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能與越野精英掰手腕的大眾跑者不多,趙芬算一個

作者|沈天浩
編輯|晏懿
圖片|受訪者提供
在港百大滿貫?zāi)玫降诙螅w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表示:“在和精英選手們聊天的時候,我學到了很多。”這是屬于她的一種謙遜。趙芬認為賽道上的對手唯有自己,但與此同時,她和所有頂尖選手一樣好勝,不喜歡被別人超越,對自己的要求極高,為了成績拼盡全力——她當然是精英。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趙芬的秘訣,“平衡”是個不錯的選擇。港百大滿貫的獨特賽制,意味著選手們要在三天的比賽中維持體能和狀態(tài)的平衡。趙芬在香港的麥理浩徑制定了謹慎、清晰而精確的計劃,這幫助她克服了中暑的困難,取得了滿意的成績。
另一方面,趙芬談到越野跑界的“永恒問題”:如何在跑步、工作和家庭間取得平衡?趙芬并不會為此困擾,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理想模式:跑步絕非她的癡迷和負擔,而是理想生活的途徑。這是“精英跑者”的另一層定義。

以下內(nèi)容為趙芬自述,記者進行文字整理。
01
用經(jīng)驗繞開陷阱
這次港百跑下來,比我的預(yù)期成績稍好一些。比賽開始前看到精英選手名單,我就把目標設(shè)置在前五,但是最后收獲了亞軍,我覺得非常不錯了。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港百,去年沒有參加大滿貫,只跑了百公里,拿到了第8。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大滿貫,因為我的速度不那么快,但耐力很好、能熬得住。而且,連續(xù)三天的背靠背賽制非常有挑戰(zhàn)性,也特別刺激。

▲2024港百第一日33公里組別,也是趙芬連續(xù)出戰(zhàn)3日的第一個比賽日
我是四川綿陽人,平時喜歡在家鄉(xiāng)的千佛山跑步。相比之下,港百的賽道算是比較簡單的,但挑戰(zhàn)在于天氣。在我們四川,跑山有樹蔭遮蔽,整體濕度比較大;香港的陽光直射在身上,暴露感比較強,氣候讓我有些不適應(yīng)。

▲2023環(huán)四姑娘山超級越野跑,趙芬收獲百公里亞軍
去年第一次港百,我跑到一半左右就中暑了,這次的情況也大體類似,比賽后兩天都有中暑,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發(fā)揮。
中暑是我的老問題,很難解決,因為我本身腸胃就有點脆弱,能做的就是提前預(yù)防。今年參賽,我提前喝了一些藿香正氣液,以及其他解暑的東西。另外每到一個補給點,我都會專門進行一些降溫處理,如果不及時處理的話,中暑可能還會更嚴重。
了解賽道非常重要。有些人第一次來,聽說港百是高速賽道、非常好跑,卻忽略了賽道上的“陷阱”。港百前半程非常適合路跑型的選手,我的路跑也不差,成績也在破3的邊緣,當然也覺得它是非常好跑。但也正因為這種好跑,讓選手們產(chǎn)生了一種錯信,對后半程的未知情況缺乏預(yù)判。所以,很多人在前半程瘋狂輸出,導致后半程體能不支,進而可能還會產(chǎn)生中暑等狀況。
也正是因此,我覺得33公里的難度比56公里的要大,因為第一天所有人的速度都很快,但賽道偏偏在最后設(shè)了一個大爬升,又正好趕上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很多選手對此缺乏準備,跑到后面嚴重缺水,爬坡的時候也沒勁兒了。類似地,百公里的賽道也將大部分爬升設(shè)置在最后階段,這需要選手們做好體能和心理層面的雙重準備。
不過,我也有路跑和玩鐵三的經(jīng)驗。
越野和路跑還是不同的概念,兩種運動同時進行,也算是一種交叉訓練,這對于力量和體能的幫助還是蠻大的,而且有助于同時提升兩項成績——我自己就是個例子。如果平時一直跑同一個路段,你可能練到的只是局部的肌肉力量;爬山就不一樣了,復雜多變的地形對于踝關(guān)節(jié)和各處肌肉都是有鍛煉的。我跑了這么多年,基本上沒受過什么傷,也是因為有訓練量作為基礎(chǔ),再加上越野和路跑的有效結(jié)合。
除了馬拉松和越野跑,我還喜歡爬山、騎車和游泳(我的短板,準備惡補)。自行車比賽我一般選擇離家較近的,山地車和公路車比賽都參加過。一般自行車比賽我都當成訓練,因為我跟專業(yè)車手差距還是非常的大,想在這方面獲獎幾率還是蠻小的,所以我參加自行車比賽多數(shù)是以公益活動為主。



