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影協主席陳道明:高質量的主旋律電影受廣大觀眾歡迎

陳道明
1月30日,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十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閉幕,陳道明連任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他將和中國影協新一屆主席團成員、理事會理事和全體工作人員一道,為電影事業的繁榮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在過去五年間,中國電影歷經了2019年的繁榮、疫情三年的沖擊和2023年的復蘇,在新的任期里,面對新的發展環境,陳道明最關注的是電影與觀眾關系的問題。
“中國有14億多觀眾,八萬多塊銀幕,就觀影基數而言,現在每年生產的電影數量并不算多,但這一前提是,電影需要抵達觀眾”。陳道明認為,在創作生產中,必須處理好電影數量與質量的關系——數量是基礎,質量是保證,“只有相對高的電影數量,才是生產出高質量電影的保證”。
他同時也坦言,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其實有一些“從眾”,“往往市場需要什么類型的影片,什么類型的影片就被大批量生產出來。但電影作為文化產品,其實也具有‘引領’的功能。如何把握好市場需求和價值引領之間的關系,需要電影工作者深入思考。”
“我始終認為,電影創作一定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任何電影都可以拍得很好看,比如高質量的主旋律電影就能夠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陳道明表示,“我們的電影類型需要更加豐富,不必一味追求規模,縱觀中外電影發展史,從來都不乏‘小而美’的電影,這也是對觀眾多樣化需求的滿足。”
講完創作,陳道明又提到了第二個話題:堅定信心,守護信任。“對于中國電影,我是充滿信心的,我們電影人有能力創作出優秀的電影作品。中國的故事是講不完的,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我們拍的是中國的電影,講的是中國老百姓的故事,因此拍出高質量的中國電影,就等于講好了中國故事,也有助于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
在陳道明看來,即使在流媒體時代,在影院里觀看電影依然是無法取代的方式。“編劇、導演、演員,每位創作者都是觀眾信心的來源。作為電影人,我們一定要守護好觀眾對電影的信任。”
近年來,中國電影新力量不斷嶄露頭角。陳道明表示,很高興看到有碩果的中青年導演、青年演員、青年編劇接連涌現:“電影發展要靠電影人的創造性勞動,人才濟濟、人才輩出,電影事業才能繁榮興盛。我希望中國的演員不斷換新面孔,不斷注入新的力量,不斷注入新的人才,創造出新的、多樣化的、能引起觀眾喜歡的作品。”
他建議電影工作者要樹立創作精品的志向,同時要適當調整自己的創作理念。“很多時候,電影工作者要變‘被動’為‘主動’,除了要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也要盡可能努力提高觀眾的審美水平。”
這就意味著,在一部電影“出發”前,也就是創作前,電影工作者們要思考一些問題——需要思考如何保證電影的質量,思考電影和觀眾的關系、電影和生活的關系,思考電影本身的文學性、藝術性、社會性,思考電影的影響能否持久,思考一部電影是否能成為歷史的經典。“我們如何將生活思想化,再把思想生活化,這個落實的過程就是創作的本身。”陳道明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