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我也來自這荒野 | 2024大方新書預告之華語文學及人文思想藝術

2024-01-20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2023年,我們邁出了自己的房間,在更廣闊的荒野與世界相遇。

從城市盡頭的疑團到荒原上的傳說,2024年華語文學新書致力于描繪每個人真實的生活狀態,通過超現實的手段傳達普通生活無法展現的真實。從城市到島嶼到鄉村,從現實題材到民族傳說,一位位角色在廣袤的土地上肆意生長。華語原創板塊,大方與鏡像聚焦當代中國故事,推出萬瑪才旦、呂新、戴思杰、魯引弓等知名作家的作品;而在青年創作者序列,將會推出索南才讓、袁凌、糖匪、張惠雯、龔萬瑩、溫文錦、林為攀、杜梨和他/她們的新作;而須一瓜、弋舟、張忌、李宏偉也將有再版作品推出。

在人文、思想、藝術領域,大方將持續關注考古、哲學、詩歌與當代藝術等領域,探尋中國文明的發展脈絡。

華語文學

特別致敬

《松木的清香》

內容簡介

收錄一系列萬瑪才旦早期絕版小說和生前尚未出版的小說遺作,由萬瑪才旦之子、青年導演久美成列編選。從最初到最后,我們溯流而上,重新撿拾起只講了一半的故事,借由文字再次抵達萬瑪才旦的內心藝術世界,再次見到凈土上那株“生命力頑強的蓮花”。

《如意故事集》

內容簡介

收錄了萬瑪才旦所整理翻譯的藏族民間傳說尸語故事。書中以如意寶尸向德覺桑布講故事的嵌套結構講述了24個小故事,這一連串如意寶尸講的故事也叫“尸語”,在民間廣為流傳,因其幽默詼諧,又有著貫穿始終的傳統價值觀,堪稱一部微縮的藏族版《一千零一夜》。

后續《萬瑪才旦劇作集》也將由中信出版·大方出版。

作者簡介

萬瑪才旦(1969-2023),電影導演,編劇,作家,文學譯者。以電影和小說創作為主。從1991年開始發表小說,已出版《誘惑》《城市生活》《嘛呢石,靜靜地敲》《烏金的牙齒》《故事只講了一半》等多部藏、漢文小說集,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海外出版,獲得林斤瀾短篇小說獎、青海文學獎、花城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多種文學獎項。

萬瑪才旦從2002年開始電影編導工作,主要電影作品有《靜靜的嘛呢石》《尋找智美更登》《老狗》《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氣球》等,榮獲意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美國布魯克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臺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獎、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等幾十項國內外電影大獎。

長篇小說

內容簡介

《深山》是呂新暌違八年、滿懷真誠與悲憫的精神還鄉之作,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全書共39章,約33萬字,每章均由敘事正文、村民畫外音、知青筆記構成,通過耗子、五燈、杜林等幾個少年的視角,沿著各自的家族脈絡,書寫深藏在晉北太行山壑里的生命群像,跟隨一次次生死無常的命運脈動,深切思索這片古老土地上的鄉土沉痂、時代新象與渴求破山而出的新生命力。

作者簡介

呂新(1963-),山西雁北人。一級作家,獲得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作為中國當代先鋒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呂新與格非、余華、蘇童、孫甘露等開創了一代文學風氣,被譽為“先鋒五虎將”之一。

內容簡介

唐卡被稱作“東方油畫”,是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也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長篇小說《唐卡畫師》是著名作家、導演、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得主戴思杰暌違10年最新力作。小說以藏族唐卡為題材,講述兩個少年因命運而相遇離合的故事,以一幅十三年未完成的唐卡、一句幾經改寫的唐卡之愿“只要我畫這幅唐卡不停,你父親就不會死”,多次開啟親人的生死之門,從此改變了兩人一生的命運。小說透過繪畫藝術探尋精神世界,透過人物命運尋求內心救贖,思考生死、信仰、親情等跨文化跨族群的人類共性的問題。色彩絢爛又令人心碎,極具美感與精神性。

