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電動車轉型成效不及預期,多家汽車零部件巨頭裁員超萬人
大規模裁員的風吹到了汽車供應鏈巨頭身上。
近日,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宣布,計劃2026年底前在軟件和電子部門裁員約1200人,其中950人位于德國。針對具體裁員計劃,博世方面表示,與員工代表的談判尚未開始,裁員計劃尚未最終敲定。由于勞資協議禁止其在2027年之前施行任何裁員舉措,此輪裁員可能主要通過提前退休、凍結招新、縮減現有員工工作時間等實現。
針對裁員原因,博世方面表示,能源和大宗商品成本增加等原因,導致經濟疲軟與高通脹,減緩了公司轉型進程。
據報道,博世此舉的主要原因是全自動駕駛的發展明顯慢于預期。博世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業務“面臨著比預期更大的挑戰”。
其實這已經是博世兩個月內第二次宣布裁員。2023年12月10日,博世就表示,計劃在位于德國的兩家工廠裁員至多1500人,涉及開發、管理和銷售等領域,以適應汽車行業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技術。
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的,還有另外兩家德國零部件巨頭以及一家法國零部件巨頭。
當地時間1月18日,采埃孚勞工代表表示,采埃孚正在考慮關閉兩家德國工廠,裁員多達1.2萬人,這相當于采埃孚在德國全部員工總數的四分之一。采埃孚方面表示,計劃將部分職能轉移到成本較低的國家。
采埃孚表示,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零部件制造所需要的勞動力幾乎減半,“我們希望保住工作崗位,但向電動化轉型就意味著就業崗位減少。”
上個月,德國另一家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在財務會議上表示,在其本土市場德國一直面臨材料、勞動力、能源和物流成本上升的問題,正在權衡出售資產,以增強其汽車部門的競爭力。大陸方面此前宣布,預計裁員5500人,相當于汽車業務近10萬員工總數的5.5%。
同日,法國汽車零部件巨頭法雷奧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1150人。法雷奧表示,裁員是為了提高集團在汽車電氣化背景下的競爭力和效率,希望通過建立一個更加靈活、連貫和完整的組織來加強競爭力。此外,法雷奧還計劃將混動汽車部門和電動汽車部門進行合并。
從零部件巨頭的表態不難發現,他們面臨的危機,都與電動化轉型關系密切。
博世、采埃孚等均是傳統燃油車時代的零部件巨頭,掌握著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技術和生產能力,在電動化轉型的浪潮下,這些巨頭斥巨資進入電動車賽道,但成效并不及預期。
外媒評價說,歐洲汽車制造商正準備迎接充滿挑戰的2024年,需求放緩和消費者融資成本上升等加大了車企減產和降價的壓力。而車企產量的下滑會影響包括博世、大陸集團和采埃孚在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也有外媒指出,向電動車過渡讓這些巨頭投入大量資金。但是電動汽車普及放緩延長了這一過渡期。與此同時,汽車銷量總體處于歷史低位,這也讓供應鏈公司備受打擊。實際上,大眾汽車位于德國的第一家電動汽車工廠一直在裁員,原因也是電動化轉型放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