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斯克宣布人腦首次植入芯片,“數字生命”即將成真?
去年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2》中,劉德華所扮演的角色圖恒宇在生命垂危之際,選擇了上傳自己的意識,通過數字世界完成了對現實的拯救。

整部電影都充斥著對“數字生命”的討論,當現實世界即將陷落,意識上傳,實現另一種意義上的永生,這個數字生命還是原本的自己嗎?人類真的有辦法實現永生嗎?
本以為這是一個很久以后才能撿起的議題,沒想到,真的有人在現實生活中開始了這項“數字生命”行動。
當地時間1月30日,馬斯克在X上發布了一篇帖子,表示“昨天,首位人類接受了Neuralink的植入,目前恢復良好。初步結果顯示,神經元尖峰檢測很有希望。”

隨后馬斯克補充說,“只需思考即可控制你的手機或計算機,并通過它們來控制幾乎任何設備。最初的使用者將是那些失去四肢的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史蒂芬·霍金的溝通速度比打字員或拍賣師更快。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據說, Neuralink的首個產品名叫“心靈感應”(Telepathy)。
在人腦植入芯片,這是什么賽博朋克?難道人類真的在向永生邁進了???
PART.01
馬斯克宣布人腦首次植入芯片
01
腦機到底是如何操作的?
事情要從馬斯克突然發布的一則推文說起:
1月30日,Elon Musk在他的個人X賬號發推表示,他所創立的Neuralink Corp.已經完成首例為人腦植入腦機接口芯片的手術,并且這位實驗者恢復狀況良好。初步證明了神經元脈沖電位(neuron spike)很有研究前景。
此前,馬斯克曾提及Neuralink的研究目的將會首先專精與兩個應用:第一個是幫助人類恢復視力,第二個便是幫助四肢無法正常運作的人們控制手機等電子設備。

所謂植入腦機接口芯片,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植入人體的芯片檢測人體大腦內的脈沖鋒電位,采集顱內神經信號。
這枚Neuralink芯片只有一枚硬幣大小,它由一位機器人主刀醫師植入人類大腦,其內部的小型電池可以進行體外供電,以維持運轉。

如果實現成功,那么這位實驗者將會利用腦機接口對手機以及電腦等電子設備進行控制。也就是像我們在科幻電影和游戲當中看到的那樣,用“意念”進行行動。

在馬斯克的暢想藍圖中,他認為最初的使用者會是那些現代醫療暫時無法援助的癱瘓患者們。他在推文當中舉了一個例子,希望能讓史蒂芬·霍金這樣的人使用比打字員更快的溝通速度。

↑腦機接口理論演示(圖片來源知乎)
這件事引起了很多科技迷的狂歡,有些評論認為這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但與此相比影響更大的輿論,是針對這一技術深深的擔憂和不安。
畢竟要人類徹底接受人工智能,仍然需要漫長的時間。因為與科技同時存在的,還有人性。
02
網友評論:“通往地獄的路由善意鋪就。”
馬斯克的言論在X引起了軒然大波,這里摘取了一些推文下面的熱評:
更多討論
1、植入這個特定的芯片目的是什么?他們可以下載功夫嗎?
@Billboard Chris
2、評論圖片

@Satoshi Club
3、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合并正式開始了。
@Beff Jezos
4、埃隆馬斯克很可能是通過數字化意識向世界許諾永生的假先知。
@Donnie Darkened
5、這絕對讓我害怕,我很好奇這個芯片最終會用在什么地方。
@Joey Mannarino
6、我一想到它就感覺害怕。
@Humble Flow
7、通往地獄的路由善意鋪就。
@American Viking
……
雖然有一部分人認為腦機芯片將會幫助患有某些病癥的病人們,比如ALS(肌萎縮側索硬化)患者等,但隨著芯片技術的發展,其中的弊病也顯而易見。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馬斯克所創始的這家名為“Neuralink”的公司。

這家公司是因馬斯克受到科幻小說家伊恩·班克斯的啟發而創建。在尹恩·班克斯的小說中,“文名”是一個人類與機器共生的星際烏托邦,在這個世界當中,沒有任何政府主義,高超技術可以為人們提供無比豐富的物質財富。
“Neuralink”即是馬斯克幻想出的“烏托邦”。
他們的目標是:
“創建一個廣義的大腦界面,恢復那些現代醫療體系無法治愈的患者們的行動權,并解放人類的潛力。
這恰恰反應了馬斯克一直以來的理念:人類與機器共存,將會成為未來。唯有讓人腦更加卓越,才能避免被人工智能主宰的結局。
但是Neuralink要走的路顯然還很長,他們將要面對的難關不僅僅存在于技術關卡,還有倫理道德上的困境。
2021年4月,Neuralink便展示出一段用獼猴進行的實驗,一只被植入了芯片設備的獼猴正在通過“意念”玩電子游戲。腦機設備記錄了獼猴被激活的神經元信號,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腦機連接”,這也是Neuralink的一次重大突破。
但在人體身上做實驗,這還是頭一次。
2023年5月23日,Neuralink才正式宣布已經得到了FDA的首肯,被允準進行真正的人體實驗。但是此前Neuralink被爆出粗暴對待靈長類動物,并且此項手術需要移除一部分頭骨,手術導致的并發癥、副作用,將會長期伴隨接受手術的志愿者。