作者簡介

戴思杰(1954-),中國籍旅法作家、導演,生于四川成都,祖籍福建,曾就讀于四川大學歷史系,后考入南開大學西方藝術史系攻讀碩士學位。留學法國后就讀于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學院和盧浮宮學校學習藝術史、攻讀導演專業博士。其寫作曾受沈從文指點與鼓勵,小說代表作有《巴爾扎克與小裁縫》《狄法官的情結》《無月之夜》等。其中《狄法官的情結》榮獲2003年法國著名文學獎費米娜獎。戴思杰在電影界成就頗豐,曾編劇并執導過多部電影作品,其中《巴爾扎克與小裁縫》《植物學家的女兒》《夜孔雀》等均獲得國際電影節獎項,并為中西文化藝術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

內容簡介

90后丁咚自出生就和房子有著荒誕劇般的淵源,這讓長大后的他不想加入瘋狂的買房游戲。意外成為房產中介后,卻步步陷入幫助海歸單身女青年雷嵐 “買房上車”的緊張焦灼,并卷入尚城丁家“桃李迎春風”兄妹五人為各自子女買房的跌宕漩渦,眾人屢陷困境,屢現轉機,又屢屢失控,呈現了三十年來三代中國人和房子間的羈絆與互塑,深入思考當代人深陷房產社會的困境與破局。

作者簡介

魯引弓,作家、20年傳媒記者、總編輯,素有“熱題材神投手”之譽,每一部皆因抓準中國社會現象級熱點從而引發關注,由此改編的電視劇《小別離》《小歡喜》《小舍得》也部部爆款。再次出手的《小宅門》對準的則是又一國民性熱議話題——買房。

內容簡介

在一年的轉場中,莽撞自大的年輕牧人那仁克的一頭母牛在路上產犢,艱難地生下了“妖”,一頭有思想的公牛。妖的母親因為生妖而大出血,被那仁克毫不留情地拋棄。妖為自己的母親流淚悲傷,并對那仁克產生了強烈的仇恨。他默默地忍受著,打算等長大了為母親報仇……

《野色》以牧人和“妖”的第一人稱視角交錯敘事,講述了主人公我——那仁克,和同樣是主人公的我——妖,之間的情感糾葛故事。

作者簡介

索南才讓(1985-),蒙古族,生于青海。青年作家,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哈桑的島嶼》,小說集《找信號》《荒原上》《巡山隊》,長期在《收獲》《十月》等雜志發表作品。

內容簡介

這一年冬季的尾巴,旃蒙坐上開往橘島的船,踏上了這座陌生的島嶼。但橘島不是她的目的地,她沒有想去甚至能去的地方。橘島的前方沒有路,只有大海,她被困在了這里。旃蒙被陌生人搭救,收留。收留她的人沒有詢問她的來歷,似乎也沒有真正準備好迎接她的到來。倉促間,他們決定在知道對方姓名之前,就進入彼此的生活。陌生人叫丁末,他把旃蒙帶回了他的家,半山空地上的一棟混凝土建筑。

盡管旃蒙的隱慝不可饒恕,但她依舊獲得了救贖:和瘋海豚一起,和突然消失又出現的店主一起,和一到冬季便沉睡的島嶼一起,和她無意去探明的閣樓一起......

