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已婚獨生女,不想回婆家過年

采訪、撰文 | 桃子
編輯 | 野格
十點人物志原創(chuàng)
春節(jié)將至,團圓是所有中國人最大的期盼,極少被公開討論的是,“團圓”二字卻成為了不少已婚女性的心病。
在傳統(tǒng)社會中,“結(jié)了婚就要生活在婆家”是一種約定俗成。彼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是人們對已婚女性的身份認知。
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展開,很多外鄉(xiāng)年輕人進入大城市打拼,“結(jié)婚”也變成了一個“雙方離開各自的家庭,組成一個新家庭”的行為。
在小夫妻的家、婆家、娘家分布三個城市的情況下,“回哪過年”也成了檢驗婚姻的一道難題。
網(wǎng)紅Papi醬關于“結(jié)婚5年親家沒見過面”的話題曾引發(fā)熱議,獲得許多女性網(wǎng)友的支持和認同。
根據(jù)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diào)查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70.0%的已婚受訪青年正被“過年回誰家”的問題困擾。70.9%的受訪者認為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對于家庭和諧至關重要。
但盡管社會觀念在不斷進步,對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去男方家過年”仍然是如今的主流思想。一邊是需要維護的婆媳關系,另一邊是需要陪伴的父母雙親,這讓許多已婚女性,尤其是獨生女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之中。

各回各家,太難了
從12月開始,結(jié)婚第二年的楊雪就和老公小王開始討論“今年過年怎么過”。
坐在飯桌前,楊雪一邊吃飯一邊提出了“今年過年各回各家”的想法,但在她說完之后,小王一直保持沉默。雖然小王一直低著頭吃飯,但根據(jù)相處這么多年的經(jīng)驗,楊雪知道這是他的無聲抵抗。
楊雪放下碗筷,又說了一遍,“我說,今年各回各家過年,行嗎?”小王還是不說話,甚至也不抬頭。楊雪拍了拍桌子,小王抬起了頭,半晌說了句“再說吧”。
楊雪很納悶,這明明是他們結(jié)婚之前就說好的事情。
在談戀愛的時候,楊雪曾和小王說過,結(jié)婚不需要任何東西,房子、車子、彩禮,她都可以不要,她只要一點:以后回自己家過年。彼時的小王,是允諾了的。但結(jié)婚后,事情就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第一年過年,你必須去你婆婆家,不然像什么話?”阻止楊雪第一年回家過年的,是自己的父母。楊雪也很納悶,這好像是一種社會規(guī)定,但具體是誰規(guī)定的她也說不好。
她甚至去問了自己學法律的朋友,得到的回答是“反正法律是沒規(guī)定”。
在各方的勸說之下,去年楊雪就稀里糊涂地在三十那天晚上坐在了婆家的沙發(fā)上。那時候的楊雪想,明年一定不能這樣了。

楊雪家去年的春節(jié)對聯(lián)
“明年一定不能這樣了”這種想法,孩子已經(jīng)上小學了的唐娟已經(jīng)想了十年了。
在十年的婚姻中,老張每年都會答應唐娟,明年肯定不回婆家了,唐娟想怎么過就怎么過,出去旅游、回娘家,都行。
但老張的態(tài)度總會在進入臘月之后就變味了。每到年底,老張就開始郁悶,問他怎么了,他也不說。再三追問之下,才會說一年到頭都沒有回家,真的想家了,但是又離不開唐娟,想讓唐娟陪著一起回家。有一年甚至拖到了臘月二十九,經(jīng)不住磨的唐娟在過年前一天坐上了回老張家的飛機上。

唐娟去機場的路上
就這么稀里糊涂地過了十年,今年唐娟鄭重其事地告訴老張,今年我肯定是不可能和你回去了,我就想在自己家過個年,這么難嗎?面對唐娟的質(zhì)問,老張也不正面回答,插科打諢地結(jié)束了對話。
像一個拳頭打在了棉花上。這是唐娟每次和老張說起過年的事時最大的感受。
老張就是這樣一個人,性格好,家里家外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唐娟,結(jié)婚十年的唐娟甚至連飯都不會做,每逢老張出差唐娟總是帶著孩子吃外賣。老張基本什么事情都會答應唐娟,唯獨在過年這件事情上,每年都合不了她的意。
唐娟也很納悶,有時也在想,到底問題出在了誰那?難道要因此大鬧一場以離婚威脅嗎?好像也不是很至于。