▲作為一名擅長長距離賽事的跑者,趙芬同時也是鐵人三項等戶外活動的愛好者(點擊查看大圖)
02
CP點的四川CP
本次比賽的精英眾多,但我其實沒有把她們作為競爭對手,因為我一直覺得唯一的競爭對手是我自己。任何的挑戰(zhàn)都是在挑戰(zhàn)自己,當你覺得終于有能力超過別人的時候,也是平時努力換來的結(jié)果。當然,說到底還是競爭性的賽事,我們當然是想贏的。即使不能成為最大的贏家,也要努力成為自己的贏家。

▲拿著手杖奔跑在2024港百賽道上的趙芬
在港百,我確實拼不過謝雯菲。色魚其實是專業(yè)選手了,而我還是一個上班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也沒法把她當成競爭對手。而且我也自知能力還是不及她,她的耐熱能力非常好,這是跑港百很大的優(yōu)勢。第一天跑33公里,我快她兩分鐘,可能是因為第一天我的路跑優(yōu)勢比她多一些,也有可能是因為她第一天根本沒想用力去跑。這或許給她帶來了一點危機感,也是因為她對我有些了解,知道我擅長跑長距離。跑比賽需要了解對手,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
第三天中暑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自己被周慶追上了,當時心里就咯噔一下:哎呀,她怎么這么快!遇到她的時候我就問她:“你今天怎么這么快?”周慶也是很厲害的選手,但她的積分排在我后面,所以當時我就產(chǎn)生了一種危機感:難道是自己變得太慢了?同時內(nèi)心定下一個小目標:不能再讓身后的選手超過我!那之后,我努力調(diào)整狀態(tài),在補給點用力喝水——被激發(fā)出來的好勝心,也幫助我在后面的賽段中跑得更好。
好勝心和友誼并不矛盾。第三天的百公里,我是和鄭鈞月一起跑完的。她在CP5之后就追上我了,當時我就問了她參賽的目標,也和她一起算了下時間。她距離身前的選手還差20多分鐘,我就對她說:“那咱們一起努力,把這個時間趕回來。”到了接下來的CP6,我們看到了外國選手,就是那個意大利人(注:弗朗切斯卡·卡內(nèi)帕,曾經(jīng)的UTMB和巨人之旅冠軍得主)。鈞月興奮地用四川話對我說:“芬芬,芬芬,這兒是個外國人!”
我們倆瞬間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馬上超過了意大利選手。接下來的CP點,我問她要不要吃東西,她說不吃,于是我也就不吃了。我們一起前進,結(jié)伴而行,路上完全不存在什么競爭,畢竟我們倆是四川小姐妹,另外她也落后我接近30分鐘,所以我也不用擔心她會以好快的速度超過我。我們一路互相鼓勵打氣,一起跑向終點,最終都進入了三甲,這是個完美的結(jié)局。直到終點,我們都沒有拋棄對方,還是挺美好的畫面。
03
好成績靠三步走
要在港百大滿貫取得好成績,合理的規(guī)劃是非常重要的。

▲2024港百沖線時的趙芬
這一次也有些經(jīng)驗了,我做了比較清晰的規(guī)劃:第一天盡量快跑,把這33公里當成百公里的測試速度跑,因為賽道距離比較短,選手們跑完還會有很長時間去放松;第二天的56公里,距離不長不短,可能要稍微控制一下速度了,所以我第二天基本上用了70%的力量在跑;第三天面前只剩百公里,沒什么可說的,就是順其自然、盡力去跑,不需要有保留。
我覺得自己的計劃還是比較合適的,如果明年再來的話,我應(yīng)該還會繼續(xù)采用這種策略。不過由于中暑,第二天的完賽時間比預(yù)計稍微長了一些,預(yù)計是在6小時50分左右,實際晚了20分鐘。第二天的中暑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直到第三天跑百公里的時候,我整個人還是飄乎乎的,有點使不上勁兒。直到下午天色漸暗、氣候轉(zhuǎn)涼,我的速度才又快了一些。
即便如此,我還是特別喜歡港百的賽道。這次我就穿了一雙路跑的碳板鞋,沒換過,一連跑了三天。我覺得這樣的鞋跑香港的賽道就足夠了,非常舒服,只要能緩震就可以。另外,港百讓我最喜歡的其實是海:我喜歡吹海風,也喜歡聽海浪的聲音,特別喜歡跑在沙灘邊上的感覺,因為在四川是沒辦法體驗到這些的。對我來說,唯一的問題就是暴曬感很強,其他方面這個賽道是非常舒適、非常美的。