作者簡介

糖匪,作家,評論人,SFWA(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正式作家會員。出版作品有《后來的人類》《奧德賽博》《看見鯨魚座的人》《無名盛宴》。2022年出版意大利小說集SPORE。十多篇小說陸續被翻譯到英、美、法、澳、日、韓、西等國家。除文學創作外,糖匪也涉及裝置、攝影等不同藝術形式。

內容簡介

進入2000年以后,中國互聯網因為網絡游戲的崛起,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造富運動。在這一輪時代的浪潮中,涌現出了不同年份的多名首富,上百名億萬富豪,以及數不清的千萬富豪與百萬級中產。整整十八年的淘金夢,蘇清越從一座南方小城,孤身至平京,從一個普通部門經理做起,經歷冷眼相待,也經歷過愛恨情仇、焚香磕頭、割袍斷義,他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終成頂級富豪。

作者簡介

樊迦,現實題材創作者、互聯網行業從業者,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著有《失控智能》系列小說。

中短篇小說

內容簡介

一座南方小島上的九個故事,如同交錯的窄巷般縱橫關聯。在悠長的往日時光里,島民們的人生軌跡互相交織。

就像沒想到年久失修的老厝會在一個雨夜坍塌、庭院里的老芒果樹會被砍斷,少女阿禾從沒想過媽媽也會老、阿嬤也會離開人世;島上最厲害的女人阿霞跟著客源變化改了幾次經營方向:海鮮飯店、咖啡館、飲品店、民宿,一個人把生意做得嚇嚇叫,但其實一直有個軟軟的阿霞,躲在殺氣騰騰的外表下;菜市鐘樓的大鐘早已不再報時;油蔥伯和老仙女妙香姑婆老來作伴,做起了殯葬一條龍的生意,兩個總是為他人療愈心傷的老人,卻背負著不為人知的傷痛……時代的喧囂入侵,島嶼上許多事情都變了,而南來的風依然溫熱潮濕,悼亡的迷霧與明日的微光也將恒久如常地同時降臨。

作者簡介

龔萬瑩,生于廈門鼓浪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碩士,曾為歐洲跨國企業品牌經理,現就讀于北師大與魯院聯辦研究生班。作品發表于《人民文學》《收獲》《十月》《鐘山》《西湖》《天津文學》《揚子江詩刊》等。

內容簡介

《世界盡頭的女友》是作家溫文錦的小說集,收入12篇短篇小說,作家通過豐富的想象力架構起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河童少女與人類少年的隱秘友誼、理發師和頭頂有紋身的顧客的心照不宣、貓咪對男女情感關系的敏銳感知……

溫文錦以樂隊經歷、電影寫作之筆融入小說寫作中,畫面感、音樂性強,場景氛圍突出,直有喚醒感官之力;筆下文字清麗如日劇般含蓄清冷、日常書寫如東南亞熱帶風暴般濃郁斑斕,人物變形充滿中國南方巫術、古典傳奇的奇妙想象,綜合具備亞洲多國氣息。

作者簡介

溫文錦,生于80年代,現居廣州。作品散見于《中國作家》《天南》《青年文學》《作品》等文學刊物。短篇小說集《人人都是謬誤家》發表于《獨唱團》。著有詩集《當菩薩還是少女時》,小說集《西貢往事》。小說《西貢往事》獲第五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三生》獲第七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

內容簡介

每個小城都有幾個“家喻戶曉”的美人。八十年代后期,“我”的故鄉有三個出名的美人:何麗、麗娜、紅霞。她們生而美麗,卻并未因此獲得命運的偏愛;她們給小城帶來了美的啟蒙與青春懷想,也招致人們的好奇窺探和流言蜚語。《美人》以中國北方小城美人的傳奇人生、系列故事,折射出自二十世紀末中國社會轉型以來的歷史巨變,追溯一代中國女性的獨特成長歷程及生命經驗,喚醒來自于樸素生命力的柔韌不折的女性力量。

作者簡介

張惠雯(1978-),祖籍河南。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現居美國波士頓。已出版短篇小說集《飛鳥和池魚》《兩次相遇》《一瞬的光線、色彩和陰影》《在南方》,散文集《惘然少年時》。曾獲新加坡金筆獎、首屆《人民文學》新人獎、華僑華人中山文學獎、《上海文學》獎、儲吉旺文學大獎、首屆曹雪芹華語文學獎大獎等多個獎項。

