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網紅餐廳老踩坑,信味蕾還是信評分?
原創 人大新聞系 RUC新聞坊
近來,“一身反骨”的年輕人又整出了新活,“年輕人報復性擠爆3.5分餐廳”“評分低的餐廳 好吃”引爆熱搜。
不少人分享著類似的經歷:在評分軟件上精挑細選,興致勃勃前往一家高分網紅餐廳,結果卻敗興而歸;走進一家分數和店面都平平無奇的小店,味道反而出奇美味。
扒下高評分的華麗外衣,網紅餐廳的高分到底是怎么打出來的?

作為網紅店的“門面”之一,高評分是餐廳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我們以2023年中國美食旅游發展論壇上評選的大眾旅游美食十城作為樣本城市,在大眾點評APP中,分別選取這十座城市中人氣排序前30并帶有“網紅餐廳”標簽的店鋪,共計300個樣本。統計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網紅餐廳評分在4分以上。

人氣網紅餐廳中新店較多,大部分餐廳被平臺收錄不到五年,收錄十年以上的老店較少。這與中國當下餐飲行業的內卷現狀是一致的,據藍鯨財經報道,“2023年1-8月,餐飲業平均每新開3.5家店的時間,就有一家店正在倒閉。”[1]大多數網紅餐廳只是曇花一現,被追趕而來的“后浪”拍在沙灘上。
同時,新店的分數整體上比老店稍高一些,這可能是由于開業時間短,店鋪的口碑傳播還未普及開,新店商家們在競爭壓力下會更加注重采用各種策略提高評分。

除了努力提高評分外,商家也需要在一眾美食賽道中找到適合成為網紅店的“流量密碼”。統計結果顯示,目前大部分網紅餐廳為西餐廳,尤其是在北京、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西餐在高人氣網紅餐廳中均占比最大。
這可能與西餐廳環境精致,拍照出片有關。北京一家西餐網紅店的評論里,有食客夸贊這家餐廳“時尚與優雅共鳴”,西餐廳獨特的氛圍感吸引著食客們相繼打卡。
當然,對于許多擁有地方特色美食的城市而言,土生土長的當地菜系才最合胃口的。例如,在成都,網友們最惦記的還是那盤魚香肉絲、那道麻辣兔頭……經典的川菜撥動著無數食客的心弦,川菜館占據了成都網紅餐廳榜的半壁江山。
此外,統計顯示高人氣網紅餐廳多以連鎖店為主,約占70%。網紅餐廳在品牌獲得名氣和口碑后,多數選擇繼續拓展分店,形成規模效應,從而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屆爭得優勢。

點評平臺決定著商戶的可見性,評分數字的升降可能意味著一個網紅店的興衰。在這里,評分不僅是消費者體驗的記錄,更是商家命運的轉盤。
統計結果顯示,要成為網紅餐廳,口味自然是第一位的,這與其他傳統餐廳的評價標準別無二致。許多網紅餐廳都為線上流量到線下口碑的轉化付出了努力,推出了自己的特色菜和招牌菜。
退一步說,即使味道上沒那么驚艷,服務好、性價比高、環境佳、適合拍照也是網紅餐廳獲好評的關鍵原因。對于部分顧客而言,能和精致的食物、精美的環境留下合照,發送到朋友圈,才算真正完成了打卡之旅。
一些網紅餐廳商家為了提升評分可謂煞費苦心,在用餐的時候,服務員帶著小禮物親切地請求“給個五星好評吧”,或者“大眾點評打卡收藏送甜品”,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然而,這些行為雖然在短期內看似有效,但一旦被平臺發現,將會面臨違規懲罰的風險。為了獲取高分,一場平臺與商家的貓鼠游戲自此展開。
平臺的評分是基于綜合因素評估的結果。在用戶端,大眾點評APP要求用戶從口味、環境、服務三個維度進行打分,他人可依據自己看重維度的單項評分對網紅餐廳進行篩選。在以上三個維度外,美團APP上還增加了“性價比”這一維度。
而平臺端最終展示的商家分數,并不是簡單的所有用戶打分平均值。平臺會綜合評估該評論是否為用戶體驗后的真實評論、評論的時間、用戶活躍度、評論質量和數量,進行精細化的模型計算,平臺每日更新、規則公證,也自詡公平公正。[2]

在美團的商家管理辦法中,規定了“利益誘導好評”是商家的違規行為。“商家通過利益如折扣、送菜、升級服務等作為交換誘導用戶寫好評,將一次扣除3分誠信分。平臺將對商戶進行星級隱藏、排序降序、商戶頁公示的處罰,處罰期7天。”[3]
盡管明確的計算公式仍是算法黑箱,網上還是有不少所謂的“餐廳高分技巧”來應對評分平臺的綜合打分機制,但總體而言,隨著消費者自主意識的提高、平臺監管的加強,只有真正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是長期保持高評分的關鍵。

然而,一家餐廳被貼上了網紅標簽,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大眾點評上,網友們對網紅餐廳的怨氣大部分集中于排隊時間長。此外,環境一般、價格貴也是差評的重要來源。
社交媒體平臺上,人多、菜貴、味道一般、“就吃個環境”等針對網紅餐廳的負面印象普遍存在,甚至成為勸退一些觀望期顧客的潛在原因。

互聯網時代消費節奏加快,網紅產品迭代速度也越來越快。在過去,一家餐廳口碑的形成和傳播,或許要經過幾代人、幾十年的努力,而現在,這一流程在點評平臺上被急速壓縮。
一方面,許多餐廳因此不再面臨酒香巷子深的困境。另一方面,“好吃”越來越成為一件可以被形塑的事。不那么好吃的餐廳,營銷做的好,人氣也可能高;真正好吃的餐廳,如果乘不上社交媒體的東風,反而可能被埋沒。
習慣了通過社交媒體或點評平臺決策的食客,如同孤身趟過一片開滿了鮮花的雷區,一不留神就會“踩雷”。久而久之,人們反而偏向那些分數相對較低、但評論看上去真實可靠的餐廳。
試新的時候,顧客往往有無限的耐心,然而過了最開始的新鮮勁兒,部分缺乏“真本事”的網紅餐廳,得不到消費者的喜愛與忠誠,今日的紅火到了明天就將成為泡沫。
餐廳評分水很深,一不留神又踩坑,你知道如何辨別下面這些“高分網紅”是否真的美味嗎?



參考資料:
[1] 張靜倫. 《2023年終回顧 | 內卷加劇,成本上揚,餐飲行業洗牌繼續》. 藍鯨財經. 2023年12月.
[2] 大眾點評客戶端
[3] 呂新文, 任昕彤. 《澎湃自助餐“榜一餐廳”送禮換好評平臺不管?美團:有多種監管渠道》.澎湃新聞. 2023年6月.
部分互動圖源于AI制圖,互動中餐廳、評論為虛構
統籌:吳儀
數據:吳儀 陳存 祝歐文 何雨萍 單子郁 高雨曦 蘇暢
可視化:吳儀 陳存 祝歐文 何雨萍 單子郁 蘇暢
文案:吳儀 陳存 何雨萍 單子郁
美編:蘇暢
原標題:《網紅餐廳老踩坑,信味蕾還是信評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