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3年度十大行政檢察典型案例:女子被冒用身份結婚離婚還當了媽媽
??最近熱映的電視劇《繁花》迎來大結局。其中李李因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而鋃鐺入獄,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電視劇里發生的情節,也能找到現實版本,甚至更加離奇。在2012年到2016年這短短五年的時間里,犯罪嫌疑人修某冒用黑龍江女子方某的身份信息,炮制了兩場虛假婚姻,并在兩段婚姻中各生育了一個孩子。
方某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打破,是從2017年3月開始的,從來沒在網上貸過款的方某突然接到多家網絡貸款平臺催繳電話,方某意識到自己身份可能被冒用了,就向公安機關報案,后來她又發現自己的婚姻狀況竟然由未婚變成了“已婚離異”,她更激動了,自己還沒結婚,怎么就變成“結婚”了?還“離異”了?
到底是誰冒用了“方某”的信息?直到2022年哈爾濱市某縣檢察院在辦理一起公安干警濫用職權案中發現修某冒名婚姻登記線索,整個過程才真相大白。修某14歲離家出走,2012年以身份證等證明材料丟失為由,辦理了一張姓名為“方某”的身份證,之后結婚、生子、網貸均冒用“方某”的名義。
經查,修某從他人處買到方某的身份信息,然后用這個身份辦理假身份證,2012年6月,她與楊某在遼寧登記結婚,不到1年半,雙方協議離婚。2016年10月,她又與王某在黑龍江登記結婚,2019年法院缺席判決離婚。這兩段婚姻她都冒用的“方某”的名字,并且兩段婚姻中各育有一子。2017年8月至10月,修某多次冒用“方某”身份辦理貸款,方某發現身份信息被冒用后,向公安機關報案。但是修某并沒有被抓獲。
2021年3月,為了應對方某提出的將自己信息中的“已婚離異”改為“未婚”的訴求,有關公安干警曾帶已被法院判決離婚的修某、王某,用“方某”身份再次辦理結婚登記,同日申請離婚登記,未能成功。同年4月,方某發現自己再次“被結婚”后,多次找有關部門均未得到解決。直到修某因犯罪被處刑罰,方某還無法擺脫各種與自己身份信息的不良“綁定”。
?2021年12月,修某犯盜用身份證件罪、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但修某冒用“方某”身份多次結婚、離婚、生子,以及打架斗毆被多地公安機關予以行政處罰,造成諸多嚴重影響方某正常生活的問題卻一直未能解決。修某之前兩段婚姻生活留下的,比如涉及孩子的信息也需要糾正。
因線索涉及兩省多地,黑龍江省檢察院將部分監督線索移送至遼寧省檢察院。兩省檢察機關啟動依職權監督程序,開展跨省協作。
?兩省檢察機關按管轄區域各自組成三級檢察院一體化辦案組,兵分兩路開展行政爭議化解工作。辦案組分別向冒名婚姻登記地民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依法撤銷了案涉婚姻登記;協調公安機關為方某消除了被冒名的行政處罰記錄;協調衛健委對修某冒名生育所涉出生醫學證明登報聲明作廢;建議民政部門將修某列入婚姻登記嚴重失信當事人懲戒名單;向法院制發再審檢察建議,撤銷了缺席離婚的民事判決。
?遼寧省檢察機關在辦案中了解到與修某締結婚姻關系的楊某意外身亡,家中老母幼子生活困難后,依法向“一老一幼”發放司法救助金,并促成將孩子的法定監護人變更為孩子的奶奶。
?2021年底,最高檢聯合最高法、公安部、民政部制定并發布《關于妥善處理以冒名頂替或者弄虛作假的方式辦理婚姻登記問題的指導意見》,打通司法和行政的堵點,節約行政成本和司法資源,加大對婚姻登記作假行為的打擊力度,嚴防冒名頂替或弄虛作假辦理婚姻登記“增量”行為的發生。據了解,黑龍江、遼寧兩省檢察機關在“護航民生民利”專項監督活動中,共辦理涉虛假婚姻登記案件49件。
在兩省三級檢察機關的主動作為之下,方女士的難題終于找到了答案。作為“2023年度十大行政檢察典型案例”,它也給此前留下的類似問題提供了更多的解題思路。
?婚姻登記涉及到公安、檢察院、法院、民政等多個司法行政機關,各方需要形成合力,加強信息比對,加速信息共享,加快侵權糾正。為像方女士一樣的“被結婚”者通暢維權渠道,使他們能夠高效便利地撤銷被冒名的婚姻登記,形成防范、撤銷被冒名婚姻登記的長效機制。
?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