內容簡介

《搭薩》是福建青年作家林為攀的南方客家敘事中短篇小說集,收入《搭薩》《玲瓏七竅心》《思》《沙漏》《獨角鯨》《梵高馬戲團》等6篇中短篇。以活人木偶、戲班傀儡師、馬戲團團長、深海獨角鯨的寓言故事,營造南方風情的瑰奇異想氣質;以老無所依、畫地為牢的祖母、手握上海參賽資格卻無人帶路的學生我、愛上江湖游藝人的中學老師等視角身份,進入平民性的南方現實書寫,探究客家親族群落間的生存法則與秩序,以及當代人跨年齡跨身份的共性困境——渴望“出走”、卻無法“安頓”。

作者簡介

林為攀,90后青年作家。出版有長篇小說《追隨他的記憶》《萬物春生》《梧桐棲龍》和小說集《當一朵云撞見一張紙》《訓小說的人》等。入選2020年《小說選刊》與青委會聯合推出的“新銳小說家20強”。作品入選多種年選。

內容簡介

《三昧真火》為青年作家杜梨的中篇小說集,收入《大馬士革幻肢廠》《今夜痛飲慶功酒》等五篇。講述了躁郁癥少女的家庭尋貓經歷、海外幻肢科技公司的靈長類動物實驗室,遭遇扶弟之縛與緋聞網暴困境的北漂女歌手的嘻哈反擊,以及深陷西班牙幫派之爭的留學生、焦慮困窘的年輕作家等5個青年“熱燥”故事,書寫動物保護、科技倫理、性別平等、網絡暴力、幫派暴力等全球化現實議題,將是她作為科幻作家“落地、轉型”的開端之作。

作者簡介

杜梨(1992-),北京人,作家,譯者,英文碩士。作品見《人民文學》《花城·2021年長篇專號春夏卷》等,獲香港青年文學獎、澎湃·鏡相非虛構獎和“鐘山之星”文學獎、北京老舍文學院一等獎學金。出版短篇小說集《致我們所鐘意的黃油小餅干》、長篇小說《孤山騎士》。譯有帕蒂·史密斯回憶錄《白日夢》(與龍荻合譯)、菲利普·肖特《寵物醫生爆笑手記》第一、二部。

非虛構

內容簡介

袁凌以朋友的身份深入地介入到皮村文學小組,用客觀而冷靜的筆觸書寫參與和構成“皮村”的人:月嫂、家政、臨時工、售貨員、尋夢的藝術家、“已然成功”的管理階層,甚至是來皮村拍攝和寫作、意圖向外界展現皮村的人等。在這些人物的身上,我們能看到他們是如何安身立命,又是如何在沉重的生活里覓到文學的光亮。

作者簡介

袁凌(1973-),復旦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作家、特稿記者、媒體人,騰訊書院文學獎2015年度非虛構作家,《新京報》2017年度致敬作家,單向街2019年度青年作家。其作品曾獲2012、2013騰訊年度特稿和調查報道獎,南方傳媒研究兩屆年度致敬,入選三屆《收獲》文學排行榜,入選兩屆豆瓣年度好書、新浪十大好書及華文十大好書等。已出版《青苔不會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寂靜的孩子》《生死課》《記憶之城》《漢水的身世》等。

《眾神之河:從瀾滄江到湄公河》

內容簡介

1990年的夏天,詩人于堅第一次來到西雙版納,走向心儀多年的瀾滄江,他被河流的偉大和神圣震撼了。他在心中默默許愿,一定要把這條大河從源頭到出海口走上一遍。十三年后,詩人終于有機會揣著一本護照出境,開始他的瀾滄江-湄公河之旅,前后歷時多年,行程上萬公里。最后熔鑄出二十萬字的散文力作和一百多張攝影圖片,中間還穿插了許多詩歌,為讀者獻上一部圖文盛宴。

