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過年走親戚,e人變i人?走進四個年輕人的春節

本文為澎湃號·湃客X阿姨的進行時聯合出品,湃客·生活欄目獨家首發,未經允許禁止轉發
作者 | 王慧蘭
編輯 | 陳玉坤
走親訪友,過年就是一場場聚會。
e人說:聚聚更歡樂。
i人說:聚會很好,下次別聚了。
真是,人類的悲歡各不相通。
剛剛過去的這一年,MBTI人格測試可謂大火,這陣熱度也蔓延到了春節假期。不少年輕人自嘲,明明自己是個社牛的e人,遇到平時很少見面也不太熟悉的親戚,瞬間變成了社恐的i人;當然也有人“如魚得水”“長袖善舞”,把一場i人聚會,搞成e人狂歡。
按照年俗,大年初二往往是開始走親訪友的日子,安靜內向的i人和話嘮活潑的e人究竟是怎么過春節的?跟我們來看看。
聚會當前,你是e人還是i人呢?
一個假期安排三個冬令研學團
Susan
32歲
全職寶媽
e人程度:★★★★★
我是全職寶媽,老公是搞室內設計的,我們的時間比較自由,家里兩娃,大寶6歲,小寶3歲,正是到處玩的年紀。老公是戶外運動的愛好者,喜歡騎行、徒步、打籃球、踢足球,這兩年又迷上了滑雪和玩槳板,三天兩頭都有約。我最喜歡的是烹飪和健身,朋友圈集中在鄰居太太團和健身好閨蜜們。很多人說有娃耽誤事,其實我覺得不會。有娃以后反而社交圈擴大了。
娃出生后,我的手機里就多了各種娃友群、寶媽群、家長群,周末假期基本不落空,各種公園游、親子運動比賽、sleepover、生日趴……總能約到好幾組志趣相投的家庭出來玩。因為是自己帶娃,比較隨心所欲,兩娃跟著我們這里玩那里玩,很耐“糙”,不矯情,也是社牛性格,混進哪個人群都能自來熟。
我們的春節假期從娃放寒假就開始了,我報了三個親子研學團,有種忙得飛起的感覺,分別是東北長白山滑雪、西雙版納雨林探秘、泉州土樓尋年味。滑雪團6天5晚,雨林團8天7晚,土樓團5天4晚,所以這個假期我們大概只能蜻蜓點水在家過幾天。研學團有老師帶教,大寶可以獨立入團參加活動,小寶隨行一起玩。我喜歡這種親子團,小孩子們聚在一起玩,有個伴,同時還能學本領學知識,擺脫電子產品,這點很重要。大人在一旁陪著,半脫手,想玩就玩,不想玩就和其他家長們聊天,或者在酒店躺平。這種帶娃模式可以說是省時省力。
很多人不愿意和陌生人相處,特別不自在,不知道要聊什么。對我來說從沒這個煩惱,想說什么說什么,這大概是我性格關系,總是大大咧咧。能湊成團的基本上思想理念差不多,經濟水平也相當,我是這么認為,大家就共同生活那么幾天,處得好的加上微信后,還能繼續保持聯系,相處不好的,以后也就散了,毫無尷尬。話說回來,我好像從來沒遇上過什么不能忍的奇葩。民宿里的一大家子
方菲
36歲
初中老師
e人程度:★★★
我們是比較傳統的家庭,年夜飯是雷打不動的全家團聚,公公婆婆、爸爸媽媽還有我們一家三口。前幾年疫情,不方便在飯店吃年夜飯,所以就選擇去崇明的民宿過年。我覺得這個方式特別好,大人孩子其樂融融,兩親家能夠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溝通交流、增進親情。今年我們也沿用這個操作。另外,婆婆的妹妹一家也從澳大利亞回來了,婆婆問春節期間能不能也安排一次團聚,我說行啊,如果他們不介意的話,找一個大一點的民宿,邀請他們一家五口來過節,人多更熱鬧。