獨生女的父母怎么過年?
與社交媒體上分享的那些“婆媳大戰(zhàn)”的故事不一樣,楊雪不想回婆家過年的原因并不是公公婆婆對她不好,反而可以說對她很好。
自從和小王在一起以后,婆婆就不停地給她買東西,后來怕自己買的楊雪不喜歡,干脆就開始打錢。一開始楊雪并不想收,總感覺有一種拿人手短的感覺。但后來在小王的勸說下,也以給婆婆還禮的方式收下了這些錢。在你來我往之中,楊雪和婆婆之間的關系日益升溫。
所以,面對社交媒體上說“只要對兒媳婦好,自然會愿意回婆婆家過年”的觀點,楊雪是非常不贊同的。“這和‘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是一個邏輯,你會因為別人給你錢,你就不想自己的爸爸媽媽了嗎?”
能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楊雪的原生家庭很幸福。作為獨生女,她被全家人視如珍寶。上學的時候,爸爸從來都把新買的手機給楊雪,自己用女兒淘汰下來的舊手機;因為在同城讀大學,爸爸媽媽每周都會去學校送好吃的,給女兒加餐;爺爺奶奶平時節(jié)儉,總是把好東西都留起來,獻寶一樣給放假回來的楊雪。結(jié)婚那天,80歲的爺爺哭著和楊雪的公公說“請一定要善待我家楊雪呀”。
沒了楊雪,這個家就沒了熱鬧。去年大年初二到家之后,奶奶對楊雪說,“直到今天早上,你爺爺才露出了笑容?!币郧笆桥稳?,去年楊雪的家人盼的卻是初二。另一頭的楊雪也是如此。三十那天晚上看著漫天綻放的煙火,眼淚一個勁兒地掉。楊雪心里說不出的滋味,感覺自己“背叛”了最親的人。

每天都要和媽媽視頻的楊雪,在去年除夕那天(2023.1.21)連微信都不敢發(fā)
畢業(yè)以后就離開了家鄉(xiāng)的楊雪,每年回家的次數(shù)都屈指可數(shù)。結(jié)婚以后,回家更成為了常常出現(xiàn)在夢里的事。僅幾天的假期,還要被掰成兩瓣,這次回了娘家,下次就得回婆家。雖然12月才開始和小王討論過年的問題,但其實這個問題楊雪已經(jīng)考慮一年了。
唐娟更是這樣,有了孩子后,唐娟的節(jié)假日都給了孩子。帶她出去玩、帶她上課,很多時候她也想回到?jīng)]結(jié)婚沒孩子的時候。尤其是過年,像小的時候一樣熬著夜,眼巴巴等著三十晚上媽媽包的餃子——她已經(jīng)十年沒吃到這一口了。唐娟沒有兄弟,有兩個姐姐,每年過年唐娟的媽媽都會把三十的餃子留起來一點,等著初二女兒們回家吃。

唐娟媽媽包的餃子
很多時候唐娟都在想,爸媽在三十那天是怎么過的?看著萬家燈火,從前那個又擠又鬧的家會不會顯得有點冷清了?回頭再看自己的女兒,唐娟很難接受以后要在手機里聽到女兒和自己拜年這個事情。
小的時候每逢過年,爸媽會在過年前帶著三姐妹一起去買衣服。那時候家里窮,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買,所以爸媽都會在過年那天拿出自己平常不舍得穿的舊衣服,而女兒們的衣服卻都是嶄新的。每次回憶起這些事情,唐娟都會覺得自己很不孝,在那個貧窮的年代,爸媽辛苦拉扯大三個孩子,熬過了苦日子卻沒等來多甜的回報。
在傳統(tǒng)觀念的裹挾之下,對于沒有兒子的父母來說,似乎那個具有符號意義的日子在他們心里已經(jīng)不再是年三十了,所有的期待都給了初二——女兒回門過年這一天。

楊雪爸媽家的餐桌,2023年正月初二

面子,困住了她們回家過年的腳步
“面子”這個詞,在談及過年困境的原因時,被女性們反復提起。
唐娟也曾問過老張,到底為什么非要讓自己跟著回家過年。老張磨磨嘰嘰說了一堆沒用的話,最后才說,“如果你不跟我回去,我多沒面子啊?!?/p>
老張家在農(nóng)村,是典型的熟人社會。村里的人沒事就聚在一起,東家長西家短,如果一個家里發(fā)生了點什么事,整個村子都會知道。年輕的一代都離開了家,剩下的中老年群體無事可干,把“嚼舌根”當作了最繁忙的工作。
每年都會有兒媳婦不回家過年被議論的情況。有一年,老張那個結(jié)了婚7年的表哥獨自回家過年,整個春節(jié),表哥都在解釋為什么表嫂沒有回來的問題。
但即使表哥給出的理由是“表嫂做了甲狀腺手術,醫(yī)生讓好好養(yǎng)著”,最后傳了一圈再回到老張和唐娟耳朵里的故事卻截然不同了。有的版本說肯定是表嫂看不上表哥的爸媽;有的版本說,表哥沒能力掙不到錢,表嫂嫌棄他;還有的版本說,表嫂肯定是外面有人了,和別人搞大了肚子,做的流產(chǎn)手術。
這些故事讓表哥一家在村里抬不起頭。老張和唐娟說,這太可怕了,他不想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唐娟倒是不在乎別人的想法,但是她在乎老張,她不想讓老張承受這些。