《巴黎記》

內容簡介

詩人于堅對巴黎的朝圣之作。1994年,年屆不惑的詩人第一次飛往巴黎,深夜抵達,他一直以為巴黎是一座璀璨的未來之都,可當黎明喚醒他時,他震驚了。全世界都在追求煥然一新,唯有巴黎巋然不動。這里依然是巴爾扎克的巴黎,雨果的巴黎,波德萊爾的巴黎,這里到處是歷史、時間、細節、包漿,這完全是一個舊世界,一個接納昔日什物、氣味的世界故鄉。世界日新月異,巴黎我行我素。二十多年的所見所思,詩人最后熔鑄成63段巴黎絮語,163張實地街拍,帶你漫游巴黎,尋找全世界的故鄉。

作者簡介

于堅,1970年開始寫作詩歌、散文、小說、評論至今。1980年開始攝影至今。1992年開始拍攝紀錄片至今。著有詩集、文集多種,紀錄片《同飲一江水》總撰稿。獲數十種詩歌獎、散文獎,在國內外多地舉辦攝影展。

內容簡介

《狐貍有九個想法》關注新疆的近百種種鳥獸魚蟲,這些動物分別生存于邊疆地區的雪山、沙漠、草原、濕地、森林、高山、湖泊和河流中,因所處地域獨特,故多有鮮為人知的傳奇,亦有不少與環境相融,并形成一致的生存法則。同時,它們與至今仍沿襲著游牧生活的牧民之間,構成互相影響、生死互依的生存狀態,從中可看到游牧文明在時光中的延續。而具體到每一種動物,則又可以看到它們獨一無二的秉性,以及在生存和精神向度上的獸類特色。

作者簡介

王族,原籍甘肅天水人,現居烏魯木齊,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在西藏阿里、新疆南疆等地從軍十二年,后進入新疆某出版社工作。出版有散文集、長篇散文、詩集、小說集、長篇小說等。有作品被譯為英、日、法、德、俄、韓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再版作品

內容簡介

須一瓜犯罪懸疑三部曲《烈日灼心》(原名《太陽黑子》)《雙眼臺風》《甜蜜點》再版合輯。

二十年公檢法記者、被譽為“中國東野圭吾”的須一瓜,借助新聞事件、政法案件深入,以一個個離奇錯綜的故事:一樁震動全城的水庫滅門懸案背后,三人十幾年的卑怯躲藏、無畏救贖與沉默真相(《烈日灼心》);公檢法內部兩股勢力為掩蓋舊案而角力較量,正如雙眼臺風過境、席卷全城(《雙眼臺風》);一個高爾夫天才女球童因村黑村霸而家破人亡的隱秘復仇(《甜蜜點》),追問現實和人生困境,揭示人性的復雜和自我救贖,以罪惡之暗與人性之光的反差與并存,震撼人心。

其中,根據《烈日灼心》改編電影深受當代影迷褒贊,獲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成為國產電影必看經典之一。根據《甜蜜點》改編電視劇正在制作中。

作者簡介

須一瓜,代表作有《烈日灼心》(原名《太陽黑子》)《致新年快樂》《雙眼臺風》等。曾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郁達夫小說獎、人民文學獎、百花文學獎,多部作品進入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

內容簡介

作家弋舟四次用一本小說集的方式來追憶剛剛過去的一年:丙申、丁酉、庚子、辛丑,在年復一年的記錄中,“人間紀年”系列也逐漸有了形狀。五年間,我們經歷了罕見的全球性流行病,感受著世界格局的復雜變遷,似乎每個人都冒著觸礁的風險,只有在新年鐘聲敲響之際才終于僥幸生還。弋舟在辛丑年寫下的這些故事,既有時事的余震,又有懷舊的回響,還有理解當下、展望未來的熱切目光。2024年《人間紀年》將以時間巡禮的形式與讀者見面。