我算了算,3個10歲以內的小娃,9個大人,大概需要5個房間。正好我們單位之前搞過一次部門團建,在東平森林公園附近的一家民宿,上下三層的小別墅,5個房間,裝修考究,有地暖有新風,還有一個四五十平米的院子。老板娘很熱情,整棟包下來,三天兩晚15000元。民宿有廚房,我們可以自帶食物去做年夜飯。婆婆和我媽媽已經在商量菜譜了。
孩子們也已經有5年沒見面了,我給他們準備了禮物,一人一套新衣服,一大堆零食,還有煙花,春節的儀式感不能少。如果天氣好,我還安排了去附近的幾個景點走走玩玩,拍點美照、錄個視頻什么的,到時候朋友圈里發一發,東平森林公園騎車、東灘濕地公園徒步、西沙濕地公園看長江源頭……這些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過年親人團聚,總是很歡樂的。有的同事朋友想不通,問我把兩親家捏到一起,不嫌累嗎?我覺得挺好,不累。我們本來就是獨生子女,如果兩頭安排不是更累嗎?再說我婆婆和我媽媽本來就是單位的老同事、老姐妹,她們也是相熟的。娃放寒暑假的時候,我還會組織大家庭旅游。我們一起坐過郵輪,去過短途的杭州和寧波,去過遠一點的海南和云南。一大家子出游的好處很多,大家都會搶著買單,搶著帶娃,哈哈,我和老公省力了。
從小到大,我印象中的春節就是這個樣子:家人們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聽長輩們的諄諄教導,看春節聯歡晚會,收一大堆紅包,和表兄弟姐妹放煙火,穿好新衣服跟著父母到處拜年……大吃大喝大玩,連續過六七天這樣的日子,幸福又美好。現在我們長大了,操辦過年活動的任務交給了我們,雖然家庭范圍縮小了,但是這熱鬧團聚的氛圍不能少。春節禮儀捆綁住了我
Melody
26歲
外企員工
i人程度:★★★
這個話題我可太有發言權了。小時候過年,一群不太熟的七大姑八大姨來我家串門,尤其是帶著小朋友。每次來,父母都會要求我跟他們一起玩。差5、6歲的年齡其實根本沒什么共同語言,小朋友就喜歡在我臥室里打打鬧鬧,玩捉迷藏,把我的床弄得亂七八糟。我那時已經十幾歲了,對于隱私和邊界感都有自己的認識。這直接造成了我現在也不喜歡和陌生人玩。所以奉勸各位家長,要理解孩子不愿意社交的想法,尊重他們的社交自主權!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還有,我喜歡跳舞,以前一直覺得自己跳得蠻好,在家也常會對著鏡子練練,自得其樂。后來在一次春節家庭聚會上,我媽讓我在眾人面前即興跳舞。我有點緊張,沒有發揮好。媽媽就在旁邊不停地指揮我,給我擺臉色、嘆氣……其他親戚都夸我,她就一直潑冷水。這件事對我的心理打擊很大,很長一段時間我再也不想跳舞了。所以,在此我也呼吁一下:讓孩子表演節目可以,但是在孩子表演完之后,無論結果如何,都要給予正面反饋,讓孩子感到自信!
