《書苑菁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版.

7.(宋)米芾:《海岳名言》,中華書局,1985年版。

8. 朱關田:《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9. 朱仁夫:《中國古代書法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0. 蕭元主:《初唐書論》,湖南美術出版社,1997年版。

11. 馮明:《初唐書法四家原義論》,中國藝術研究院2018屆碩士論文。

12. 陳麗娜:《陸柬之墨跡〈文賦〉筆法研究——兼論自身創作》,東南大學2018屆碩士論文。

13. 徐錦順:《傳陸柬之書〈文賦〉考略》,《中原文物》,2014年第4期。

聲明:本館原創文章轉載,須經館方授權。公益原創文章插圖,圖片版權歸屬于收藏地或創作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庄浪县| 册亨县| 宜兰县| 开封县| 靖安县| 泾阳县| 阜宁县| 垫江县| 娱乐| 钟祥市| 武威市| 蒲江县| 玛纳斯县| 浦县| 巩留县| 正蓝旗| 宜州市| 中卫市| 保靖县| 江门市| 江北区| 龙里县| 桃园县| 天柱县| 香港 | 湛江市| 普宁市| 张北县| 体育| 始兴县| 崇左市| 磐安县| 乌拉特中旗| 五原县| 九寨沟县| 博湖县| 涞源县| 河曲县| 靖西县| 平远县|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