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MF:上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至3.1%,全球經濟或實現軟著陸
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官網發布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大致平衡,有可能實現軟著陸,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1%,2025年為3.2%。

圖片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網
IMF對于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測比其2023年10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的預測提高了0.2個百分點,原因是美國和幾個大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韌性以及中國的財政支持好于預期。然而,2024年到2025年的預測低于歷史(2000年至2019年)3.8%的平均水平,原因是央行上調政策利率以對抗通脹,在高債務拖累經濟活動的情況下撤回財政支持,以及潛在的生產率增長較低。在供給側問題緩解和限制性貨幣政策的背景下,大多數地區的通脹下降速度快于預期。全球總體通脹率預計將在2024年降至5.8%,并下調2025年的預測至4.4%。
IMF表示,隨著通脹緊縮和經濟穩定增長,全球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已降低,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也大致平衡。從好的方面看,更快的反通脹可能使金融狀況進一步寬松。如果財政政策比必要的寬松,也比上述展望得更寬松,可能意味著暫時的更高經濟增長,但卻有可能在以后付出更大代價進行調整。更強勁的結構性改革勢頭可以提高生產率,帶來積極的跨境溢出效應。不好的一面是,地緣政治沖擊、供應中斷或更持續的潛在通脹導致的新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可能會延長緊縮的貨幣環境。
IMF分析稱,政策制定者近期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成功地將通脹最終降至目標水平,根據潛在的通脹動態調整貨幣政策,并在工資和價格壓力明顯減少的情況下調整到限制性較少的政策立場。與此同時,在許多情形下,隨著通脹率下降,經濟能夠更好地吸收財政緊縮帶來的影響,因此需要重新關注財政整合,重建預算能力,應對未來的沖擊,為新的支出重點項目增加收入,并遏制公共債務的增加。同時,有針對性并認真推進結構性改革將加強生產率增長和債務可持續性,并加速向更高收入水平看齊。此外,還需要更有效的多邊協調,以解決債務問題,避免債務困境,并為必要的投資創造空間,以及減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