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視:泉州問題地樁流向市場,鋼筋直徑、箍筋間隔未達國標

俗話說“根基不牢,地動山搖”,沒有牢固的地基,就不可能有“萬丈高樓平地起”。基樁因其使用方便、價格可接受、性能可靠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地基中。然而在福建省泉州市,一家企業生產的未達到國家標準的方樁卻被銷往泉州市、莆田市、漳州市、廈門市等地區。
鋼筋瘦身 箍筋間隔遠達不到國家標準

泉州泰景方樁有限公司(下稱泰景公司)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一家生產實心方樁的企業,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21日,至今已有18年。
日前,有網友爆料,該廠生產的預制鋼筋混凝土方樁存在偷工減料情況。網友提供的視頻顯示,其在對泰景公司生產車間內堆放的大量已捆扎完工的方樁鋼筋籠進行實地測量后發現,其加密區箍筋間隔和鋼筋直徑均未達到國家標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批準于2004年3月1日期開始實施的《預制鋼筋混凝土方樁》(圖集號:04G361)標準要求,450×450預制鋼筋混凝土方樁下段樁四角主筋的直徑不低于20毫米。第一段加密區箍筋的直徑為8毫米。同時,第一段加密區箍筋間隔為70毫米,要求五道、第二部分為100毫米,要求10道。非加密區的箍筋間隔為200毫米。
視頻中,網友對型號為450×450預制鋼筋混凝土方樁下段樁的鋼筋籠進行了測量,測量數據顯示四根主筋中一根鋼筋的直徑為18.78毫米,低于標準1.22毫米。第一段加密區第一道箍筋直徑為6.45毫米、第二道為6.52毫米、第三道為6.55毫米、第四道為6.61毫米,均低于標準。
另外,第一段加密區箍筋的間隔在110—150毫米之間,第二段加密區箍筋間隔甚至達到了300毫米。
對比發現,泰景公司方樁鋼筋籠的主筋、箍筋直徑均未達到國家標準。另外,箍筋的間隔也達不到國家標準,甚至加密區的箍筋間隔遠超國家標準中非加密區的間隔。
此外,國家標準規定樁尖部分箍筋間隔為50毫米,而泰景公司方樁樁尖部門箍筋間隔達到了300毫米。
問題樁應用于多個工地

鋼筋籠的捆扎是方樁生產的重要環節,之后便是澆筑混凝土、凝固等后續工藝。那么存在“瘦身鋼筋”和“偷工減料”等問題的鋼筋籠制作出來的方樁是否流向市場,又具體流向了哪里呢?
據泰景公司官方網站介紹,該廠實心方樁的日產量8000米,年生產量達到250萬米。
11月8日,泉州市晉江市忠佑路與綠洲路十字附近一個施工工地正在進行打樁作業,工地使用的方樁樁身印有“泰景”字樣,以及方樁的型號等信息。
記者對一根已經打入地下的450×450C型預制方樁測量發現,四角主筋的直徑為20.27毫米、鋼筋網片直徑從6.40毫米到8.15毫米不等。
而按照國家標準要求,450×450C型預制方樁四角主筋直徑需達到22毫米,鋼筋網片直徑需要達到10毫米。
在泉州市泉港區驛峰中路附近另一施工工地,一根方樁的大部分已打入地下,漏出地面的部分標有“泰景”的字樣。
記者測量發現450×450C型預制方樁加密區箍筋間隔在120毫米左右,按照國標要求兩道箍筋間隔為70毫米。
記者獲悉,該公司生產的預制鋼筋混凝土方樁除泉州市本地一些工地外,還銷往莆田市、漳州市、廈門市等地。
問題樁會對建筑穩定性和抗震性能造成影響

這種未達到國家標準的方樁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呢?
教授級高工、國家注冊一級結構工程師蘇世灼教授對央視網記者表示,基樁是一棟建筑的根基,是整個建筑的重中之重。問題樁會導致其抗壓強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體建筑的穩定性和抗震性能也將受到影響。
蘇世灼說,目前很多地樁采用的是錘擊的方式,將地樁打入地下。如果地樁偷工減料、“鋼筋瘦身”,那么在打樁過程中可能會造成樁身出現裂縫,甚至破損。
基樁在地下與水接觸,如果出現裂縫,水就會和鋼筋接觸。時間長了,鋼筋就會出現腐蝕生銹等問題,從而對整棟建筑造成安全隱患。
我國制訂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設防目標要求建筑物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一棟建筑最安全的地方就應該是地基,因為建筑的某一層出現問題還有可能進行修復,基樁深埋地下一旦出現問題很難補救,這就無法做到‘中震可修’。”蘇世灼說。建筑質量無小事,國標對行業來說就是法律,相關從業者都必須遵守。
(原題為《福建泉州大量問題地樁流向市場 鋼筋直徑、箍筋間隔未達國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