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輯征稿 | 世界社會X北大IAS“田野中的春節”邀您參與
引言
“我們在世界各地的田野作業伙伴有緣聚集在網上,分享自己的春節見聞,呈現世界社會中的中國新年,也為因流動而彼此聯結的人類社會送上新年祝福!”
——高丙中
自2022年起,“世界社會”公眾號推出“田野中的春節”特輯,并于2023年與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合作,由近40位中國人類學海外研究青年學子為我們帶來一手資料,分享春節見聞和體驗。
[活動鏈接:2022年 特輯|田野中的春節:探世界景觀,享新春時光
2023年 特輯|田野中的春節:相遇的故事;特輯|田野中的春節——流動的力量]
2023年春,“海外民族志工作坊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廣東珠海召開,150余名深耕于全球各隅的學人齊聚,共議“直面分分合合的世界”的經驗、理論和方法。2023年冬,《博望天下》第2輯出版,近20名“弄潮兒”探析疫情時代的線上教育,呈現全球知識互動背后涌動的技術、權利和話語。這一年,區域國別學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更上一層樓,更多學人走進世界,觀察、感悟和書寫世界社會的多樣面貌。“世界社會”聯合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燕南66優創”團隊,仍將陪伴身處海外的社會經驗研究者,繼續推出春節特輯,邀約身處世界各地的田野工作者回顧過去一年的田野感想,分享在異鄉過節的所見所聞。
【邀約對象】
海外民族志研究者、區域國別研究者,正在海外開展田野工作的青年學人優先
【聯名團隊】
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
“燕南66優創”團隊
“世界社會”微信公眾號編務組
【征集主題】
1. 海外田野中的春節:可分享(1)田野工作者過春節的經歷或(2)春節期間田野點的情景。
2. 春節中的“世界社會”:可分享春節期間在國內或國外觀察到的“世界社會”意象,呈現你所理解的“世界社會”。該項為本年度新增主題,相關文獻可參閱:
【理論前沿】高丙中 | 世界社會的民俗協商:民俗學理論與方法的新生命
【走進世界】學人訪談 | 趙萱:中國海外民族志研究者談“巴以社會”
【海外民族志】張金嶺|推動人類學的世界社會知識生產
3. “不確定”中的海外田野經歷:可分享近年來的田野經歷及反思。
【呈現形式】
關于世界的表述是多樣的,因此一切你認為適宜的表達方式均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為了更好呈現,活動籌備組提供以下形式參考:
(一)掠影呈現
掠影將作為合集的一部分,發表在澎湃新聞“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政務號“再看世界”專欄,微信公眾號“世界社會”、“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
1.文字+圖片:講述為主,圖片為輔(文字500字左右,圖片2-5張)
2.圖片+文字:圖片故事(圖片2-5張,文字200字左右)
3.音頻+文字:記錄一段田野中的聲音,輔以文字介紹(音頻時長約3分鐘,文字200字左右)
4.視頻:通過視頻講述田野中的故事、心情或感想,可輔以文字介紹(視頻時長約3分鐘,文字200字左右)
(二)深度描寫
深度描寫經審核后,可作為獨立作品發表在澎湃新聞“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政務號“再看世界”專欄以及微信公眾號“世界社會”。
1. 事情真實,觀點鮮明,論證嚴密,行文規范接地氣,最好有一個或幾個主題,避免流水賬。
2. 一般為3000-5000字,附有圖片或短視頻,附有作者簡介(包括姓名、職業、教育背景等)。
【參與方式】
有意投稿的同仁可選取以下幾種方式與提前我們取得聯系:
1. 將初步設想在2024年2月5日23:59前發送至微信號tanmeng940101或郵箱sjshpku2019@163.com;終稿可于2024年2月10日—2月24日間發送,公眾號將分期推送。
2. 在公眾號“世界社會”下留言,發送“姓名+單位+聯系方式+田野地點”。
3. 聯系本次活動責任編輯,了解詳情。聯系方式:微信號tanmeng940101。
收到投稿意向后,活動籌備組會盡快與您聯系,歡迎各位同仁關注和轉發!
【參與彩蛋】
聯名團隊為投稿入選的同仁準備了新春賀禮,天涯共此時,情誼亦流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