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親人去世后這筆錢千萬別忘了取,不知道就虧大了
當知曉自己生命即將走到終點后,你會做什么?
很多人在聽到這個問題時,可能內心都會咯噔一下。對于國人來說,“死亡”向來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死亡代表著給生命畫上句號,也意味著生前的一切從此蓋棺論定。
此前,看到有小伙伴在網上開玩笑說道:一定要用僅剩的一口氣,把社交賬號上的聊天記錄清空。看似一個玩笑的回答,但未來,很可能會演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我們與社交媒體的互動越來越頻繁,許多人的生活點滴、重要記憶和人際關系都儲存在這些平臺上。其背后產生的經濟價值、情感價值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現實中,很多人都會面臨類似問題。當一個人去世后,注冊的那些賬號該怎么辦?手機號、銀行賬戶、電子支付賬戶的關聯財產能否繼承?

人去世后
注冊過的社交賬號怎么處理?
能繼承嗎?
網絡社交賬號中包含著死者的心路歷程和生活點滴,一般來說,繼承者大多數是死者的近親屬或者與其有密切關系的人,這些資料或許對一般人來說沒有什么意義,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卻是無價之寶,讓他們可以寄托自己的思念。
如果我們不允許其繼承死者的社交賬號,在一定意義上是對他們緬懷死者的精神需求的剝奪。
人離世之后社交媒體賬號應該如何處理,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熱門話題。
在討論中,一部分網友比較坦然;但是也有網友希望,出臺一個合理的政策,畢竟這都是自己存在過的痕跡。
◆ 有人說:“人已經離世了,社交賬號的歸屬也就無所謂了”;
◆ 也有人說:“希望賬號由自己指定的繼承人繼承,畢竟有些社交賬號就像日記本一樣,里面記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不希望被太多人知道”;
◆ 還有人說:“我的社交賬號估計繼承不了,畢竟僅擁有使用權,但在我使用期間發表收藏的內容、圖片、視頻可否打包下載呢?那可是我一生的精神財富啊!”
其實,大部分賬號本身是無法繼承的。
因為社交媒體平臺上的賬戶、密碼、ID等信息具有人身性質,它們是人身信息,而不是個人財產!法律規定,個人財產可以被繼承,而人身信息不可被繼承!
另外,我們在注冊的時候就已經簽訂了相關的電子合同協議,就拿經常使用的微信來說,注冊時官方的條文就表明了,我們只有微信的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
通俗來講,就是有些平臺的賬號,官方是有權利回收的。
人去世后
社交賬號關聯的財產算遺產嗎?
怎么處理?
社交賬號里的財產屬于數字遺產。包括:游戲裝備、視頻音頻版權、圖片文件等等,這類遺產理論上在繼承范圍內,但是因為這類遺產性質特殊,遺產繼承人需要向平臺提供相關證明。
王阿姨的丈夫去世了,她不知道丈夫的付款密碼,在提現時犯了難。于是,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通過客服提交了丈夫的死亡證明、身份證、親屬關系證明等材料查詢到用戶的相關信息,辦理繼承權公證后就能取出余額。

▌社交賬戶里的哪些資產可以被繼承?
賬戶里存放的余額可以繼承,購買的理財產品可聯系對應機構進行處置。
繼承人可以撥打客服電話提交繼承申請,等待客服回電,按照指引提供憑證,就可以進行相關資產處理。在資產相關業務全部辦理后,客服可以協助繼承人注銷賬戶。
▌親屬是否可以繼承使用社交賬號?
此前,我們咨詢了某寶的工作人員。據平臺的服務協議,賬戶僅限本人使用,逝者的某寶賬戶目前無法被繼承使用。
但有繼承權的繼承人可以處置逝者的賬戶財產,通常為逝者的配偶、子女、父母或繼承公證書上其他被指定的繼承人、受遺贈人。同時,某寶有守護逝者個人隱私的法定義務,一般情況下,繼承人不能獲取逝者個人隱私相關的信息。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除外。
其實,大多數人不擔心人死了社交賬號的錢怎么辦?最怕的是人還沒有死,社交賬號里就沒有錢了。
如果賬號能保持活躍,或者賬號里有零錢的情況下,一般都不會被注銷收回。如果覺得人走了留著社交賬號傷感,可以把錢提出來后再進行注銷。

現如今,人們對于生死之事也不再抱有敵意,大家更希望在去世后能夠留下生前使用的社交賬號,供朋友和家人懷念。
為此,很多平臺陸續推出了“紀念賬號”的功能,但仍需要親屬或者是好友提供相關證明和遺囑,該賬號才能夠被繼承保留下來。
所以,遺囑中對于自己虛擬財產的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生前訂立一份合法有效的遺囑,才能夠讓親屬保留好相關賬號,也好讓家人了解自己社交賬號的余額情況以及借款情況,讓生后事得到更為妥善的處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