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會大美育課堂 | 開卷一種書香
活動名稱: 《開卷一種書香》公益講座
活動時間: 2024年2月4日(周日)14:00-15:00
活動地點: 上海觀復博物館臨展館
參與方式: 持當日參觀門票的觀眾現場登記后參加,坐滿即止。

木刻版
大英圖書館藏
看著上圖中的這塊木板,在您的腦海里可能飄過了一百個問號。
神(jiè)馬(xì)東西(mà)?實際上這塊有文字的木板,是距今兩千年前埃及的一位小學生的家庭作業。
自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埃及之后,希臘文成為了大一統帝國的官方文字。任何一位希望找到一份體面工作的帝國子民,自然要學習希臘文。
這塊木板上部的兩行古希臘文是老師的書寫示范,它的字面意思分別是“傾聽有智慧人的教誨”和“不要輕信所有的朋友”。
下面的四行文字是孩子的筆跡,他/她依樣抄寫了兩遍,很努力地想完成這項作業,可還是留下了小小的遺憾:第一行開頭就漏寫了“C”, 最末端的“N”被擠在了橫格之外;在寫第二遍的時候,很不幸句首的“C”再次被省略了。從第四行的字跡來看,可以明顯感到孩子開始不耐煩起來,書寫的速度加快了,所有的字母都緊緊地擠在了一起。我們好像聽見小家伙在心里念叨“寫完我就能去玩兒嘍!”
從這個家庭作業中讀出的小細節,會不會喚醒你小時候時寫作業的某些片段呢?
在約2000年前,埃及小學生的語文、數學和書法功課就是在這塊便攜的小木板上完成的。從這樣一個沒有留下姓名的孩子的作業中,我們有幸窺見了他/她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片段和當時整個時代的一個瞬間。
關于書寫的起源一直有不同的解讀。早期先民們用刻寫的符號給物品命名或標明歸屬、也可以進行相互交流,或者是僅僅為了打敗時間,防止被遺忘。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曾經嘗試使用各種材質進行書寫,其中包括動物骨頭、石頭、泥板、金屬、陶器、竹木和織物等。中國亦如此。
在我國,從甲骨文、金文,再到篆隸真行草,書寫的材質和文字的面貌也經過千年的演變,成為今天所見的樣子。

《禮記》 漢鄭玄注 唐陸德明音義 宋紹熙刻本
線裝 明纏枝牡丹紋緙絲函套 上海圖書館藏
古籍是中華民族千年文明的有力見證。前人的智慧靠著書籍,一代代傳承至今,融入我們的思維和意識,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密碼。它們好像一股穿越時空的能量,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能從中不斷地得到滋養和幫助。

宋刻標抹本《四書章句集注》內頁
南京圖書館藏
在中國古代,哪種字體是古文字系統中最富有裝飾性的?一張紙真得能保存1700年么?
什么是優雅的蝴蝶裝,古典的包背裝以及大有來頭的旋風裝?當古籍修復師究竟是怎樣一種體驗呢?如果您想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歡迎在2月4日(周日) 來到上海觀復博物館參加《開卷一種書香》公益講座。一起欣賞古書的魅力,探究其背后的故事,以及理解從古書中能給當下的生活帶來怎樣有益的啟發。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