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王輝的2023 | 一個愛讀書建筑師的邊寫邊做

2024-01-25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社會價值|2024

>循環

建筑檔案

2024年度建筑檔案講述人

王輝

-

URBANUS都市實踐建筑事務所

創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師

Jan.21

ARCHIVE

TEACHING&READING&WRITING

CYCLING

從 2018 年起,每年年初我都在“建筑檔案”上以讀書為線索,總結下上一年做的一組值得記錄的事情:《建筑檔案對話王輝丨一個愛寫文章建筑師的2018》 《王輝的2019 | 一個建筑師的讀書檔案》 《王輝的2020 | 一個愛讀書的建筑師的講座檔案》 《王輝的2021 | 一個愛讀書的建筑師的8341》 《王輝的2022 | 一個愛讀書建筑師的疫情第三年》。

我算是寫文章比較勤的建筑師,追溯一年內寫作的線索是查自己的書單,因為讀什么書往往與當時的寫作有關。我的碼字有三個緣由:一,眼大肚小的寫作沖動;二,無心插柳的隨筆約稿;三,宣傳推廣的項目剛需。

從2013年起,我參與了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三年級的開放式教學。現在成為當時第一批參與這個項目的老師中歲數第二老的,早該把這樣的機會讓給更年輕的實踐建筑師。之所以還來教課,是因為想完成自己的一種教學理念:教一門對學生終身有益的課,用建筑學專業的studio形式,對未來職業生涯中不可缺失的一種品質進行訓練。這種品質就是“意志力”(willpower)。

一個教了近十年的課題

意志力可以用結果來定義。比如我每年要讀100本書,支撐這個結果的就是意志力。再如現在人人似乎都說要躺平,但并沒有多少人真的躺下,支撐這種不倒的殘局就是意志力。每次進入教學樓,我都深感對于現在有各種心理脆弱問題的大學生而言,上一門培養意志力的課的必要性,尤其是我的兒子也正好和這個年級的同學同齡。通過幾年來對建筑學三年級學生的訓練,我也越發有自信地認為其它專業的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建筑學studio來做訓練意志力,這門課可以變成通識課。這就把建筑學教育不固化在職業建筑師的培養,而是面向未來的領導者,這點對于像清華這樣的學校更為重要。

因為第二老資歷,學院照顧我使用寬敞的資料室作為studio教室

近十年來,我的課題一直不變。場地選擇在北京奧林匹克主賽場東側的大屯路公交站場,這是在城市核心區難得的空地,完全可以用于TOD開發。題目是“年輕人的微城市”,這源于十年前一個獲獎的北京規劃研究課題:如何用城市中心區公交用地生產出創業空間,讓年輕人能夠成為城市生產和消費的主體。教學方法是個純粹意志力的訓練,學生在第一次場地考察后,必須畫一張畫,視覺化地體現看場地后的感受和情緒。八周的訓練就是用建筑學語言把這張直覺的圖畫轉化為有理性依據的設計,它最終的呈現必須與最初的這張圖有形式的相似性,但在內容上要有功能和邏輯。這二者之間的轉化是如何實現的?這就是通過近十年的摸索我總結出的一套教學法,以康德先驗哲學的先天綜合判斷為基礎,經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進階,引導學生看到那張直覺的畫里隱藏著的先機,并在這個先機慢慢的顯影過程中認識自己,找到自信。

因為第二老資歷,學院照顧我使用門廳作為中期和最后的評圖空間

有了關于這個教學法的理論思考,以及學生的作業案例,我特別期待能夠把它寫成一本書。所以每節課都做了錄音,并和學生簽了合同,允許把他們的作品及課堂對話用在以后的書里。三聯書店的一位編輯還特別熱情地為我做了出版計劃,知識雷鋒為我找到了小雷鋒來整理文件。這是一個讓我來教書的動力,而且一切都在行動之中。到了年底,小雷鋒幫我整理出60萬字的談話錄,但要把它變成一本書,足以讓我忙上另外的一年。

與這屆清華學生和評圖嘉賓在一起

教完清華的春季學期,位于澳洲布里斯班的昆士蘭大學又邀我在下半年他們的春季學期去教門大師課。在他們的研究生教學計劃中,每一學期都外聘一位大師來教設計課,每個學生畢業前必須修一次大師課。在封閉三年后,我很想深入了解下外面的世界,就爽快地接受了邀請,雖然對如何分身于兩個大洲還茫然不知。

