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爭取盡快搞副省級”,這位落馬官員曾拍板違規舉債435億、形成33個爛尾工程
1月31日,由湖南省紀委監委與湖南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的電視專題片《忠誠與背叛-2023湖南正風反腐警示錄》在湖南衛視播出上集,其中披露了湘潭市委原書記曹炯芳案的一些細節。

曹炯芳
曹炯芳是在2022年3月被查的,被查時他任湖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秘書長,在此之前,曹炯芳于2016年4月至2021年7月任湘潭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據專題片,2016年,曹炯芳調任湘潭市委書記,為了“急于出顯績”“爭取盡快搞副省級”,明知湘潭政府債務已風險預警,仍拍板決定違法融資舉債,推行“精美湘潭兩年行動”。
“在湘潭以后急于求成,就想盡快地見到政績。”曹炯芳在專題片中懺悔。
此前的相關報道顯示,“精美湘潭兩年行動”開始于2016年,建設投入巨大,對資金從何而來的問題,當時的官方回復是,將鼓勵建設業主廣開財路,通過自營收入、基金及基金融資、銀行貸款、債券資金等方式多渠道解決;進一步深化與有實力的行業所屬領域骨干企業、大型企業、國企和知名上市公司大力合作,以及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設。
此次的專題片提及,在錯誤政績觀的主導下,曹炯芳無視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對中央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要求置若罔聞,安排市政府違規出臺兩個紅頭文件,要求相關部門和平臺公司,借PPP項目大肆違規舉債,并強令市人大常委會出具決議,為違規融資舉債“背書”。
專題片披露,曹炯芳的濫權妄為,致使湘潭違規新增舉債435億元,財政不堪重負,形成33個爛尾工程,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和重大經濟損失。
曹炯芳稱自己“作出一些決策,有主觀盲動性,是一種官僚主義的決策,這個與中央的要求、與省委的要求是相違背的。”并承認,“這是權力的濫用和私用,造成了今天的結局,這確實是難辭其咎的。”
公開資料顯示,曹炯芳出生于1964年5月,湖南澧縣人。1988年7月參加工作,1992年5月入黨。
曹炯芳畢業于湘潭大學,獲得哲學碩士學位,在1988年7月到1992年8 月,任湖南省委宣傳部《學習導報》編輯。
此后,從1992年到2004年,曹炯芳一直在湖南省委辦公廳工作,從綜合調研室干部一路至秘書處、信息處正處長級秘書。
從2004年2月到2010年9月,曹炯芳在湘潭市工作,先后任湘潭市委常委、秘書長,湘潭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2010年9月,曹炯芳成為湖南省政府辦公廳黨組成員、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2月曹炯芳履新,一直到2013年5月,任湖南省政府辦公廳黨組成員、省政府研究室主任,期間,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曹炯芳還任湖南省政府副秘書長。
2013年5月,曹炯芳轉任湖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一直到2016年3月。
2016年4月,曹炯芳回到湘潭市,任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任職5年后,2021年7月,曹炯芳履新湖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不到一年,曹炯芳2022年1月任湖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秘書長。2個月后,2022年3月,曹炯芳被查。
2022年9月,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成員、秘書長曹炯芳(正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湖南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湖南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曹炯芳作出逮捕決定。
同年1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曹炯芳涉嫌受賄罪一案,經湖南省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由長沙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向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長沙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指控:被告人曹炯芳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或利用職權、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非法收受他人給予的財物,數額特別巨大,依法應當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記者注意到,在2023年1月播出的2022湖南反腐警示錄《忠誠與背叛》上集中,曹炯芳就曾出鏡。專題片披露,曹炯芳在當湘潭市委書記的時候,一方面大肆舉債搞項目撈政績,另一方面大搞腐敗。經查,曹炯芳違反多項黨的紀律,涉嫌受賄2495萬元,不僅放任支持胞兄羅春芳在湘潭“提籃子”、攬工程,還幫助其在融資過程中牟取利益。
近年來,湘潭市的化債工作受到關注。湘潭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化債工作正在迎來拐點。2021年省政府審定的“化債十條”全部實現,成功爭取特殊再融資債券650.9億元。至此,市本級債務穿透后銀行資金占比達90%以上,成本降至4%以下,每年利息負擔比2021年減輕近一半,節約“一個財政”。
報告也指出,債務化解方面,雖然取得重大戰果,但沉重的債務負擔并未減輕、土地市場發生重大變化,財政壓力空前加大,要全面修復政府資產負債表,還需下更大力氣深化“治本”之策,久久為功。2024年,化債重點由治標轉向治本。探索建立防范化解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力爭債務成本降到3.5%,盤活國有“三資”80億元。圍繞化債繼續深化財政、園區和平臺公司改革并拓展到其他相關領域,常態化整治違規舉債、虛假化債行為,成為破解地方債務難題的先鋒。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