▲趙芬說,她喜歡跑在沙灘邊的感覺
香港有山有海,我也特別喜歡在山上跑的感覺,能夠邊跑邊享受香港的天際線。對大帽山的印象也非常深,雖然跑到那段的時候天都黑了,但他們拍了非常美的照片,第二天收到他們拍的圖片,就會覺得很驚喜:原來我還跑過這樣的地方!當然,跑山也有挑戰(zhàn),港百下坡的臺階很難爬,選手如果技術(shù)不好的話,很容易就會摔跤。這種情況下,我會更建議他們走邊上的路下去,而不要去爬臺階。
04
小目標與大目標
我跑過兩次港百,不過目前還沒有過海外參賽的經(jīng)歷。今年我想完成突破,年底去跑泰國的茵他儂,那也是UTMB在亞洲的大滿貫賽事,應(yīng)該會很有趣。另一個目標與路跑有關(guān):希望能夠破3!我每年還是會跑幾場馬拉松的,也會階段性地關(guān)注自己的成績,看看有沒有提升。之前,我沒有刻意地練馬拉松,也缺乏針對性的訓練,跑到3:05算是順其自然的結(jié)果。今年,我希望進行一些專業(yè)的訓練,看看路跑能否更進一步。



▲奔跑在馬拉松賽道上的趙芬(點擊查看大圖)
我還喜歡玩鐵人三項,2018年完成過廈門半大鐵。我喜歡鐵人三項的挑戰(zhàn)性和魅力,它的體驗又是非常獨特和難忘的,不僅是對個人體力和技能的考驗,更是對精神意志的考驗。游泳是我的短板,賽前的試水已經(jīng)讓我對浩瀚的大海產(chǎn)生極大的恐懼感,加上當年的比賽是不允許使用跟屁蟲的,所以比賽當天在游泳階段,我跟我的伙伴叮叮貓報著貓人板板眼淚嘩嘩的,久久不敢下水。克服心理恐懼后,其實你發(fā)現(xiàn),并沒有那么可怕!

▲綿陽本地鐵人三項五朵金花。2018年,“五朵金花”帶車到廈門自行組裝,參加廈門半大鐵比賽
無論比賽成績?nèi)绾危魏芜\動都可以通過運動本身設(shè)定新的目標:計劃參加更多的比賽,或者在訓練中尋求新的突破。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對自我挑戰(zhàn)和自我超越的追求。因為,每每比賽結(jié)束,我會感到一種心靈的滿足和寧靜。這種感受包括了成就、疲勞、反思、慶祝、期待和滿足等多個方面,這也是每場比賽結(jié)束后我的感受。
其實我還有一個大目標。我喜歡長距離,因為自己的耐力比速度更出色,跑短距離覺得不盡興!:我想?yún)⒓覷TMB的PTL組別,但時間是最大的障礙:要把工作、生活和家庭平衡起來,確實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是個周一至周五的上班族,周末都在休息,再加上一些年假,就足夠我在國內(nèi)參加喜歡的比賽了。但如果想去更遠的地方就不太容易,除非我放棄一些比賽,攢出足夠的假期,才能去歐洲參賽。




▲與戶外深度接觸的趙芬(點擊查看大圖)
備戰(zhàn)當然也需要時間。很多時候我都是一個人上山,而且要趕在晚上。我們這邊千佛山的日出是非常好看的,所以我一般會在晚上12點左右上山,然后再爬下來,看完日出再去辦公室上班。我不會覺得累,跑步可以提升我的工作質(zhì)量,讓我一整天活力滿滿;而如果早上沒跑步,有時候上班也不在狀態(tài),工作起來就不如平時得心應(yīng)手。我還是比較幸運的:我的老板也喜歡跑步,熱愛馬拉松運動。他覺得我們不能把運動當成一種堅持,而應(yīng)該當做一種愛好,當做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對此非常認可。

在我看來,跑步和工作還是有很多共性的:一個自律、有追求、積極上進的跑者,在工作中也一定是個嚴格要求自己、上進心極強的人。跑步是我的習慣,也是我的能量來源。
關(guān)于趙芬:
運動愛好者,喜歡越野,馬拉松,鐵人三項等戶外活動,擅長長距離賽事。現(xiàn)綿陽市馬拉松運動協(xié)會會長。
2017-2018曾家山60km兩屆季軍
2018漢源百公里國際越野冠軍
2018野狼100重慶金佛山越野賽冠軍
2018年云丘山100公里季軍
2018仙海鐵人三項年齡組冠軍
2018雷越野三峽超級越野168km組亞軍
2019武隆100公里組季軍
2020年崇禮國際越野賽168組季軍
2020南京老山65公里精英賽亞軍
2021江南百英里第六
2021僰王古道201.1公里組冠軍
2022崇州街子古道60公里冠軍
2022年崇禮192公里組第五
2023年港百百公里組別女子第八,小金人
2023峨眉山越野55公里女子組冠軍
2023崇禮168國際越野賽UTC168組女子季軍
2023龍脊百公里亞軍
2023江南之巔百公里季軍
2023柴古115TOP5
2023云丘山百公里TOP7
2023四姑娘山百公里亞軍
2023龍泉山100公里季軍
2024年港百大滿貫亞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