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鄉村荒野景象

《鄉魂》戴惠榮
故鄉于我,原本只是一個作為“籍貫”而存在的符號。當我在祖輩生存過的這片土地上,用相機定格鄉親們的日常生活,截取他們的生活切片時,有如魔法咒語顯靈,突兀地把依稀往事、不曾泯滅的舊情,以及對祖輩活生生的感覺,召喚回來。也許故鄉原本就一直潛藏在我的血脈之中,而鄉魂就是傳說中的“伏藏”,恰逢機緣,終會在一個人的靈魂深處顯影。這組作品,是我寫給故鄉的情詩,也是我唱給故鄉的歌謠。





自由攝影人,平面設計師
昔日塵土飛揚的鄉村如今塵埃落地,村莊顯得如此悲涼。一直試圖著改變拍攝軌跡,去捕捉兒時記憶中關于鄉土的美好畫面,但當下的現實,讓我無法逃避影像的孤獨感。“進城”,流動人口進入城市,改變著城市,也改變著鄉村,這個改變是雙向的。草木的性靈幾被水泥覆蓋,鄉村凄美的孤獨卻失去往日的靈性,唯有老人和破舊的窯洞大概是出門遠行者唯一的精神寄托。“鄉土”負載起比以往更深沉的反思,維系著外出求生者的精神家園。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湖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在湖南隆回虎形山瑤族自治鄉生活著一支瑤族部落——花瑤,由于地處偏遠的崇山峻嶺之間,交通及不便利,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在生產生活中,花瑤部落形成了特有的語言、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道德風尚和精神風貌。近年來,黨的扶貧政策像和風細雨般的吹進了偏遠的瑤山,這里也在逐步的發生著變化。雖然交通信息依然閉塞,但是人們的精神風貌在改變。我計劃用十五年時間進行影像的采集,整理。建立影像方志為一方百姓樹碑立傳,保留民族文化,留下人類記憶。





現為太原晚報新聞攝影記者
北緯39°附近,山西省中北部,一座又一座的村落綴在盆地的脊梁地帶,三面環山。因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的狀況,越來越多的青年一代移居到城鎮生活,只剩老一輩守在故土,這些村落變成了回不去的記憶。留駐的生命、過時的物什,還有殘破的神像、舊時的民俗,自然而然都涌到了鏡頭中,用照片的形式將這些逐漸消失的村莊與記憶定格。每一次看似都是我用相機“在看”“在紀錄”,但其實我一直處于“被看”的狀態,在一次次的“被看”中感受土地的力量與人的歸宿。





自由攝影師
韋星陽的作品中,攝影師似乎隱約觸及了城鄉二元化這樣一條線索。今天,城市以一種帶有魔幻的吸力將農人從廣大的土地上帶走。農民離開鄉村前往城市打工生活,習慣了城市規律。再次返回鄉村,一切差異就會變成種種不適。于是,又一次回到城市,城市的巨大競爭壓力又使其希翼歸鄉。如此往復,進城的農民成為無法回歸的城市棄兒。他們一方面被城市所鄙夷,另一方面又無法融入鄉村簡單乏味的生活。城市與鄉村之間成為他們無法抉擇的對象。傳統意義上血緣的宗族鄉村降解成老少二代兩頭獨大的奇異現象,這個以往中國社會從未遇到過的鄉村問題會給未來的鄉村、城市以及中國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還未曾知曉,更無法推演想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