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克龍借一戰紀念發力主場外交,“秀親密”難掩美歐分歧
一首《馬賽曲》終了,60余國首腦靜立在雨中的凱旋門下,馬克龍的“一戰紀念馬拉松”馬上就要在此結束。整整一百年前的那一天上午11點,吞噬數百萬年輕生命的西線戰場終于徹底安靜下來。
百年之后,史上最年輕的法國總統與老成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互相攙扶,攜手走進了貢比涅森林(Compiègne)中那節著名的車廂,共同感受一戰停戰協定簽署時的氛圍。不過,馬克龍并沒有理由感到絲毫放松。除了觸動法國社會神經的關于“維希政府”領導人貝當的爭議,更讓他憂慮的,是美歐之間搖搖欲墜的互信。
“美歐矛盾的深化使得法德的關系看上去更親密了?!鄙虾M鈬Z大學歐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忻華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解讀道,“但也只是‘看上去如此’而已。”

馬克龍試圖扮演一戰百年紀念的主角
馬克龍剛剛在媒體聚光燈下度過了忙碌的一周。
11月7日,正在探訪一戰戰地遺址的馬克龍接受媒體采訪,他將曾與納粹合作的“維希政府”領導人貝當(Petain)的政治生涯分為兩個不同階段,呼吁人們承認貝當擔任一戰法國軍事統帥時對法蘭西民族和國家所做的貢獻。
“歷史事實是,(貝當)在一戰中是一個偉大的戰士,但他在二戰中卻作出了災難性的選擇(un choix funeste)。”馬克龍如此說道。此言一出,立即牽動法國社會的敏感神經。一時之間,馬克龍的“出格”言論吸引了全法輿論的注意。
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對馬克龍幾日前關于歐洲防務的言論作出評論。馬克龍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期待“建立一支歐洲軍隊”。特朗普發推回應稱馬克龍的建議是“侮辱”。這個“小插曲”立即被關注一戰停戰百年紀念的各國媒體捕捉。
11月11日上午11時,馬克龍的一戰紀念之旅終于到達了高潮。在60余國首腦的注視下,馬克龍冒著細雨,緩步檢閱了三色旗下的法軍部隊。各國政要坐定之后,參戰法、英士兵和華工的回憶片段被其后人宣讀。馬克龍隨后站在凱旋門下,背對香榭麗舍大街和協和廣場,發表了長達20分鐘的主旨演講。講話結束后,馬克龍表情凝重,點燃了向一戰中陣亡的無名法軍士兵致敬的焰火。

幾個月以來,馬克龍試圖通過籌劃將一戰終戰紀念活動打造為一場法國式主場外交。除了提前一周拜訪各處一戰戰地遺址,以“記憶之旅”(L’itinérance mémorielle)來為一戰終戰百年紀念活動預熱,11日至13日的“巴黎和平論壇”也在他的倡議下舉辦,72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論壇。在7月便已發布的推介視頻中,馬克龍親自出鏡,稱自己倡議舉行該論壇是為了促進世界和平,避免沖突。
據《華盛頓郵報》11日報道,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內的多名政要在11日舉行的和平論壇開幕式上先后發言,捍衛多邊主義被多次提及。
馬克龍與特朗普肢體語言凸顯分歧
馬克龍與特朗普在各個外交場合的肢體互動一直廣受媒體關注。今年4月,馬克龍在訪美行程中與特朗普頻頻“秀親密”,兩人握手、擁抱,甚至滿臉笑意互拍大腿的照片在媒體和社交網站上廣為流傳。
英國《衛報》4月24日發表評論稱,馬克龍在訪美期間展開了一場“魅力攻勢”(Charm offensive),他通過展示與美國總統的親密關系來暗示自己所受到的重視。馬克龍當時傳遞的積極信號確實得到了特朗普的姿態性回應。白宮當時表示,對馬克龍夫婦的招待會體現法國作為美國第一盟友的“獨一無二的身份”。
然而,馬克龍卻沒能在特朗普身上復制這套“魅力攻勢”。
11月6日,在一戰終戰百年的紀念活動上,馬克龍再次呼吁打造“歐洲軍隊”,并明確表示是為了防范俄羅斯和美國。
當地時間10日,特朗普乘坐專機剛剛落地巴黎,還未與馬克龍會面,就在推特上指責馬克龍此前關于歐洲軍隊的言論“侮辱”了美國,“這非常侮辱人,但或許歐洲應該先向北約支付合理費用,美國(在防務領域)的支出太多了!”
見到馬克龍后,雙方談到了這一話題。在共同回答記者的提問時,馬克龍數次微笑著拍打特朗普的大腿。他很快對自己之前的觀點進行了微調。
“我確實贊同特朗普總統的觀點,我們的確需要在北約內部更好地進行責任分享,”馬克龍談到了特朗普的看法,“這也是我提議建設歐洲防務力量的原因,我的提議和這個觀點是一致的。”
特朗普接下來的回應與他在華盛頓接待馬克龍時相比有所不同。法國新聞網站Franceinfo周六拍攝的現場視頻顯示,特朗普面對鏡頭時表情嚴肅,沒有熱烈回應馬克龍的肢體語言信號。

稍早些時候,在迎接來到愛麗舍宮(l'élysée)的特朗普時,馬克龍幾次拍打特朗普的右手示意與其在鏡頭前握手,但特朗普仍然自顧自地對現場媒體微笑,并伸出大拇指,完全沒有理會馬克龍的動作。