另外一事也是我左思右想,橫豎想不明白——家庭聚會,家長們老讓孩子去敬酒,或者端茶倒水,這事對嗎?孩子是自主的,應該尊重他們,讓孩子自發地選擇去敬酒還是不去敬酒,而不是為了所謂的“禮儀”來約束孩子。如果強迫孩子做這些,社恐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壓力大而做不好。真的,每次吃飯的時候,我都帶著巨大的心理負擔,什么時候該去敬酒?敬酒的時候要說點什么吉利話?這件事讓我的心情受到很多負面影響,會變得自卑。還有那些條條框框的“餐桌禮儀”,我媽為了讓我表現得更得體更大方,經常在我耳邊叮囑“吃東西不要東瞅西瞅,不要挑,要直接夾菜”,弄得我一上桌子就緊張。發展到現在,我甚至連在家正常吃一頓飯都覺得尷尬得不行。
我也沒搞明白,是因為這些印象不好的春節經歷,讓我長大后變得社恐,還是我本身社恐性格,讓我討厭這種人多的聚會場合。
工作獨立后我基本上回避節假日的家庭聚會,去了只會讓我難受不自在。好久不見的親戚們,無非就是那些問題“不小了,談朋友了嗎?”“在哪兒上班,工資多少?年終獎發了嗎?”有時候還會突然塞給你一個紅包,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所以,我選擇旅游,正好春節假期長,去個暖和的地方好好享受幾天。今年我打算去馬來西亞玩一玩,小年夜就已經出發了。最怕年會不能停
玉面小飛龍
30歲
編輯
i人程度:★★★★
過年對我來說,最難熬的是年會。我在出版社工作,老板A總喜歡對新編輯們耳提面命:“編輯是個服務行業。”然后做出一些賣得很好,但質量極差的書。另一位老板B更厲害一些,傳說她人脈極廣,對我們講話只用命令式,喝酒必然兩斤高度白酒起步,打麻將永遠通宵。她眼光又極準,出的書只有一般暢銷和非常暢銷兩種。在兩位老板的帶領下,我們曾經去上海開過一次年會。說是去上海開會,其實這個年會和上海基本沒什么關系。下了飛機,所有人一起到達酒店,然后在酒店會議室里一個接一個地朗讀自己已經提交過一次的年終總結,等到老板們終于講完話,晚飯時間也到了。
晚飯吃了什么我早就忘了,記得的就是老板A和老板B的各種發言。B說完“要好好喝酒”之后立刻舉起滿滿一口杯高度白酒一飲而盡,其他人必須喝掉差不多的一整杯白酒或紅酒作為回應。啤酒從一開始就不在選項里。坐我旁邊的一位新來的編輯灌下一杯白酒之后就哭了出來,站起身去廁所吐的過程中摔壞了他的眼鏡。老板A看了說,酒喝不好哪干得好工作。
第二天的流程和第一天區別不大,除了老板們由于頭天晚上通宵打牌,晚飯時酒喝得少了點兒之外。晚上八九點鐘,其他人要么打牌,要么出門閑逛,早已把全部精力耗盡的我總算有了獨自休息的機會,躺在房間里用手機看動畫。沒看兩集,兩個同事打電話來,問我要不要和她們一起去酒吧玩,還有兩位領導。我對酒吧并不感興趣,根本不愛去,但是想到社交開關很多時候并不掌握在我手里。還是去了。我和同事們一起坐在酒吧小桌子邊上,我像所有熱愛結交朋友的人一樣對每一個笑話都表現出興趣,偶爾喝酒,玩真心話大冒險,但從來不選大冒險,反正沒人聽得出我到底說沒說真心話。這種事兒也沒什么不好,然而我必須承認,當時的我思維早就不知跑去哪里了,腦子里全是攢著還沒看完的動畫,以至于每隔一會兒就得把自己拉回來,不讓別人發現。當然,當你在整個晚上都要不斷重復這種動作,毫無疑問你會覺得無比疲倦。
今年的年會安排在濟州島,同事們都在歡呼雀躍,但我沒有高興,這種年會對我們社恐的人來說是很痛苦的。如果可以,我想做一個能自己控制社交開關的人。春節,希望各位朋友們都能少喝酒,少說違心的話,這點對社恐們來說非常重要。 結語
不管是e人還是i人,年輕人正以自己的方式過年,尊重他們的想法,也樂見他們把年過成嶄新的模樣,這是時代進步的姿態。
作為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經濟優勢和科技優勢,在這個特殊的節日里,能嘗試更多元化、更多層次的過年形式,不再讓自己被“年味”的傳統形式所束縛,尋找一切讓自己快樂的方式,隨心所欲就是幸福。
設計/祝碧晨 開發/藺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