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細分哪五類人在超級網紅點武康大樓和安福路之間打卡
申城暖陽,宜出行,宜拍照,宜交友。
上海傳統旅游景點外灘、南京路、城隍廟人流如潮,這幾年的新晉網紅打卡點武康大樓、安福路熱鬧程度已不輸前者。兩者區別在于,后者多為本城居民,或移居滬上的新上海人,并且這里以年輕游客居多。而安福路與武康大樓一帶的人群又有差別。“安福路有兩個特點,一是情侶喜歡去,二是女網紅特別多”。本地攝影師任國強分析。任退休前從事攝影工作,自小在上海生活。
此番分析有幾分道理,當天下午,多位姿色氣質美麗的網紅被安福路上的“駐地”攝影師當街捉牢喊停,圈住圍拍,拍夠了放人,網紅一般也多配合,雙方默契地形成一個拍與被拍的游戲關系。拍得好,談得來,則互留微信,攝影師分享照片給對方,但合作過程中一般不涉及拍攝費用和肖像權。圈子里有個術語叫“互免”。“拍白相(拍得玩),如果好照片積攢了多,有機會做一個攝影展,沒機會也開開心心”。當天,滬上攝影師林衛平向身邊人解釋。林今年60歲左右,年輕時從膠片時代一路拍將過來,樂此不疲。

2024年2月14日,安福路。本文圖片均為許海峰 圖

2024年2月14日,安福路。

2024年2月14日,安福路。
2024年2月14日,年初五迎財神又逢情人節,武康大樓一帶比以往更加熱鬧,路上川流不息,幾乎到人滿為患的地步,為此,徐匯交警增派多位輔警在相關路口執勤,不斷勸誡涌入到機動車路面上的游客“上岸”,以確保該路段車流人流安全通行。“這幾天,從上午十點到晚上六七點,都是高峰,沒有一刻停息”。一位輔警不斷揮動雙手讓游客后退到人行道上,待其一轉身,人潮又流淌下來,真如大海的潮汐一般,起起落落。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輔警在勸誡游客“上岸”。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輔警在勸誡游客“上岸”。
在武康大樓一帶拍攝,無論是專業攝影師還是游客留影都有點難度。游客中分兩類,一類稱之為普通游客,他們希望將自己與武康大樓同框,但是多數人拍照站位點選擇在馬路上,原因在于交通紅綠燈轉換過程中會短暫“讓出”一個空白點,好像海水中的一個暗礁露出水面,形成一個人流車流相對會少一點區域。如果普通游客自己帶來的“攝影師”技術過關,至多2-3分鐘可以完成一張照片的拍攝。反之,拍攝時間會大幅增加。一位操著北方話的精致女孩,噘著嘴將男友數落一頓,直至獲得滿意照片,才興高采烈地離去。
第二類姑且算“不普通游客”。這類游客多為女孩子,或中年女性,穿著打扮有備而來,她們更懂得在鏡頭前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并且在拍攝前期與同伴有更深入的關于“構圖、用光、角度”的溝通,追求畫面盡可能是一張“拿得出手的照片”。這種“拿得出手的照片”,最終會在朋友圈或者社交媒體上出現,有時候她們還會在相片上寫下一段美好的文字。觀察顯示,這類“不普通游客”沒有較強烈的商業追求,拍美照多為分享美好心情,滿足自我,得到點贊。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

第三類攝影師是商拍行為。據了解,其中又可分兩類。一類是與商業平臺合作,接到訂單,跟拍完成合同約定的要求,在較短的時間拍攝8-20張照片不等,攝影師可獲得300元-400元,平臺則拿走另外一半費用。第二類是現場攬客式攝影師。他們一般使用一次成像的拍立得相機,技術嫻熟,在人群中伺機而動,一旦“獵物”出現,快速上前,遞上樣照,談攏價格,拖至常用拍攝點,快速完成。價格每張30元,此舉較受女孩子歡迎。當天在武康大樓下,上述兩類攝影師都同時出現,但是他們一般不會首選在安福路這樣做生意。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跟拍的攝影師。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第二類是現場攬客式攝影師。
第四類攝影師屬于職業攝影師,或者攝影藝術創作者。前者如媒體記者,后者多在藝術領域有追求,希望通過日常生活中發現非常的一面。據觀察,這類攝影師不常在武康大樓一帶活動,他們更愿意去安福路上拍攝。作為一個長期在上海街頭“掃街”的攝影師,得出的經驗是,武康大樓一帶其實并不利于攝影創作充分展開,原因有三。一是大樓有8層,30多米高,若將街上人物與大樓同框,構圖或單一,或不便;其次,此處人流車流混雜,容易形成對沖之勢,人與人之間密度太高,幾乎到了碎碎步的地步,攝影師在鎖定焦點后,無論前后左右移動步伐,動作受限,加大了的瞬間抓取的難度;再有,來此處觀光的人目的只有一個——武康大樓,這就使得人在那一刻所流露出來的外在情緒較為單一,呈現在照片的目的性過于明確,而藝術本希望呈現的復雜性、多義性則較不利于展開。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
第五類攝影師屬于職業化御用攝影師。該類攝影師供職于網紅MCN機構,或直接服務于網紅。所謂MCN,就是一個把流量和廣告營銷融合起來的運營服務商。通俗點來說就像一個中間站一樣,一端鏈接著網紅,一端鏈接著平臺、一端鏈接著各種各樣需求的公司(如需要帶貨、需要代運營的) 。職業化御用攝影師是上述中間一環,他本身既可以是知名網紅up主,也可以專事服務于網紅大V,拍照也拍視頻。他們也常會出現在這類頂流場域,但是其目的性更明確,一般會選擇人群較少的時段,除非特別。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

2024年2月14日,武康大樓。
上述分析了武康大樓和安福路游客的人群結構,以及在拍攝動機上的區別,另外,需要補充的是,安福路這條路雖不長,但是兩邊有不少商店,它們的存在大大消化、分散了人流,并且距靜安寺商圈和長樂路買手店較近,有利人流分化。而武康大樓下除了幾家咖啡館、書店,武康路上又多深宅大院,商業業態單一,距最近的徐家匯商圈約1.5公里,淮海路和靜安寺商圈3公里左右,抵達此處的人流再度流動起來相對滯緩,使得駐足于此“望野眼”(看風景)的時間和人數大大增加,導致人的流動性大大降低。

2024年2月14日,武康路上多深宅大院。
本質上,武康路(武康大樓)和安福路是相連的一條路,街上如此多人拿著相機、手機拍照,熱鬧非凡。居住在武康大樓附近的居民林先生笑著說,“這里被占領了,我們只是偶然路過(武康大樓)那里”。上海資深攝影師陸元敏曾經在武康路上拍攝一位男子騎著自行車駛過,背景是一個迷人的小露臺,十分漂亮。他說,那時候(上世紀90年代)這條路冷冷清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