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老年人最愛的單品,樂不起來了

“接送孩子”“買菜”是“老頭樂”駕駛員們的常見說法,但早、晚高峰時段隨意停放在路邊、擠在街道上的“老頭樂”卻是其他汽車司機的噩夢——這不僅增加了事故風險,也讓道路變得混亂不堪。如今,危險的“老頭樂”正在退出馬路。
作者 | 崔斯也
題圖 | 視覺中國
2023年12月,北京市西城區,幾個交警正在清理違規停放在路邊的電動三輪車。街道邊的路牌海報上,“違規電動三四輪車過渡期即將結束!”的字樣十分顯眼。
這種被禁止上路的微型低速電動車,在民間有著更生動的名字——“老頭樂”。北京發布規定稱,2024年1月1日起,違規電動三四輪車不得上路行駛,不得在道路、廣場、停車場等公共場所停放,合規產品可以上京B牌照,但也只能上牌后在六環外行駛。近兩年的“‘老頭樂’過渡期”終于結束。

北京某小區內整齊停放的老頭樂。(圖/視頻截圖)

“又‘脆皮’又亂開,根本惹不起”
頻繁發生交通事故,是“老頭樂”被禁止上路的主要原因。
交管部門統計,2023年上半年,北京市全市的交通死亡事故中,違規電動三四輪車的相關占比近 10%。2022年,北京共發生違規電動三四輪車亡人交通事故131起,死亡138人。2017年工信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五年內發生低速電動車交通事故83萬起,造成1.8萬人死亡,18.6萬人受傷。而在2023年年末,河南南陽22歲女教師被七旬老人開“老頭樂”撞倒并拖行后不幸身亡的新聞也激起了網上對于“禁止‘老頭樂’上路”的討論。
和在車少、沒有明確交規的內部道路上行駛不同,“老頭樂”在城市標準路面上的位置顯得很尷尬。不大不小的車型讓它們比一般的兩輪非機動車寬,開在非機動車道上就會占道。而它們行駛到機動車道,又會因為速度太慢而影響其他汽車的正常行駛。為了躲避它們,汽車駕駛員只好超車,但“老頭樂”駕駛者常常很難觀察到后方車輛,被超車時就可能發生事故。

經不起碰撞的老頭樂,并不安全。
與此同時,不需要駕照也不用上車牌,這意味著“老頭樂”的駕駛者很難完全憑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逆行、不按車道行駛都是常見的情況。而“老頭樂”的外殼完全不符合正規汽車的標準,保護作用低微,駕駛“老頭樂”的又往往是老人,一旦出現交通事故,受傷風險也比一般人更大。
一位北京的司機說,自己看到“老頭樂”比遇見大貨車還要緊張,因為它們“游走在法律的邊緣”,“又‘脆皮’又亂開,也沒有牌照、沒上過保險。一旦有事兒,就算是對方全責,他把你撞了,你也是吃虧。要是你把人家的車撞壞了,全家人都得來找你鬧。所以根本惹不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老頭樂”,這些電動車也擁有了其他名字——“絆倒鐵盒”“馬路碰瓷兒王”。
北京對于“老頭樂”的治理早在2021年就已開始。2021年7月,北京市公安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違規電動三四輪車管理的通告》,從生產、銷售和購買三方面“封殺”違規車輛,并對存量違規車輛設置過渡期,過渡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之后違規車輛將不得上路行駛,不得在道路、廣場、停車場等公共場所停放。到了2024年,這些行駛在灰色地帶的“老頭樂”終于樂不動了。

“老頭樂”如何成為“街頭霸王”?
作為占據城市道路的“霸王”,“老頭樂”最初是如何誕生的?
一種說法是,今天隨處可見的“老頭樂”起源于1990年代的農用三輪車、火三輪摩托車和殘疾人專用摩托車。這些車輛使用便捷,靈活地應用在不同的場景,曾經發揮過巨大的作用。2000年開始,這些車輛也不斷發展迭代,開始了“油改電”。彼時正值使用鉛酸電池的兩輪電動車出現在市面上,這啟發了很多廠商——不如把它們融合一下,生產出電動三四輪車。

老頭樂版“卡宴”。(圖/B站@硬核企劃)
兩輪摩托車、電動車要忍受風吹日曬,正規汽車則需要駕照,且價格不便宜。三、四輪的“低速電動車”成為了一個機智的“中間選項”。它天然適配城鄉接合部缺少公共交通工具的情況,也能滿足城市部分區域的代步出行需求。
制造廠商立刻看中了這個商機滿滿的潛在市場。知名的“老頭樂”制造廠商“雷丁”的創始人李國欣,在2002年成立了濰坊比德文電動車制造有限公司。2006年,他推出了一款SUV車型的四輪電動車。該車型與標準的SUV相比,體型小、車速低、售價便宜,適合老年人代步出行。這種“汽車外殼、電驢內核”的低速電動車,成為了早期的“老頭樂”代表車型。

