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核查 | 日本人的身高越來越矮了?
原創 NJU核真錄 核真錄
第246期
圖文 | 南大新傳《事實核查》課程學員
劉力勤 劉暢
指導老師 | 周奕欣
排版 | 劉菁

2023年12月24日,微信公眾號“智先生”發表文章《殘忍現實,日本人的身高越來越矮了》(以下簡稱《智先生文》),指出“2021年日本17歲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70.8[1] [2] 厘米”,與“1994年的170.9厘米”相比降低了0.1厘米,是“有點不可思議”的現象;12月25日,詞條#日本人的身高越來越矮了#沖上新浪熱搜。
在對該文章進行閱讀整理后,核真錄決定對以下四點進行核查。
核查點一:信息和數據的源頭是誰?
其原文是如何表述的?
《智先生文》指出“日經新聞曾在2022年發布了一組數據,2021年日本17歲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70.8厘米”并配以日經新聞截圖。為核實這一信息,核真錄找到于2022年11月5日5時發表的原文,并在中文網站中同樣檢索到了于11月14日發表的文章《170.9厘米是日本男性平均身高的極限?》[2]。核查后發現:該篇文章并未提及2021年日本17歲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70.8厘米,只提到1994年日本創下了17歲男性平均身高170.9厘米、17歲女性平均身高158.1厘米的紀錄。
那么,《智先生文》里“2021年日本17歲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70.8厘米”的數據是如何得來的呢?是否真實可靠地代表了日本17歲男性的平均身高?核真錄根據此文提到的“1994年的身高數據來源為日本文部科學省的調查”這一線索,在日本文部科學省官網找到了2022年11月30日發布的2021年身高統計文件[3],其中的數據顯示:2021年日本17歲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70.8厘米、17歲女性的平均身高為158.0厘米。根據“學校健康統計調查”的調查概覽說明[4],這項統計調查以日本《統計法》(總務省)(19年法律第53號)第2條第4款和《學校健康統計調查條例》(文部科學省)(教育部條例昭和27年第5號)作為法律法規支撐,由此核真錄基本可以判斷該數據源的結果是可信的。

圖1 日本文部科學省令和3年(2021年)
5-17歲男女平均身高、體重統計表
因此,2021年日本17歲男性的平均身高確為170.8厘米,但其數據來源并非日經新聞文章,而是日本文部科學省學校保健統計調查。
核查點二:最近30年日本的平均身高不僅沒有增長,反而降低了0.1厘米?
核真錄在日本文部科學省官網“白書?統計?出版物”專欄的“體育?スポーツに関する統計調査”(即體育運動統計調查)類目下找到了“學校保健統計調査”的系列調查報告。調查概要文件顯示,該調查始于1900年,已有近124年的歷史,受網站數據保存情況所限,核真錄只找到了從1996年(平成8年)至2022年(令和4年)共27份詳細調查報告[3]。

圖2 日本文部科學省平成8年(1996年)
5-17歲男女平均身高統計表
在1996年的數據報告里,核真錄看到了作為對比的1994年平均身高情況,其中17歲男性的平均身高確實為170.9厘米。核真錄根據網站已有的1994年至2022年的17歲青少年平均身高數據,匯總了近29年來日本平均身高的真實變化情況。

圖4 1994-2022年日本17歲青少年平均身高統計
(數據來源:日本文部科學省)
縱觀1994-2022年,日本17歲男女性平均身高都是波動的,有升有落而非只降不升。29年間日本17歲男女性平均身高的平均值分別為170.76厘米和157.96厘米。雖然2020年至2022年的說明文件中表明: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癥的影響,調查期限有所延長,因而這三年的數據不能與過去的數值進行單純比較。但若將日本1994年17歲男女性平均身高與2021年17歲男女性平均身高作簡單比較,確實下降了0.1厘米。
核查點三:日本17歲男女性青少年平均身高下降0.1厘米是全球特例嗎?
日本17歲男女性青少年平均身高下降的0.1厘米究竟是全球特例還是正常現象?核真錄為此查找了部分文獻和研究圖表。
2020年11月7日,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因素協作組織)(以下簡稱NCD-RisC)在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布了一篇名為Height and body-mass index trajectories of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from 1985 to 2019 in 200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a pooled analysis of 2181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with 65 million participants(1985年至2019年200個國家和地區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高和體重指數軌跡:對2181項基于人口的研究[涉及6500萬參與者]的匯總分析)的研究(以下簡稱《柳葉刀文》),結合研究結果與研究中下圖B板塊出現的白色與紅色色塊表明:歷經1985年至2019年這35年,撒哈拉以南非洲許多國家的兒童和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停滯不前或變得更矮(特別是男性)。
此外,核真錄在NCD-RisC官網上的身高數據可視化頁面[6]中以2019年19歲男女平均身高為依據,降序排列出200個國家和地區。經過統計,2019年與1985年的數據相比,200個國家和地區中共有22個國家和地區19歲男性平均身高下降且下降幅度均大于0.1厘米,其中,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下降了2.5厘米,下降幅度最大;共有17個國家和地區19歲女性平均身高下降,其中,下降幅度大于0.1厘米的有13個,盧旺達下降了0.9厘米,下降幅度最大。

圖5 19歲男性平均身高下降的國家和地區表
(數據來源:NCD-RisC)

圖6 19歲女性平均身高下降的國家和地區表
(數據來源:NCD-RisC)
值得注意的是,在NCD-RisC的數據[5]中,2019年日本19歲男女性平均身高與1985年同年齡男女性平均身高相比并未下降,而在增長。其中,19歲男性平均身高達到了172.1厘米,與1985年對比增長了1.7厘米;19歲女性平均身高達到了158.5厘米,與1985年對比增長了1.2厘米。
然而,盡管平均身高數據在增長,日本19歲男性平均身高排名卻在200個國家和地區間由98名下降至114名,35年間排名變動幅度位于第155名;19歲女性平均身高排名由131名下降至146名,35年間排名變動幅度位于第152名。