蒙學校照顧,使用位于布里斯班市中心的昆大中心上課

澳洲的教學很正規,要提交大量的書面報告。好在這部分我最不擅長的事被輔助我教學的老教授Mark Jones承擔了。較我資歷高很多的Mark比我長十歲,在近些年全職教學前,是家成功的事務所的老板。有一次吃飯時談到現在行業很卷時,他的朋友Rob夸Mark當年靠一張手繪草圖就能拿下布里斯班當代藝術館競賽。我們合作得非常好,雖然Mark有他的觀點,但總說:“Hui,this is your studio。”他還拉來當地的建筑師和規劃師一起來補充幾堂課的教學,也使我也學了不少新知識,例如布里斯班的奧運規劃、澳洲的綠建,等等。澳洲的設計課教學還要求一定小時數的講課,而不只是桌面輔導。我想何不利用這樣的機會系統梳理一下過去的設計,搞得好還能出一本英文的書。而實際操作起來并沒有時間拓展太多,只能就著新話題臨時抱佛腳地把以前積累的一些ppt重新組合,遠遠沒能達到出一本有思想體系的書的水平。然而正是這種要寫作的野心,支撐了我下決心承擔這個教學任務的勇氣,否則這個讓我想起來都不知是怎么過去的學期就不可能發生。

和Mark一起上課

大師班的師生開課時合影

大師班的師生及評委結課時合影

2023年10月4日在墨爾本皇家理工建筑學院講座廣告

2023年10月27日在昆士蘭大學建筑系講座廣告

一年里正式教兩次設計課的差事已然擠占了不少時間,但我還是不能克制住自己想寫點東西的不良習慣。很多人問我:“你讀那么多書能記住嗎?”我會反問:“你記得住上周今天的晚飯嗎?”讀書其實就是營養的攝入,但這么讀,是否能吃透呢?有時還需要寫點作業。年初的時候,我沒事找事地寫了兩篇讀后感,仿佛是對自稱每年讀很多書的檢查。

之一

這三年我在國科大的建筑中心教現代建筑理論,內容和結構完全是自己編篡的,雖然有個性,但不能算是正宗。正好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建筑理論的青鋒老師出了本《當代建筑理論》,我用春節放假時間(那時是哪兒也不能去的最后階段)通讀完,趁著開年事不多,一氣呵成了一篇用三經三緯來讀這本書的書評,發表在《建筑學報》上。青鋒老師的這本書既突破了之前劉先覺先生同類研究的格局,也借只有中國人才會有的宏觀思維條件超越了外國同行的工作,是對當代建筑理論比較全面的介紹和評價,但也構成了一定的閱讀難度。這篇書評的價值是以歷史、理論、評論為“經”,以關鍵概念、核心人物、主要文獻為“緯”,編織一個由“三經三緯”網擰成的紅繩,以引導讀者走進和走出本書所構建的知識迷宮。

建筑學報丨王輝丨讀青鋒《當代建筑理論》丨2023年04期

之二

蘇丹老師送我他的第二本傳記體散文集《黑白之城》時,囑我寫點東西,期待值也就是長一點的微信。我和蘇丹同屆,他所寫的是我們這代人公共的歷史,讀完后會產生要說話的強烈欲望,于是寫了篇長長的讀后感,這也呼應之前讀蘇丹第一本自傳體《鬧城》后的讀后感。

黑白之外的灰——讀蘇丹的《黑白之城》

之三

第三篇讀后感是一本只有166頁的《二十世紀建筑史》的序言,2022年應北京出版社王忠波老師之邀寫的,2023年這本書終于出版了。王老師引進的這套德國著名的貝克出版社通識類叢書,涵蓋文史哲科技藝術諸多門類,每一本請一位學界有影響力的學者撰寫一篇導讀。這篇序言也解釋了我為什么主持建筑理論課的原因:讓建筑師來評論下建筑史家的作品不但無可厚非,還會加強他們的建筑史意識,不讓建筑史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層面,更要積極地站在建筑史的坐標上來判斷設計工作的價值。但愿我的這篇相對于正文體量有點偏長的文字有助于這本書的銷售。

