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至頂科技大模型應用場景報告:“繁花”下的“消幻脫困”
作者:趙曉勤
2023年,OpenAI 推出的ChatGPT產品迅速成為熱門話題,同時也讓人們對AI的熱情再一次起飛。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技術在這一年里取得爆炸性發展,據統計,我國泛人工智能企業數已突破8000家,市場上的“大模型”已有超過200+。大模型“繁花”綻放背后,也給企業高管帶來的了新的挑戰。
在降本增效,提質創新的環境下,企業對生成式AI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企業密切關注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和技術進展,大模型就是一個看得到實際提升的技術之一。隨著大模型的“繁花似錦”,首先帶來的就是企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業務場景的“模型”;其次,大模型同樣需要企業加大對基礎設施、數據治理、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但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企業對新技術的投入都已捉襟見肘;最后,在AI創新、落地找準應用場景是發揮AIGC實踐價值的重要前提,只有提升效率,降低商業風險才能實現AIGC應用的多點開花。
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時,將向廣度和深度進發。為了在智能時代保持競爭力,企業必須開啟一次“重構”之旅——用大模型把業務再做一遍。至頂科技就當前企業高管對采用大模型的選型以及應用等一系列具體問題做了深入調研以促進產、研、用深度結合。通過對1000名企業IT決策者(CEO、CIO、CTO、ITM等)進行了調研,其中有74%的被調研者來自大中型企業(年營收超過5億元人民幣以上),26%來自中小型企業(年營收在1-4.99億人民幣),行業屬性上,他們主要來自制造、金融、醫療、交通、零售、互聯網、能源行業。
至頂科技發現:“大模型”應用蘊藏著強烈的需求,在AI“繁花”下要消除大模型“幻覺”才能帶來客戶價值與經濟價值,才能實現可持續的創新,才是企業擁抱智能化的正確姿勢。
重要發現
1、一切的繁榮背后都是生意。贏者通吃,在大模型產品上仍然成立,90%以上的高管希望能用到全球最先進的模型,但由于種種原因還是只能選擇國內的大模型產品,未來國內自主、性能優異能夠形成“平替”的產品將大受歡迎。
2、目標并不遙遠,只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給時間。IT決策者們普遍預計未來1-3年大模型將落地企業。主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首先落地的場景在客服、營銷等相關文案工作。
3、只有看到未來,才會有未來。企業對大模型的投資最初時趨于謹慎,一旦有更多的成功模式以及能夠客觀、真實地衡量投入產出比的方式出現,將引爆企業的投資熱情。
4、消除大模型“幻覺”,提升數據質量是高管們在應對AI奇點首要解決的難題,并且也是大模型在企業持續發光發熱的長久之道。
建議
加速本企業的大模型落地,在企業高管和IT決策者前只有兩個問題:第一,找到問題,第二,把它解決掉。
1、以從邊緣到核心的路徑,小步快跑地尋找出最合適的應用場景作為切入點,迅速帶來業務價值。
2、以業務為中心的知識、數據積累增強數據治理,作為提升數據質量消除大模型“幻覺”的重要手段。
3、加大在算力、算法以及人才培養的投入,為企業進一步的智能化加速做好準備。
應用大模型先要明確目標
我們的調研發現,超過 80%的管理者認為大模型在企業高效的數據分析與洞察領域最具潛力。其次是希望通過大模型來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66.7%);增強用戶體驗的需求緊隨其后(63%),接下來就是提升企業的自動化水平(59.3%),而在提升個人工作效率和優化決策制定過程只分別占到55.6%和51.9%,由此看出,管理者認為在降低成本、增強用戶體驗方面大模型可以發揮出更多的優勢。而在更高級的工作與決策上大模型當前只能作為輔助工具,幫助他們提高效率與決策的技術水平的時機還不太成熟。

找準大模型適合的應用場景
在大模型的應用場景領域中,企業IT決策者們選出了前三大應用場景:高達70.1%的IT決策者認為,大模型最大用武之地是自動化的客服;其次是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個性化的營銷,這部分人群占到15.3%。這充分體現出在存量競爭環境下,企業的主要精力要放在維護好已有客戶,之后再來開拓新市場;企業的業務分析和報告的應用場景占到了10.6%,企業希望充分利用大模型的計算能力根據當前業務產生更多有價值的洞察,讓企業的決策有更多的數據支撐,以提高業務響應的敏感度。

而未來,有68.1%的IT決策者認為,自然語言處理和文檔自動化的工作很快將由大模型接手,說明內部溝通與總結的需求仍然牽扯了員工們大部分的精力,高管們希望利用大模型在梳理企業內部文檔方面降低員工的負擔;風險管理和欺詐檢測將能為企業降低更多商業風險,57%的IT決策者認為這一領域大模型將展現出其優勢,在產品創新上,大模型也被給予了同樣厚望,57%的高管認為,大模型將在產品設計和開發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對于供應鏈管理的優化則緊隨其后,有45.9%的高管看好其在這一領域的應用前景。

如何選擇大模型
雖然市面上可選的大模型有幾百個,但高管們對希望采用的大模型產品顯示出了出奇的一致性。有高達93%的企業高管希望能用到全球最先進的大模型產品——GPT-4。其次是文心一言占到33.3% ,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占25.9%,希望采用LLaMA 2 或 ChatGLM模型的有18.5%,通義千問、盤古大模型以及百川大模型只有10%多一點的人會考慮會用,而剩下的大模型產品則無人問津。

部署大模型最主要的困難
在問及企業采用大模型產品最大的挑戰為何時?大模型相關技術和人才是當前高管們最主要的顧慮:有74.1%的高管認為自身團隊的人才還沒有做好迎接大模型時代到來的準備,人才和技術的儲備仍然十分匱乏。其次,對于評估采用大模型后的投入/回報比的衡量標準在企業高層還沒有形成明確、統一的認知。在針對大語言模型的投資與支持方面會遇到阻力,44%的高管還沒有把握能在內部得到相應的支持與資金。最后,技術與現有系統的集成與數據治理以及合規方面也是大家關注的內容,畢竟降低大語言模型的“幻覺”問題還需要高質量的數據和嚴謹的數據流程才能避免相應的風險。

大模型引發的變革進入倒計時
對于行業何時能夠落地大模型,大家的預期也較為集中:48% 的人認為1-3年會真正落地。有25.7%的人認為一年內會落地,18%的高管認為半年內就會在本行業落地。說明絕大多數高管認為大模型對行業的影響會來得非常快,大模型導致的技術變革迫在眉睫。

大模型對行業影響的深度
大模型技術對行業的長期影響方面,有70%的高管認為在特定領域能提供競爭優勢。認為服務效率和業務流程的效率將會大幅提高的占66.7%,并且有55.6%的人認為能夠逐步優化現有工作方式。甚至有37%的人認為會完全改變行業的游戲規則。無論是那種情況,大模型對行業甚至企業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大模型的奇點時刻注定會發生在這個時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