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穩市場、穩信心,期待更加有力有效措施
國務院總理李強1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資本市場運行情況及工作考慮的匯報。業內人士表示,這是新一屆政府首次專門聽取關于資本市場運行情況的匯報,并作出明確部署,充分體現了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對于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意義。
具體來看,會議主要提了四方面要求:一是進一步健全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資動態平衡;二是加強資本市場監管;三是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著力穩市場、穩信心;四是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這四方面要求頗有深意。隨著過去幾年來注冊制改革落地、資本市場監管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基礎制度的框架已經建模,但如何與新機制新框架磨合,還有待市場的探索,這是此次國常會前兩個要求的背景。這四大要求中,更受市場關注的無疑是后兩者——更有力有效的措施、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薩迪婭·扎希迪近日就在達沃斯論壇上指出,對世界大多數經濟體來說,不確定性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關鍵詞。進入2024年以來,全球市場確實也都不平靜,一系列內外因素影響了資本市場的信心恢復進程。
這可能也是在基本面沒有發生大變化的情況下,資本市場卻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國常會提出的完善監管、出臺一系列更有力有效的措施,值得期待。引導長期資金入市、投融兩端兼顧平衡等,也都將有助于資本市場的回暖向好。
當然,從中長期來看,對于產業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才是影響市場信心的底層邏輯。
資本市場說到底是預期的游戲,反映的也更多是對資產未來的定價。盡管A股的上市公司中確實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總體來看,這五千多家公司經歷了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層層篩選,大概率都是所在經營領域中優秀的公司代表。它們的價格和市值,反映的也是市場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和空間的預判。
而對這些企業未來的共同判斷,組成了市場信心的底層。這也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有“資本市場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說法的原因。
市場對于產業政策高度敏感,這也是國常會再一次提及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原因之一。2023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提出,將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決策層之所以反復提及“一致性”,正是因為產業政策的多元影響,往往在不經意間就左右著市場預期,進而很可能會在資本市場形成情緒放大。
正如李強總理在這屆達沃斯論壇上圍繞“重建信任”所提出的建議一樣,當今世界經濟聯系十分緊密,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外溢效應更加明顯。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發展的“血管系統”,任何干擾破壞,都會在世界經濟大循環中形成“梗阻”、“斷點”。
資本市場作為經濟的晴雨表、產業的流通血脈,重要性不言而喻。A股市場的當務之急,同樣也是要重建信任與信心、消除預期的不確定性,讓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真正相信,所關注產業所處的營商環境和政策環境是穩定的,未來不會因為諸多不確定性的存在而發生大的變化。
信心比黃金重要。當下,政策力度加碼的窗口已經打開,依托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不斷推動開放的決心,資本市場企穩回升,長期來看也將是確定性事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