王輝丨《二十世紀建筑史》導言

《二十世紀建筑史》中文版和原文德文版

之一

在教清華的課時,清華藝術博物館正好舉辦“交織的軌跡——德國現代設計1945-1990”展覽,策展人杭間老師邀請我來參加學術討論會。我正在用康德的先驗哲學來教學生,就做了個“極簡——從純粹理性到實踐理性”的簡短演講。會后,藝博的老師邀請我做個更長的專題講座,我也不自量力地答應了。到了臨近講座的一周,才注意到去藝博講座的學者都是做了認真的準備,因為聽眾的水平實在太高了,絕不可能用打醬油的心態去亂講。只好選擇臨陣脫逃,這也是我第一次爽約。后來《設計與藝術》雜志要在“三邊聯談”欄目發與這個展有關的文章,藝博又一次邀請我把上次的發言總結寫出,這次只能以文謝罪了。其實在幾年前,用來回答“我們應該做什么”問題的“實踐理性”,一度成為我當年的主題詞。這個系列演繹到后來被“空間正義”置換為更具體的設計方向。而這篇文章又回歸了原來的話題,算是無心插柳。

王輝丨極簡——從純粹理性到實踐理性

2023年2月21日清華藝術博物館“交織的軌跡”研討會

之二

3月出的《建筑師》第221期是東南大學沈旸老師組的城市更新專題。沈老師以“為人而新的城市”為題,設問:“城市為何需要更新?城市應為哪些人更新?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如何參與到更新活動中?而我們生活的城市更新如何可持續地推進?” 沈老師約我寫稿時,我頭腦里馬上浮出“誰的城市更新”,這個問題始于在近期的一系列城市更新實踐,非常有感而發。但寫什么根本沒有頭緒,于是2022年上半年就變成了湊字,一寫還收不住了,寫了1.4萬字。結果下半年變成刪字,減去幾千字比寫出幾千字還難。好在主編、責編最后寬容了一些字數限制,否則會得見字要吐癥。這篇文章延續了上一年學術思考中“空間正義”的主題,論述了把空間正義作為一個先驗理念來認知當前城市更新中所面臨問題的必要性。然后舉了近期的三個設計案例,證明了像“空間正義”這樣的政治概念不僅僅可以成為設計的靈感,還可以提升設計師在項目中的角色維度,建筑師變成策劃者,把“空間正義”實現為“正義空間”,在公共空間利益分配上承擔主動的責任。

王輝:誰的城市更新

之三

2023年初《當代建筑》請筑境設計總建筑師薄宏濤擔任客座主編、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主任薛名輝教授擔任特約編輯,計劃在年中出版“城市更新的價值創造”,將從理論體系、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三個角度出發,關注物理空間、產業更新、創意文化三個方面所帶動的系統性城市價值回歸與提升,并關聯政策、技術策略、實施路徑,以及相關案例和典型實踐,進行新的探索。因為在兩年前的《當代建筑》約稿中,我已經寫過“空間正義”,所以不能再寫這個了。于是轉向了“復雜性”話題,這源于2022年秋季學期在國科大的關于現代建筑的理論課,從分析亞歷山大的思想歷程,到雅各布斯的城市觀,開始涉及復雜系統,這又使我接觸到了圣塔菲研究所做的這方面工作,并開始了一系列新的閱讀。有幸的是剛上手就找對了要讀的書,開卷有益。我在本科時就買了普里戈津的《從混沌到有序:人與自然的新對話》,一直沉睡在書架上,現在終于被喚醒,又半懂不懂地讀了他的《確定性的終結》和《從存在到演化》。

復雜系統入門

讀到另一位復雜系統理論重要的締造者的霍蘭德的書是《隱秩序:適應性造就復雜性》和《涌現:從混沌到有序》,以及人工智能之父赫伯特·西蒙的《認知:人行為背后的思維與智能》,以及關于他的傳記《穿越小徑分岔的花園:赫伯特·西蒙和他的科學迷宮》。

無師自通地讀到幾本關于復雜系統的經典著作

這些閱讀的直接結果是用復雜系統概念來重新理解正在做的項目,醞釀出了這個方向上的第一篇文章“復雜系統視角下的城市更新”。“適應性”“自組織”“涌現”這些新學的概念,成為總結沈陽東貿庫、福州煙臺山、鼓浪嶼美院的改造項目的理論線索。

王輝丨復雜系統視角下的城市更新思考

其實這種沒有工作壓力的寫作還是很愜意的。但作為事務所的小老板,不得不承擔起宣傳工作,所以寫那些關于設計理念、設計工作總結的文章,是不亞于設計的正經工作。這種文章這一年寫了幾篇。