圖7 1985年-2019年200個國家和地區19歲男性平均身高變化及排名局部截圖
(圖表與數據來源:NCD-RisC)

圖8 1985年-2019年200個國家和地區19歲女性平均身高變化及排名局部截圖
(圖表與數據來源:NCD-RisC)
核查點四:在過去35年里,我國19歲男性的平均身高已經達到175.7厘米?
核真錄在NCD-RisC官網上的身高數據可視化頁面[6]中查詢發現,2019年中國大陸19歲男性的平均身高的確達到了175.7厘米,與1985年對比增長了8.1厘米,在200個國家和地區中由150名上升至65名;2019年中國大陸19歲女性的平均身高達到了163.5厘米,與1985年對比增長了6.1厘米,在200個國家和地區中由129名上升至54名。
此外,中國香港19歲男性平均身高達到了174.8厘米,與1985年對比增長了5.1厘米,在200個國家和地區中由116名上升至76名;19歲女性平均身高達到了160.6厘米,與1985年對比增長了3.2厘米,在200個國家和地區中由130名上升至101名。中國臺灣19歲男性平均身高達到了173.5厘米,與1985年對比增長了4.3厘米,在200個國家和地區中由124名上升至102名;19歲女性平均身高達到了160.7厘米,與1985年對比增長了2.4厘米,在200個國家和地區中由106名上升至100名。

圖9 1985年-2019年200個國家和地區19歲男性平均身高排名變化

圖10 1985年-2019年200個國家和地區19歲女性平均身高排名變化
結合上文圖9、10與下圖所示,歷經1985年至2019年這35年后,中國19歲男女性平均身高與排名均有增長,其中,中國大陸19歲男女性平均身高排名變動幅度分別位于第1名、第2名,中國香港19歲男性平均身高排名變動幅度位于第7名,進步尤為顯著。

圖11 1985年-2019年200個國家和地區19歲男性平均身高變化及排名局部截圖
(圖表與數據來源:NCD-RisC)

圖12 1985年-2019年200個國家和地區19歲女性平均身高變化及排名局部截圖
(圖表與數據來源:NCD-RisC)
結論
通過核查我們發現,《殘忍現實,日本人的身高越來越矮了》中所引數據真實來源為日本文部科學省學校健康統計調查。
1994年至2022年,170.9厘米確為日本17歲男性平均身高的峰值,但在這29年間,平均身高數值有升有落,而非一味地下降。若一定要簡單地比較日本2021年與1994年的身高值,則17歲男女性平均身高的確下降0.1厘米。
放眼全球,以NCD-RisC數據為依據,對比2019年與1985年,200個國家和地區中有22個國家和地區19歲男性平均身高下降且降幅均大于0.1厘米。雖然日本在該年齡和時間段內的數據顯示身高增長,但是其排名變動幅度處于世界下游水平(男性增幅排名155/200,女性增幅排名152/200)。
以NCD-RisC數據為依據,2019年我國大陸19歲男性平均身高達到了175.7厘米,與1985年對比增長8.1厘米,在20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上升85名,排名變動幅度位于第1名;19歲女性平均身高與1985年對比增長6.1厘米,排名上升75名,變動幅度位于第2名,進步顯著。
參考資料
[1]學校健康統計調查 - 結果摘要 :文部科學省 (mext.go.jp)
https://www.mext.go.jp/b_menu/toukei/chousa05/hoken/kekka/1268813.htm
[2]學校健康統計調查:文部科學省 (ndl.go.jp)
https://warp.ndl.go.jp/info:ndljp/pid/11293659/www.mext.go.jp/b_menu/toukei/chousa05/hoken/1268826.htm
[3]Height and body-mass index trajectories of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from 1985 to 2019 in 200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a pooled analysis of 2181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with 65 million participants: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859-6/fulltext
[4]NCD風險因素協作組織(NCD-RisC)身高排名數據可視化頁面網址:https://ncdrisc.org/height-mean-ranking.html21/en/eiyouchousa/
[5]Television viewing time and reduced life expectancy: a life table analysis |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bmj.com)
[6]https://mp.weixin.qq.com/s/v-SdKzzr6IdgE4KrMNZH9w
[7] https://bmjopen.bmj.com/content/10/7/e035932
[8] Peterson MD, Sarma AV, Gordon PM. Sitting Tim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Risk. Arch Intern [11] Med. 2012;172(16):1270–1272. doi:10.1001/archinternmed.2012.2527
[9] Veerman JL, Healy GN, Cobiac LJ, Vos T, Winkler EA, Owen N, Dunstan DW. Television viewing time and reduced life expectancy: a life table analysis. Br J Sports Med. 2012 Oct;46(13):927-30. doi: 10.1136/bjsports-2011-085662
[10]Proper KI, Singh AS, van Mechelen W, Chinapaw MJ. Sedentary behaviors and health outcomes among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spective studies. Am J Prev Med. 2011 Feb;40(2):174-82. doi: 10.1016/j.amepre.2010.10.015
[11] https://bjsm.bmj.com/content/46/13/927 Television viewing time and reduced life expectancy: a life table analysis
[12] Hidde P. van der Ploeg, PhD; Tien Chey, MAppStats; Rosemary J. Korda, PhD; Emily Banks, [16] MBBS, PhD; Adrian Bauman, MBBS, PhD Sitting Tim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Risk in 222 497 Australian Adults ARCH INTERN MED/VOL 172 (NO. 6), MAR 26, 2012
本文內容首發于《核真錄》
原標題:《核查 | 日本人的身高越來越矮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