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遼寧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年底前建成企業信用公共監管平臺

11月14日上午,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遼寧全面推行“證照分離”改革的有關情況。
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升在發布會上介紹,11月7日,《遼寧省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經遼寧省政府第2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方案》的印發表明,遼寧將深入開展‘重實干、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打造發展環境最優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劉升說道。
今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的通知》(國發〔2018〕35號),要求自2018年11月10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推開“證照分離”改革,對106項“照”后的行政審批項目實行四種改革方式,即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推動“照”后減“證”,深入解決“準入不準營”的問題。
據劉升在發布會上介紹,這項改革直接取消審批2項,審批改為備案1項,實行告知承諾20項,優化準入服務83項。
兩把鑰匙
《方案》明確了遼寧全面推行“證照分離”改革的具體工作任務,其中一項內容是統籌推進“證照分離”和“多證合一”“先照后證”改革。有效區分“證”“照”功能,讓更多市場主體持照即可經營,著力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
那么,“證”與“照”是什么關系?對于這個問題,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企業注冊指導處處長王素云在發布會上作了較為詳細的解釋。
王素云把“證”和“照”比喻成市場主體進入市場的兩把鑰匙,“營業執照是登記主管部門依法頒發給市場主體的主體資格證明,許可證是審批主管部門依法頒發給特定市場主體的憑證”。
“先照后證”改革后,王素云說,營業執照的門檻越來越低,拿到了執照就可以從事不需要許可的一般性經營活動,而對于需要許可的特殊經營活動,光拿到“照”還不夠,還要取得行業部門的“證”方可從事經營活動。
而“證照分離”就是針對與企業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許可事項,采用適當管理方式將許可類的“證”與營業執照分離開來,盡可能減少審批發證,簡化繁瑣的行政審批手續,大力推進“照后減證”,把更多精力從關注事前審批轉到事中事后監管上來,著力破解“辦照容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問題。
此外,王素云還介紹了“證照分離”改革和“多證合一”改革的關系,“這兩項改革都是圍繞優化市場準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開展的重要改革,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王素云說,“多證合一”的“證”是指非行政許可類的備案事項,“證照分離”的“證”是生產經營許可證,屬于行政許可的范圍。另一方面,“多證合一”將原來的備案信息整合到營業執照上,企業無需到相關部門辦理備案,但“證照分離”后,除了已經取消的事項外,企業仍需到許可部門辦理許可,只不過程序更簡便、材料更精簡、審批時間也進一步縮短。
創新監管
《方案》提到的另一項工作重點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形成監管合力。
據劉升介紹,按照全國統一的“雙隨機”抽查工作機制和制度規范,遼寧將逐步實現跨部門“雙隨機”聯合抽查常態化,推進抽查檢查信息統一歸集和全面公開,探索建立監管履職標準,使基層監管部門在“雙隨機”抽查時權責明確、放心履職。同時遼寧還將進一步健全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推進聯合執法,形成協同長效機制。
劉升還提到,在今后的工作中,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還將創新事中事后監管,避免出現監管真空。
“下一步我們將組織中省直相關部門,針對106個改革事項逐一制定具體管理措施,明確監管標準、監管方式和監管措施,切實貫徹‘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劉升同時透露,今年年底前基本建成遼寧省企業信用公共監管平臺。
劉升在發布會上表示,全面推薦“證照分離”改革,把降低門檻后的方便送給了企業,把事中事后監管的挑戰留給了政府,帶來的是政府部門審批模式的變革、審批流程的優化,以及監管手段的創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