之一

發表在《當代建筑》上的那篇關于復雜性的文章還是有些籠統,隨后發表在《時代建筑》上的“用復雜系統來思考一個簡單的改造設計:設計鼓浪嶼當代藝術中心(KCCA)”則是用一個項目來檢查我對復雜系統最基本知識的理解。KCCA在功能上其實十分簡單,但設計從場地條件出發,把整體分解成多元的組件,通過局部獨立組件的自組織來完成一個有整體目的復雜系統。

用復雜系統的概念來思考一個簡單的改造設計:鼓浪嶼當代藝術中心丨王輝丨時代建筑2023年第2期

之二

從無意識地認知復雜系統就容易轉化到有意識地應用。2023年又為楊明義老師在周莊設計了一個展覽。在探訪當地給的幾個場地后,我們都認為不理想,于是忽然腦洞打開:為什么不做個分布式的展覽,把周莊當個展場?這個想法太是復雜系統了!這個設計的過程正平行于我在澳洲教書,非常有緣的是展覽的開幕式是我從澳洲歸來當天。從復雜系統來寫它會很有意思,不知什么時候才能落筆。

“再回周莊”楊明義藝術展

之三

講座和文章是雙輪驅動,很多文章也是由講座開的頭。循著這個線索,本可以把“復雜系統”作為2023年的主題詞,借助些講座機會再往深度探討。深圳大學建筑學院范悅院長正在主持春季學期研究生的建筑學前沿課,邀請我講一次,但必須講深圳。我手頭上較少的深圳項目很難再往復雜系統發揮,倒是在眼前一系列的項目糾纏中,我想盛譽深圳還是為中國當下建設中的新類型學探索創造了一些機會。因此從這個角度準備了范院長的課,題為“無中生有:從無地方出發的地方”,講述深圳本來是個無地方的通屬城市(generic city),但由于它在政策、制度、思想、心態、產業、人口構成等等方面都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也創造了一些突破的機會,使得它反而擁有了在其它地方不可獲取的設計條件,產生了新的地域類型。例如近幾年在深圳發生的校園設計革命。反思我自己的項目,最近努力在所有的項目機會中策動甲方做個溫室。這個想法既萌發于深圳,在北方成熟后,現在又有了重新在深圳落地的機會,多么令人鼓舞。

2023年6月8日深圳大學建筑與城貴學院當代建筑前沿課廣告

隨后的《世界建筑導報》也要做個深圳專輯,范院長又邀我把講座總結為文章。其實有充裕的寫作時間,但因為澳洲的課開始了,又變成只有兩三星期才能交稿。我的習慣是文章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先碼字到一定字數再說。因為理論部分關于類型學的問題,之前在國科大理論課上剛剛講過,正好要用文字總結下。加之實踐項目也多,又要碰到刪字的煩惱。一般正文要求是8000字,負責組稿的范雅婷老師說可以放寬到1-1.2萬字。我的目標本來是1萬字,最后實在是騰不出更多的精力修改了,小范老師允許了1.2萬字。

世界建筑導報丨NO.213丨從無地方出發的地方

寫作是一種輸出,同時更需要輸入。有了復雜系統的概念后,畢竟這是科學的領域,不得不讀更多的書。不過平行于這個認知的條越,我覺得有點無師自通的收獲是自己把更多的哲學和社會科學的成果帶到了這個體系。

之一

關于“地方”問題的思考和年中的時候在北京服裝學院教書的季鐵男策劃的 “建筑現象學的新維度”研討會有關。季老師是想深入淺出地介紹建筑現象學的內涵與應用,解開哲理上的隔閡。臺灣來的季老師是中文語境下踐行現象學的老前輩,他認為福州煙臺山項目非常有建筑想象學的特征,邀來做參加演講和討論。當我表達出對現象學的無知時,季老師推薦我讀《地方與無地方》。剛好今年讀段義孚的《戀地情節》和《空間與地方:經驗的視角》時,拓展閱讀了雷爾夫的這本書。這個研討會是6月10日的,晚于于深大的講座兩天,二者的準備工作相輔相成。