《紐約時報》10日發表的評論文章注意到了馬克龍和特朗普出于禮貌的握手和微笑時緊閉的嘴唇,評論稱,這些跡象顯示兩人的親密關系(Bromance)已經結束了。
“兩人之間的蜜月已經徹底完結?!睔W洲對外關系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任雷歐納德(Mark Leonard)對《紐約時報》表示,“特朗普在貿易和伊朗問題上對盟友的輕視令馬克龍感到羞辱。馬克龍對特朗普的‘魅力攻勢’曾令多方期待,但特朗普的做法已經表明,這種攻勢沒有帶來任何政策上的改變。并且人們還看到,領導人將自己的聲望與喜怒無常的特朗普聯系在一起,這是一件多么危險的事情?!?
在愛麗舍的歡迎活動后,特朗普借故取消了原定探訪一戰美軍公墓的計劃。他在行前還決定,不出席馬克龍大力倡議舉辦的“巴黎和平論壇”。
法德親密姿態難掩實質性分歧
在對一戰停戰百年的諸多紀念活動中,法德兩國首腦表現出的和解與團結姿態頗具標志性意義,有別于馬克龍對特朗普的故作親密。
11月10日下午,雨霽初晴,馬克龍和默克爾在巴黎以北的貢比涅森林見面。向陣亡者墓地獻花后,兩人互相攙扶,緩步登上了一節裝飾古樸的老式列車車廂。它曾兩次見證法德兩國代表簽訂停戰協定。

1918年11月11日,法軍統帥福煦元帥代表協約國,與德國代表在貢比涅森林中的一節車廂里簽訂了停戰協定,一雪普法戰爭中“脆敗”之恥。至此,一戰西線戰事正式結束,戰爭以協約國的勝利和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1940年6月21日,二戰中戰敗的法國與德國在貢比涅開始了停戰談判。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希特勒專門從博物館中拉出了22年前曾讓德國人感到羞辱的“福煦列車”。法國代表不得不在同樣的地點,與勝利的德國簽訂了條件極為苛刻的停戰協定。納粹德國完成了對法“復仇”。
“(貢比涅森林)曾是復仇之地,”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周六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但若有需要,(它)也可以成為和解之處。我們正在追隨科爾總理和密特朗總統的足跡。”
馬克龍和默克爾在各路媒體的長槍短炮前頻頻相互致意。馬克龍數次主動握住默克爾的左手,默克爾則微笑著對馬克龍低語回應。上一次在一戰紀念活動中作出如此姿態的法德領導人正是愛麗舍宮聲明中提及的科爾和密特朗。1984年,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和聯邦德國總理科爾雙雙靜立于有“一戰絞肉機”之稱的凡爾登戰役舊址,手拉手悼念大戰中的死難者,兩人并肩站立的照片后來成為法德和解的象征。
據《華盛頓郵報》11日報道,在當日的“巴黎和平論壇”中,默克爾作為重要嘉賓首先發言。她對特朗普“美國第一”的單邊主義政策進行了含蓄的挖苦,警告稱,“缺乏溝通和不愿意妥協”可能會導致致命的后果。
眼下,歐洲正處于多重危機之中,法德關系受到各方矚目。面對美歐關系變動、英國“脫歐”,以及意大利、波蘭和匈牙利等歐盟國家內部的民族主義政黨崛起,曾不斷驅動歐洲一體化向前邁進的法德引擎順利重啟,被視作歐盟“破局”的關鍵。
今年8月27日,馬克龍和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分別發表講話,發出共同信號,欲建設“一個主權歐洲”(Une Europe souveraine),堅持維護歐洲利益。
在一些政策領域,法德兩國已經開始了行動。歐盟在共同安全政策上的突破是雙方走得比較遠的嘗試。去年11月,23個歐盟國家幾乎同時宣布,將參加法德兩國聯合提出的一項歐盟共同防務倡議“永久結構性合作”(Pesco, Permanent Structured Cooperation)。今年11月8日,芬蘭宣布加入法國提出的“歐洲干預倡議”(European Intervention Initiative),包括德國在內的其他8個歐盟國家已經為倡議開了綠燈。
此外,歐洲金融主權也是法德等國關注的議題。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大棒已經危及了不少法、德跨國企業的對伊商業活動。9月24日,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事務高級代表莫蓋里尼(Federica Mogherini)宣布,歐盟有意建設一個特別支付渠道(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以繞過美國依托美元結算體系對涉伊朗企業施加的制裁措施。該機制一旦建立,將使用歐元作為交易貨幣,并對中、俄等國家開放。
不過,盡管兩國領導人近來大秀親密,法德關系遠不是鐵板一塊。即便在已有所進展的安全合作領域,法德對防務一體化未來的方向也存在不同的理解,遑論兩國歷來就存在深刻矛盾的歐洲經濟和財政政策一體化。
前德國聯邦國防軍上校、現漢堡赫爾穆特-施密特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丹·克勞斯(Dan Krause)此前對澎湃新聞表示,“法德(在防務領域)存在顯著差異。不管是外交政策和戰略文化,還是對使用武力的態度,以及軍隊在外交政策中發揮的作用,法德兩國都有明顯分歧。兩國在未來的合作中將不得不接受這些分歧?!?/p>
“美歐矛盾日益突出,所以法德感到有必要再一次凸顯歐洲和解與法德軸心的重要意義?!毙萌A分析道,“但法德之間的矛盾并未得到解決。在歐元區的具體運作和歐盟內部財政聯盟建設等問題上,法德之間的分歧依舊?!?/p>
《華盛頓郵報》曾在馬克龍勝選后評論稱,對于法德來說,從2017年兩國相繼完成大選到2018年5月歐洲議會選舉的這一年多時間正是“重啟”歐洲的機遇期。不過,在低民意支持率的打擊下,馬克龍似力有不逮,剛剛在地方選舉中失利的默克爾則忙于考慮如何體面地退出政壇。留給法德引擎的“重啟”時間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