作者簡介

弋舟當代小說家,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小說專業委員會委員,入選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歷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首屆朱自清文學獎等多種獎項。

內容簡介

為養家糊口,原本打著三份零工的男人方泉受人指引成為寺廟里的廣凈師傅。過上了僧人生活和現實生活交替的日子,逐漸喜歡上念經、打坐的生活。直到接受一座寺廟,成為住持,方泉萌生要擴大寺廟規模的野心,然而這樣,他就得真的出家。這次,方泉真的動心了。

作者簡介

張忌,著有長篇小說《出家》《南貨店》。“寫《出家》是見自己,寫《南貨店》是見眾生。”2016年其長篇小說新作《出家》一經出版,就被韓國出版公司高價拍下版權,于2018年初在韓國上映。2017年,張忌和著名作家格非、阿摩司·奧茲等共同奪得首屆京東文學獎。

內容簡介

20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宇文往戶突然辭世,其生前好友根據各種線索調查死因,一個龐大的帝國的秘密浮出水面,人類幾乎有了“永生”的可能。然而,那龐大的秘密,卻不只是“永生” 那么簡單 ,作為帝國對抗力量的“抒情詩”將在未來扮演極 其重要的角色,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緩緩掀開了一角……

“等你執掌這個龐大帝國,明白它十多萬員工的運作,看到這世上數十億人如同漫天星宿,看似毫無規律,實則精密地繞著帝國的‘主腦’旋轉、匯聚、奔流,你會明白,這是另一種抒情,與你的抒情實為人類之兩翼。現在,我們舉行一個倒計時儀式。倒計時結束,我希望聽到你的決定,聽到你告訴我愿不愿意執掌帝國,成為第二任國王。”

作者簡介

李宏偉,作家,詩人。已出版長篇小說《國王與抒情詩》《引路人》《灰衣簡史》《平行蝕》,小說集《暗經驗》《雨果的迷宮》《假時間聚會》,詩集《有關可能生活的十種想象》《你是我所有的女性稱謂》。獲《亞洲周刊》2017年度十大中文小說、第十屆春風悅讀榜“春風科幻獎”、第七屆郁達夫小說獎、第四屆徐志摩詩歌獎等諸多獎項。

人文、思想、藝術

內容簡介

中華文明史上,在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之間還有一個玄玉時代。在5000年前,玉文化先統一了長三角隨后統一了中國。本書從選取十余個史前的用玉中心,請13位學者為我們構建出中華文明誕生初期,玉文化的統治網絡以及玉如何成為中國人精神信仰的歷程,時間跨度長達萬年。最后以玉石之路探尋絲綢之路之前的中西交流大通道,中華文明正是在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中逐漸形成的。

主編簡介

葉舒憲,上海交通大學資深教授,文學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神話學研究院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出版基金評審組專家。

內容簡介

國際藝術評論獎于2014 年11 月首次在上海舉辦,如今已成為一項年度盛事。與同類獎項相比,該獎項幾乎可以說是最具開放性且受資助金額最高的藝術評論獎項,為當代藝術的評論及寫作提供極具吸引力的啟示。本出版物是該系列著作的第九本,作為該獎項的歷史記錄,亦是針對所規定年份內全球展覽及相關評論的編年史。該獎項同時立足于上海與倫敦,以中文、英文為投稿文章所用語言。

主編簡介

亨利·M.休斯(Henry Meyric Hughes),IAAC主席主編。

孫向晨,復旦大學,IAAC聯席主席。

第九屆本屆國際藝術評論獎由國際藝術評論獎組委會主辦,由復旦大學哲學院、上海民生藝術基金會、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愛丁堡藝術學院、國際藝術評論協會協辦,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CMBC)贊助,旨在推動當代藝術的獨立評論。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圖文并茂地展現了西方書籍設計500多年的歷史。從大名鼎鼎的尼古拉斯·詹森1471年在威尼斯印刷的書開始,到伊瑪·布2010年的新潮設計結束,選取的作品種類多樣且極具代表性:有工具書和藝術類書籍,有備受藏家追捧的珍本和經濟實惠的平裝書。故事從富人和精英階級才能接觸到書籍的時代講起,到平價版通俗作品的問世,再到機械化生產的時代,精美的書籍終于能夠批量生產,以滿足不斷增長的讀者群體,最后到后現代時期,限量印刷與奢華包裝再次成為受歡迎的標志。