(圖/電影《我愛你!》)
在早期,“老頭樂”因為相對環保而被鼓勵上路。2009年8月,山東省發布地方性法規,允許低速電動車合法上路。
市場需求和政策一度有效地推動了各廠商的大力投入。2011年開始,“老頭樂”迎來了一波激烈的生產競爭。2012年,比德文成立了雷丁汽車,重點開拓低速電動車市場。在2016—2018年間,雷丁汽車直接成為了知名的“‘老頭樂’之王”,連續三年蟬聯全國低速電動車銷量冠軍,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30%。在2018年,雷丁汽車更是迎來了高光時刻,總營收達120億元。
江浙地區、山東地區都是大量生產和使用“老頭樂”的地區。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山東地區的“老頭樂”使用量在2018年達到了300萬輛。

石家莊街頭,造型夸張的老年代步車。(圖/ 蘇煒)
各種模仿大品牌車型的“老頭樂”不斷涌現,“奔馳小G”“路虎籃子”“吉普牧驢人”“保時捷卡燕”……你所聽過的豪車款式,“老頭樂”都能幫你“實現”。2020年,“老頭樂”甚至通過電商平臺賣到了美國。
一邊是廠商的瘋狂生產,另一邊,相關部門也注意到了“老頭樂”的路面安全隱患。2018年 11月,工信部等六部委印發《關于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組織開展低速電動車清理整頓工作,嚴禁新增低速電動車產能,加強低速電動車規范管理。
2021年6月,工信部發布了《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微型低速電動車的生產標準,進一步規范了“老頭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相關企業魚龍混雜的局面。

不是豪車買不起,
而是“老頭樂”更有性價比?
“老頭樂”之所以如此受歡迎,一方面是因為價格。市面上的“老頭樂”售價在幾千元到三萬元不等,行駛速度為40—60km/h。它的續航和兩輪電動車一樣,為50—70km。和標準的新能源汽車不同的是,“老頭樂”不需要充電樁,只需要普通的充電插頭。
“老頭樂”便宜的價格和豐富的選擇甚至讓不少年輕人很心動,在社交平臺上,你能看到不少年輕人裝飾的自己買來的“精致‘老頭樂’”,從內飾到外觀貼膜,一應俱全。
另一方面,“老頭樂”幾乎沒有任何駕駛門檻,不需要考駕照,老人上車就能開走。生活在京郊的楊大爺稱,自己已經考了5次駕照,但至今沒能通過。為了接送孫子上下學,“老頭樂”可能是他唯一的替代選擇。當被問到是否會覺得“老頭樂”不太安全時,他說:“那就小心點開唄。”

(圖/淘寶截圖)
“接送孩子”“買菜”是“老頭樂”駕駛員們的常見說法,同樣也是其他汽車司機的噩夢——早、晚高峰時段,隨意停放在路邊、擠在街道上的“老頭樂”不僅增加了事故風險,也讓道路變得混亂不堪。
但即便“老頭樂”被完全禁止,有些需求依然存在。在一片罵聲中,也有人委屈地表示:“我家是送水的,沒了三輪車該怎么辦?”“那真正的‘老年人用車’在哪兒呢?腿腳不好的老人只能憋在家里不出門嗎?”社交媒體上,一項“該不該禁止‘老頭樂’上路”的投票中,60%以上的人支持“全面禁止”,20%左右的人則認為“老年人也有出行需求,加強管理就好”。

(圖/電影《我愛你!》)
北京城區的很多小區里,回收“老頭樂”的通知漸漸貼進了單元樓,按照回收的時間,回收補貼費用從200元到1500元不等。網絡上,有人拍到北京西單附近停放的一輛“老頭樂”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著:“人老腿腳不靈,借助工具代行,執法善待寬容,老朽向您鞠躬。”評論區里則回復:“打油詩不錯,但可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23年12月31日晚上,一位網友拍下了一張照片,在北京南五環主路上,一輛“老頭樂”正身影模糊地快速行駛,配文是:“‘老頭樂’最后的狂歡。”
運營:小野,排版:梁檸彥

原標題:“老頭樂”,樂不動了
本文首發新周刊652期《只愛一點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