結(jié)婚十年了,每次出門唐娟都會和老張手牽著手
和好說話的唐娟不同,性格張揚的楊雪終于在小王的沉默中爆發(fā)了:“你們?nèi)业拿孀?,真的比我和爺爺奶奶過年還重要嗎?我還能和他們過幾個年?”
去年11月,小王突然提出元旦必須回一趟家。楊雪雖然很納悶,但是一想到如果元旦去,那過年應該就不用去了吧?畢竟就隔了一個月。楊雪同意了。
后來在一次聊天中,小王不小心說漏了嘴。因為十一假期小王和楊雪回了娘家而沒回婆家,800公里外的那一頭炸了鍋。小王父母的朋友得知小王去了丈母娘家,那么長的假期卻沒再回自己家,就在聚會上開玩笑,“真是養(yǎng)兒子不如養(yǎng)女兒啊”。
就是這一句“養(yǎng)兒子不如養(yǎng)女兒”,讓小王的父母丟了面子。面對父母的不斷質(zhì)問,小王很恐懼這種事情再次發(fā)生。
楊雪也很心疼小王,但是她仍然不理解,這就是一件“要了面子,卻丟了里子”的事情。楊雪說,悠悠眾口是根本堵不住的,今天你讓他們閉了嘴,他們明天自然有新的事情要說。更何況,今年讓他們閉了嘴,明年我還有爺爺奶奶一起過年嗎?
從12月初到1月末,小王還是在回避著這個話題,楊雪已經(jīng)下定決心回家,“爺爺奶奶等不了我?guī)啄炅恕薄?/p>
從娘家離開,楊雪車的后備箱被塞滿了
另一頭的唐娟在再三思索之下,也決定回自己家過年。雖然老張還在為此抑郁,但是她真的想在三十晚上和父母一起吃餃子。離過年還有段時日,她已經(jīng)給婆家買去了禮物,剩下的事情就等過了年再說吧。

互相理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在情理與現(xiàn)實的矛盾糾結(jié)中,這似乎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不過有些創(chuàng)新的生活方案,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啟發(fā)。
“從我自身的經(jīng)歷來看,‘共情’才能解決一切問題?!苯Y(jié)婚八年,蔣欣欣和老宋執(zhí)行了“三年兩回制”,即“今年去我家,明天去你家,第三年各回各家”,一直執(zhí)行到有孩子了再做改變。
這個方法是在爭吵與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結(jié)婚頭兩年的春節(jié),蔣欣欣也非常苦惱。最讓她苦惱的不是今年的年三十陪不了父母,而是一想到未來的人生都是如此,蔣欣欣就萬念俱灰。
結(jié)婚的第三年,蔣欣欣提出各回各家,老宋一開始當然不同意,表示如果蔣欣欣自己回娘家,那他就留在原地過年。這讓蔣欣欣為了難,他們是很恩愛的,把老宋自己留下來過年她也于心不忍。
自己沒辦法勸服,蔣欣欣就去搬了救兵——老宋的表哥表嫂。找他們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兩家關系很好,他們愿意幫助蔣欣欣;第二是,外人說出來的話,對于老宋而言更客觀,更有說服力。
表哥表嫂給他們提了個方案:一下子就各回各家可能雙方父母包括老宋都接受不了,要循序漸進?!敖衲昀纤魏湍慊丶疫^三十,初四初五你們再回老宋家,讓大家先適應一下改變?!?/p>
這話從自己的表哥表嫂嘴里說出來,老宋很快就同意了。蔣欣欣也覺得這個方法不錯,畢竟有了改變,就有了盼頭。
具體老宋是怎么說服公婆的,蔣欣欣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那是公婆和他們自己兒子之間需要解決的事。但為了讓公婆心里更舒服,蔣欣欣買了比往年更多的禮物。

蔣欣欣給婆婆買的絲巾
那年春節(jié),蔣欣欣終于坐在了自己的家里,看著父母在廚房里忙來忙去,聽著外邊接連不斷的鞭炮聲,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不同的是,家里多了一個老宋,老宋和自己聊著網(wǎng)上對春晚的吐槽與期待?!霸谶@樣的一個日子里,你最愛的人都在你身邊,真的很幸福?!?/p>
初四那天,雖然有萬般不舍,但蔣欣欣還是如約和老宋回了婆家。公婆像往年一樣,準備了一桌子美食,大家一邊吃飯一邊聊著這一年來有趣的事情——這在蔣欣欣的意料之外,她以為公婆會給她臉色,但一切都很和諧。蔣欣欣說,“也許是經(jīng)歷了一次孩子不在家過年后更能互相理解了吧。”
第二年當蔣欣欣提出各回各家的時候,老宋和公婆都欣然接受了。
但各回各家的感受也沒有蔣欣欣想得那么完美,她心中偶爾有種說不出的落寞。電視里的新年倒計時已經(jīng)開始,熱鬧的氛圍中她突然很想念遠方的老宋,想自己不在身邊他會不會不小心喝多了。這么多年,她早已經(jīng)習慣了老宋的陪伴。沒有了老宋的春節(jié),總是少了些什么,心里空蕩蕩的。
文中人物名字均為化名。頭圖來源于電影《過年好》。
原標題:《已婚獨生女,不想回婆家過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