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市政協委員姜雪峰:亟待建立不量化但系統化的科學教育體系

上海市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姜雪峰在提案中表示,要實現科學教育的目標,不僅需要政策支持與基金資助,更需要家庭、社會、學校、科研工作者全維度的參與,讓學習者有機會真正沉浸在科學實踐之中。
1月24日,澎湃科技獲悉,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期間,上海市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姜雪峰擬提交兩份提案,建議建立針對教育和科研評價的多元化、多維度評價體系,以阻止教育與科研的內卷化傾向。
此外,他建議建立不量化,但系統化、辯證化的科學教育。
他表示,對全球百年諾獎的分析表明,美國的諾獎得主最高學位的專業化程度反而在下降。科學教育培養的是長期的研究與實踐能力,而不僅僅是知識累積。
教育內卷,科研內卷,怎么破?
無意義的內卷導致教育和科研資源浪費。
96分的成績比95分成功,10篇文章發表就比8篇成功,影響因子50就比30要成功……
“真的是這樣嗎?”姜雪峰問。
他在提案中表示,在過度量化、過度指標化的體系里,人們不再謙虛地進取,反而耗時耗力地內卷。當我們以單一分數量化評價,人們就對分數“鉆營”。但不量化、不指標,又會失去評價的公平性與客觀性,這仿佛成了悖論性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姜雪峰認為,多元化、多樣化、多維化評價體系,是破除內卷的最佳方式,尤其是對教育評價、科研評價有重要意義。
他表示,這樣的評價才是“全息影像”,才能全面了解一個立體的人。
比如,評價一名學生,至少需要五個維度:除了學業,孩子與人互助相處的情商,經歷挫折之后努力進步的逆商,社區社團的社會責任感,家庭家人的承擔感等都應考慮在綜合評價參數內。
對于科研方面的評價,姜雪峰表示,雖然很早就講了破五唯,即打破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評價標準,但一些量化的評估反而加強了數據比較。
“我們本質上想從科學上獲得什么?認知的體系、推演的邏輯、預判的發展、現實問題的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的突破,就應該成為我們評價科學體系的集成性多維標準。”姜雪峰表示。
亟待建立不量化卻系統化的科學教育體系
當下,一些STEM教育課程很火,但姜雪峰認為,完全沒有抓住科學教育的精髓,一些人甚至沒能很好地區分科學、技術與工程。
STEM教育被認為是結合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的多學科交叉教育模式。
姜雪峰援引一項針對上海1185名初中科學教師的調查結果稱,一些科學教師并不能區分工程實踐與科學實踐,在設計和實施工程與科學相融合的項目時,整合度低。而在一項研究中,上海一些初高中科學教師與芝加哥的相關教師相比,對科學的本質與科學探究過程的理解程度低。
此外,一些學生實驗課雖然名為“探究”,實則是“驗證”。學生實驗課少,真正親自動手做實驗的機會少。
非正式環境中的科學教育缺乏。很多人一生有80%以上的時間處于學校之外,非正式環境中的科學教育對于發展兒童和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為他們提供探索求知的廣闊空間十分重要。
針對上述問題,姜雪峰建議,在相關課程中,要讓科學先回歸興趣和好玩,讓科學立體化、真實化、具體化,激發興趣、再引發思考。
姜雪峰強調,不能將科學虛構化、理想化。但目前課堂內外,對科學和科學家的描述偏理想化、簡化,多講述客觀的科學知識和成果,往往忽視科學發現的過程和歷史背景,與當時的社會現實割裂,科學家往往成為了科學故事中的虛擬主人公,科學發現的故事成了奇聞軼事。
姜雪峰在提案中表示,要實現科學教育的目標,不僅需要政策支持與基金資助,更需要家庭、社會、學校、科研工作者全維度的參與,讓學習者有機會真正沉浸在科學實踐之中。
此外,他建議,培養高質量專業科學教師,職前教師要接受科研訓練,還要接受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相應訓練。重新找回STEM的核心與精髓,而不是課程拼盤。在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融入通識教育體系,培養STEM專才和提高所有人STEM素養并重。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9日,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2屆大會通過了在上海設立教科文組織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UNESCO IISTEM)的決議,這是教科文組織一類中心首次落戶中國。該研究所的主要職能就是促進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從幼兒到成人各個階段包容、公平、適切和優質的全民教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