主編簡介

馬修·羅蒙(Mathieu Lommen)阿姆斯特丹大學阿拉德·皮爾遜博物館平面設計與印刷策展人,曾在阿姆斯特丹大學講授設計史。他也擔任學術雜志Quaeroendo的主編、設計雜志Items的定期撰稿人。著有《布拉姆·德·多斯:字體與字樣設計大師 》(與約翰·雷恩合著,2003)、《約翰內斯·維爾梅爾獎:伊瑪·布》(2014)、《荷蘭字母:新的書寫和字母樣式》(2016)、《1:1還原揭秘赫爾穆特·薩爾登》(與卡倫·波爾德合著,2021),以及《字母標準:NEN 3225》(2023)等多部關于字體和書籍設計的專著。

內容簡介

《千年之色》是日本國寶級染匠吉岡幸雄的生活文化隨筆。吉岡幸雄結合自己染色工作的相關領域、所在地京都的風土,以及日本的傳統生活與文化,闡述了自己對染布工作的認識與心得,從中創造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溫故而知新”,并從自然與傳統植物染中悟出一種“尊和”“學古”“敬畏”“傳承”的工匠心得。吉岡在書中穿插了自己過往生活片段與趣味故事,讓我們在了解植物染色的相關知識與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著實能強烈地感受到作者對生活、對自然的那份感恩與珍惜。

作者簡介

吉岡幸雄,日本染匠、染織史學家、“染司吉岡”第五代傳人。1946年生于京都,畢業于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從事過編輯、廣告等工作之后,于1988年繼承家業。主要從事用植物染料、天然染料染色的工作(植物染色的工作),研究日本的傳統顏色與染織歷史。組織與古神社古寺院有關的國寶恢復工作。2010年獲得第58屆菊池寬獎。主要著作有:《日本的顏色詞典》《源氏物語的顏色詞典》《染制日本的顏色》《日本顏色漫步》《日本人喜愛的顏色》《顏色的歷史手帖》等。

內容簡介

一萬五千年前,大冰河時代結束,地表溫度升高,海平面開始上升,文明和所有的信史都在這段溫暖時期出現。這段時期又被稱為“全新世”,人類自此進入漫長的夏天……在全球性氣候災難日益頻繁之際,除了別的星球,人類還能往哪里逃?享譽全球的美國考古學家布萊恩·費根告訴我們:氣候變遷如何折磨并考驗人類,進而影響人類文明的興衰。

作者簡介

布賴恩.M.費根(Brian Fagan),當今世界頂級的考古學作家之一,國際公認的世界史前史權威。他是20世紀60年代非洲史領域跨學科研究的先鋒。自1967年開始,成為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的人類學教授后成為榮休教授,并開始專職于面向大眾寫作和講授考古學。他是《牛津考古學指南》(Oxford Companionto Archaeology)的主編,出版了多部有關非洲考古的學術專著,后因其在教育界和考古學界孜孜不倦的努力而獲得美國考古學會頒發的首屆公共教育獎。

內容簡介

西漢與康乾是對現代中國影響很深的兩個時期,作者以這兩段歷史發育、壯大和衰落的過程為主線,全景描繪了社會上升時期所特有的帝王英武、人才迭出、生產富足、開疆拓土的盛大氣象以及潛在的種種危機。書中既有對人性、歷史事件的剖析,也側重于從人口、經濟、環境的角度闡釋歷史,以權力結構與政治生態的長時期性變化為著眼點,探究歷史深層次的運行機制,以管理者視角重歷西漢、康乾從初創到鼎盛的盛世之路。

