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法官方共祭一戰華工:功績與犧牲不容被遺忘
“在11時整,到處的工作和戰爭都停止了,男人女人,老的少的,士兵和平民,不管膚色,全都手挽著手一同唱歌歡呼。”

11月11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一戰停戰百年紀念儀式上,一位華裔女孩朗讀了一封百年前遠赴歐洲參與到一戰的中國勞工所寫的信,信中所描述的正是停戰當天歐洲人歡慶的場景。
在一戰期間,超過14萬來自中國的勞工在歐洲大陸的戰場上為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今年正逢一戰結束100周年紀念,在反思這場戰爭的同時,這群原本默默無聞的華工對和平的貢獻也被人們所銘記。
據新華社13日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12日在巴黎出席了由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和巴黎十三區政府共同舉辦的一戰百年華工追思活動。巴黎十三區區長顧梅,法國國民議會法中友好小組主席陳文雄,以及來自法國總統府、外交部、巴黎市政府等各界代表和中國旅法華人華僑、留學生、中資機構代表近200人出席。
紀念活動在巴黎鮑德力古公園舉行,位于該公園的一戰華工紀念碑建于1998年,是經法國政府批準、由巴黎13區華僑華人積極推動于一戰停戰80周年之際所設立的。
吉炳軒在致辭中表示,一戰華工為歐洲大陸恢復和平和戰后重建做出了獨特貢獻和巨大犧牲,祖國不會忘記他們。
法方表示,中國勞工在一戰中付出了汗水、鮮血甚至生命的代價,法國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的功績。他們的名字不僅應鐫刻在紀念碑上,也應寫入孩子們的歷史課本中,讓人們永遠銘記。而勞工們的后代繼承先輩精神,為促進法國社會的多元發展和經濟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相信他們將一如既往,為深化法中友誼和兩國各領域交往合作發揮重要推動作用。
100年前,這場被稱為“大戰爭”(The Great War)的一戰在歐洲大陸燃起,奪走了上千萬人的生命,其中,也包括來自中國的勞工。
1916年至1918年,來自山東、河北等地的14萬中國勞工奔赴歐洲西線戰場,從事挖戰壕、救傷員、埋尸體等最艱苦繁重的戰地后勤工作,他們其中許多人死于炮火、辛勞或疾病,埋骨他鄉。
長期研究一戰赴歐勞工的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講師張巖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這些中國勞工大多是來自當時農村的青壯勞力,目不識丁,抱著渴望幫助整個家族過上更好生活的想法遠赴歐洲,卻沒有想到會被深深卷入到殘酷的戰爭中,在異國他鄉飽受各種辛勞。
1918年11月11日,持續了四年的戰火在歐洲停止。戰爭結束后,大部分歐洲華工都回來到了祖國,不過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3000華工長眠于歐洲。
從2009年開始就走訪了許多山東籍華工后代的張巖表示,在過去一個世紀里,因為種種原因,這一群人的歷史很少被提及,但是他們的故事卻經過后代們的口口相傳,留存至今。
一戰華工的權威專家、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徐國琦認為,在西方人眼中,一戰的意義甚至更勝于二戰,被認為關系歐洲文明的存亡,而這群中國的勞工們則成了西方文明得到拯救的歷史參與者和見證者 。
“因為華工,中國讓英法等國免于人力資源破產的風險。他們參與拯救西方文明,向世界展示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愿景和能力。同時,中國由此可以向德國宣戰,名正言順地成為一戰戰勝國,在巴黎和會上義正詞嚴地要求國際社會主持中國公道。”徐國琦此前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