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商代青銅珍品:獸面紋銅罍(lei)丨河南博物院
世界那么大,我們去看看——
現在,我們繼續逛河南博物院。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這件“獸面紋青銅罍(lei)”,是河南博物院主展館1樓第二展廳“中原立國——夏商時期 (公元前2070年~前1046年)”板塊展出的。(王子瑞)

罍,在商周時期作為酒器和水器使用,多隨葬在墓中。
這件1955年在河南鄭州白家莊出土的獸面紋銅罍,是目前已知經過科學發掘出土時代最早的青銅罍,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商代青銅珍品。
該銅罍通高24.5厘米,口徑13厘米。小口,沿外侈,長頸深腹,折肩,圓底,高圈足。

這件獸面紋銅罍,通體紋飾豐富,頸部上端裝飾有凸弦紋三周,弦紋下等距離裝飾三個龜形圖案,肩部、腹部裝飾獸面紋和云雷紋,獸面紋采用微浮雕,眼、眉、鼻和口皆凸出器面,足部還裝飾了弦紋和三個“+”字形鏤孔,銅罍器身有范縫痕跡。

銅罍整體鑄造精細,紋飾清晰立體,尤其是頸部的三個龜形圖案裝飾在商代前、中期的青銅器上極為少見,為它增添了神秘感。
龜形圖案究竟代表了什么寓意呢?龜在中國古人的傳統觀念中是吉祥、長壽、繁衍和神力的象征,常用于喪葬、祭祀和占卜,在遠古圖騰文化中是重要的崇拜對象,被視為靈物。

中華民族向來有“萬世一系,皆出于黃帝”的傳統信念,而黃帝族就是以龜為圖騰的氏族。

有的學者認為這件銅罍上的龜形圖案是氏族圖騰或族徽。
還有學者考證為“黽(mian)”字,若此考釋正確,那么這就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青銅器銘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