誰也無從判斷,這項勢必將會犧牲很多的實驗將會走向何方。但馬斯克所幻想的那個“人類與人工智能共存的永生世界”,無疑是許多人期盼著抵達的終點。
PART.02
浙江父親想用AI“復活”獨生子:我希望已故親人能在數字生命當中得到永生。
開頭我們說了《流浪地球2》的圖恒宇,他用量子計算機上傳女兒意識,把她變成數字生命,想要給她完整的一生。而最近,某平臺上“用AI復活已故親人”的話題也很火。
浙江有一位失獨父親想要通過AI的方式讓自己的獨生子重新以數字生命的方式“復活”。他嘗試了很多辦法,通過收集孩子生前的影像、語音、照片等信息,使用這些信息訓練AI進行高度逼真的模仿行為,從另一種意義上“復活”了獨生子。
雖然經過訓練的AI具備了已故者的基本外形和聲線,但因為AI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情感,所以對話過程仍然顯得有些僵硬。但只要能看見去世親人們的音容笑貌,對于極度思念逝者的親人們而言,這是一種幾乎難以替代的安慰和極大的慰藉。
但對此,評論區卻并不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大多數人都認為斯人已逝,沉溺于AI塑造的幻想只會徒增煩惱。





由此可見,絕大多數人都認為AI所呈現的只不過是一個虛假的幻象。如果這項“數字人永生”的技術得到普及,那么失去親人的痛苦將更難被抹去,與AI進行對話的過程也將成為飲鴆止渴,留下潛在的心理疾病隱患。
以目前的技術而言,肉體的死亡即為生命的終結。而數字生命的誕生似乎對這一理論提出了質疑——
那么即便人類的技術水平可以實現數字生命,那是否意味著我們在另一個維度得到了永生?
PART.03
人類真的能實現永生嗎?數字生命還是生命嗎?
去年CHATGPT橫空出世,立刻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它強大的模仿和學習能力讓不少人都感到了威脅。而如果有一天人腦完成了腦機鏈接的構建,人腦真正意義上操控了電子設備,那么人類是不是就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將自己的思維與記憶復刻于代碼當中?實現某種意義上的永生?到了那個時候,這樣的生命還是生命嗎?
控制論之父諾伯特-維納認為,擁有生物系統的人其實也有和機器一樣的反饋機制,所以,人可以像控制機器一樣被控制,而機器通過學習,也可以變成人的樣子。

但是一個無限趨近于完美的數字生命,究竟是我們生命的延續,還是僅僅是以復刻體的狀態存在?
對此,《環球人物》雜志在關于數字生命的報道中寫道——
隨著人工智能的進步,普通人通過借助一定技術手段,也能制造出數字生命。數字生命會讓虛擬愈發真實,甚至將會模糊生與死的邊界。
這無疑會產生倫理問題,而除了倫理之外,隱私泄露也是數字生命有可能帶來的隱患問題之一。
當人死亡之后,其所有的記憶和數據都將會被上傳到數字生命當中,那么他們的個人隱私就有被泄露的風險。
此外,如果數字生命實現普及,那么用來維護這些系統的成本也是巨大的。目前對于數字遺產,并沒有嚴謹的法律條文支持,因此這些用來處理數字生命的公司缺乏有效的監管,更有可能存在隱私泄露的事件。
Source Code
源代碼

2011年上映的電影《源代碼》講述了一位在阿富汗執行任務的空軍飛行員在陣亡之后,被選中執行了一項特殊任務,即利用腦機鏈接設備載入一起恐怖襲擊事件當事人8分鐘的記憶,并找到襲擊案的嫌疑人。
主角最終憑借自己的意志找出了嫌疑人,卻也得知自己的軀體已經在戰場上損毀,被選中繼續完成任務,是因為仍舊有被利用的價值。而他在現實生活中只剩半幅殘軀,被困在休養艙內勉強維持生命體征。
如果沒有人主動終結他的肉體生命,那么他的意識將會被永遠困在數字生命當中,不斷地進行著漫長而痛苦的折磨。

數字生命無疑是人類科技史上的一次偉大的飛躍。但與此同時需要我們關注的,是隨之而來的倫理、道德以及心理隱患。
因為人類區別于人工智能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東西便是,我們是擁有人性和豐富情感的個體。
總有些東西凌駕于生命之上。
文by | 容與
你怎么看待這件事?
你認為數字生命是真的永生嗎?
你期望看到的未來是什么樣子?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看法
別忘了點贊,分享到朋友圈喲~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絡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