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寶寶說話晚,該怎么處理?

案例
小麗,3周歲,奶奶覺得寶寶什么都懂,就是不肯說話。她從18個月開口叫媽媽、爸爸后,能說的單字增加了幾個,如“抱抱”、“不要”等等,但是一直不會說句子,平常也都能聽得懂指令,也會用手勢來表達需求。家里老人一直覺得“貴人語遲”,孩子爸爸也是2歲多才開的口,認為大了就好了,但是媽媽有點不放心,于是帶到兒童醫院發育行為科去咨詢醫生。
寶寶說話晚該怎么處理?
名醫答疑(竺智偉)
兒童的語言發育是一項神奇而復雜的工程,不僅需要所有參與語言構成的器官的輔助,還需要寶寶的理解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語言才能水到渠成地出現。首先,寶寶的耳朵需要接收到聲音,然后將聲音傳送到大腦的語言處理中樞進行加工,再將需要表達的內容發送到口鼻咽喉部,通過口鼻咽喉部相關肌肉的協同運動輸出語音,慢慢地,這些語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變成了有意義的單詞,從而寶寶就學會了說話。因此,當上述各個器官出現問題時,或者因為各種原因寶寶的認知水平落后時,都有可能造成語言發展的落后。
就像案例中的寶寶,3歲了,還只能講很少的幾個詞語,語言表達能力明顯落后于同齡寶寶,需要進行專業的檢查和評估,以了解原因,如聽力問題、大腦發育疾病、自閉癥等;同時,要評估語言發育落后的程度,及時為寶寶制定適宜的康復訓練計劃,盡早幫助寶寶趕上同齡正常兒童的水平,防止將來影響寶寶的學習能力。
另外,家庭語言環境對寶寶語言的發展至關重要。建議爸爸媽媽耐心陪伴寶寶,在日常的吃飯、喝奶、穿衣、洗澡、換尿布等活動中為寶寶配音,給寶寶閱讀或講故事。寶寶看到什么或做什么,我們就說什么;當寶寶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以后,會試著發出聲音進行溝通,比如“爸爸媽媽”“拿、抱抱”等,這時候,爸爸媽媽要積極地回應,激發寶寶發更多的音。
名醫金句:“貴人語遲”不靠譜,發現問題早就醫,制定方案早治療,及時趕上好放心。


護理專家答疑(張秀春)
語言是孩子很重要的能力,需要長時間的耐心陪伴和幫助,家長可以這么做:
1. 平時要限制電子產品,增加全心全意的陪伴。
2. 定期體檢,及時了解寶寶的語言水平。
3. 觀察孩子除了講話晚之外,還有無其他方面的落后。
4. 發現語言發育落后的時候,及時尋求專科醫生的幫助。
5. 全家統一態度,一起積極幫助寶寶進步。
溫馨貼士:早發現早干預,及時幫助寶寶趕上同齡兒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