從浪漫地理學引向現象學

2023年6月10日北京服裝學院建筑現象學系列研討會打開了另一扇門

之二

“地方”概念幫我打開了現象學大門。到年底的時候,許多雜志都參與到紀念非常建筑成立三十年的專題里。《建筑師》雜志邀請我也寫一篇。這一年也是非常建筑好作品井噴的一年。雖然張永和、魯力佳老師被困在美國的時間很長,但這次比十年前遠程指揮的通訊條件好多了,心態也從容多了,所以遠程操作非但什么也沒耽誤,還更有成效。作為建筑師,我雖然也愛寫評論文章,但還是為了當好運動員。所以我在想能夠通過寫這篇文章獲得一些啟發。季老師幫我打開的現象學大門帶來了新的靈感。近期我也參觀了一些非常建筑的新作,在現場有很多體會,深深地感到這些作品越來越有豆漿叔身上那種鮮活的特色,而不是早期的那種抽象。于是,過去看不下去的梅洛-龐蒂的書一下子看明白了,啟示我從具身性來理解張永和老師的第三個十年里的創作。這篇文章已經出爐,但它的后續思考——如何把這種現象學認知框架和復雜系統結合起來——將是另一個寫作動力。

打開梅洛-龐蒂現象學之門

之三

回到自己的設計,這一年里最難寫的就是福州煙臺山城市復興,一個經歷了七年磨難的項目。從年底各種平臺的獎項來看,煙臺山是今年國內城市更新項目的佼佼者。然而這個項目太復雜,怎么能充分完整地寫出來,實在令人頭大。11月5日,《建筑學報》組織了一場品談會,并準備在2024年第一期專題報道這個項目。

學報信息丨“福州煙臺山城市復興”研討會于11月5日召開

11月5日《建筑學報》組織福州煙臺山城市復興研討會

在高密度地來福州為三聯人文城市獎評委和學報請來的專家導覽煙臺山的過程中,我也從一個非設計師的角度更深地思考了這個項目,于是并沒有從答案角度來寫這篇文章,而是提了一個開放的問題。煙臺山現象匯聚了城市、經濟、文化、消費、人口諸多要素的轉型,但又要維護風貌特色的穩定,從保護規劃開始的,直到今天的運營策劃,都是通過極大的不確定性中讓我們認識到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基于此,我想到了這類城市更新非常象希臘神話中的忒修斯之船,當它返航時,所有的部件都被更換了,它還是那條船嗎?由此,煙臺山的設計心得的題目起為“忒修斯之船:由福州煙臺山復興引發的對城市更新本體問題的思考”,2024年春節前將發表。

2023年福州煙臺山獲得社會廣泛贊譽

2023年最后的正式演講是在華中科技大學建規學院的劉剴老師的課上,這門課也是建筑學前沿研究與實踐。現在的前沿是什么呢?是看不到敵人的陣地。我的題目是“確定性的終結”,雖然有點不明覺厲,但三觀還是正確的:那個可以靠統計學概率論可以預估的時代結束了,但不等于說是陷入了混沌,相反,現在正從混沌走向有序。因為在過去的時代里,一種已經被格式化的程序使建設系統變得封閉,只能變得內卷,走向死寂。現在的重新洗牌本質上是有了一個系統開放的機會,讓新的能量流入到這個封閉系統中,系統和外部環境有更多的互動,形成更高級別復雜系統的穩定。從這個角度看煙臺山現在繁榮的現象,我又給自己定了個在2024年寫煙臺山第二篇文章的計劃。

回顧一年,所有的寫作都是圍繞著對設計本質更深的認知。今年的主題詞可以歸結為“復雜系統”,有一些直接以此為題的文章和講演。2022年的“空間正義”本質上是從社群分層上理解復雜系統,而最近對現象學的學習更是從知覺上理解復雜系統。很慶幸每日在應付庸常且煩惱的現實工作時,還能從工作中提取出這樣有意義的思考內容,而邊寫邊做也成了對庸常的超越。

2023年12月8日華中科大建筑學前沿研究與實踐課廣告

本文圖片由王輝老師提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江区| 象山县| 凌海市| 寻乌县| 潜江市| 大方县| 墨江| 海原县| 郴州市| 德江县| 甘谷县| 游戏| 安泽县| 洪洞县| 鲜城| 乳源| 横山县| 保山市| 武功县| 吉隆县| 霍州市| 西畴县| 台前县| 泗洪县| 孝义市| 安顺市| 南昌市| 瓦房店市| 台前县| 新沂市| 三门县| 高阳县| 宾川县| 安乡县| 苏尼特右旗| 乌鲁木齐市| 措美县| 丹江口市| 汾西县| 沅陵县|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