作者簡介

侯楊方,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中國人口史》(1910—1953年卷)、《盛世啟示錄》、《盛世·西漢》、《盛世·康乾》、《清朝地圖集》(多卷本)、《重返帕米爾:追尋玄奘與絲綢之路》、《征戰:大清帝國的崛起》、《治世:大清帝國的興亡啟示》、《名臣:大清帝國的君臣博弈》及《這才是絲綢之路:重抵歷史現場的行走》等。

內容簡介

孟暉的《花間十六聲》以《花間集》和部分晚唐、五代、宋代詩詞中描寫的十六種物件如屏風、枕頭、梳子、口脂等為線索,以當時的造型藝術(紙上繪畫、壁畫、飾品等)為參照,深入、充分、興味盎然地探究考證一千多年前中國女性生活的種種細節,盡力再現那個遙遠年代中的一角,有助于讀者了解、感受中國的古代社會生活,也有助于賞析和品味那意蘊豐富、褒貶不一的“花間詞”,從美學角度重新認識詩詞與當時人的生活。

作者簡介

孟暉(1968-),生于北京,達斡爾族。1987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本科學習,1990年肄業;1990年—1993年至法國留學;1994年—1998年在北京藝術博物館保管陳列部工作;曾在北京三聯書店做編輯工作,現為自由撰稿人。作品有長篇小說《盂蘭變》,隨筆集《維納斯的明鏡》《潘金蓮的發型》《花間十六聲》《畫堂香事》《貴妃的紅汗》《唇間的美色》《古畫里的中國》《花點的春天》及學術作品《中原女子服飾史稿》等。

內容簡介

過去的兩個世紀中,美國人來到中國,從洞窟、宮殿和畫商的密室搜刮藝術品,盜走了雕塑、墻板、家具、瓷器、繪畫等大量珍品,今天這些文物大多保存在北美的博物館中。這些“異邦魔鬼”盜寶者是否構成了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貪婪掠奪,抑或他們實則在戰火硝煙中為保存這批藝術品作出了貢獻?時至今日,這依然是不乏爭議的話題。作者查閱私人文件、歷史檔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憶錄,詳細敘述當時的美國人如何想方設法獲得中國藝術品的一段歷史,這些文物最終催生了中國古董市場在歐美的蓬勃發展,也激發了中國人依靠藝術市場促使國寶回流的努力。

作者簡介

謝林·B.布里薩克(Shareen Blair Brysac),藝術史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獲獎紀錄片制作人,美國《考古》雜志特約編輯,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國際先驅論壇報》《民族》《軍事歷史季刊》等報刊的撰稿人。

卡爾·E.梅耶(Karl E. Meyer),歷史學家,任教于耶魯和普林斯頓大學。曾長期擔任《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駐外記者和社論撰寫人,《世界政策雜志》編輯。他寫過14本書,包括有關文物非法交易的《被掠奪的歷史》《藝術博物館》,與布里薩克合作撰寫過《陰影下的競賽》《國王擁立者》。

END

編輯、排版丨邵雨婷

設計丨汪嬋、姜妍

原標題:《我也來自這荒野 | 2024大方新書預告之華語文學及人文思想藝術》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南县| 青田县| 博乐市| 杨浦区| 柳江县| 新巴尔虎右旗| 凌云县| 兴国县| 登封市| 军事| 恩平市| 牙克石市| 磐安县| 武威市| 新泰市| 博客| 茌平县| 博爱县| 广河县| 柳林县| 陇西县| 通许县| 乐安县| 洛宁县| 寿宁县| 桂阳县| 石阡县| 类乌齐县| 怀柔区| 五原县| 宁夏| 镇巴县| 屏东市| 舟曲县| 南川市| 文山县| 宾川县| 高尔夫| 寻甸| 且末县| 宜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