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格陵蘭冰蓋融化程度超先前估算,或將威脅洋流系統
研究人員在17日出版的英國知名科學期刊《自然》一篇論文中說,格陵蘭冰蓋1985年至2022年間融化的冰量比先前估算大約多出20%,這可能會威脅到有助于調節全球氣溫和熱量分配的洋流系統。

當地時間2023年8月12日,丹麥格陵蘭島,斯科茨比峽灣,一座冰山融化流出融水。視覺中國 資料圖
格陵蘭冰蓋是僅次于南極冰蓋的世界第二大冰蓋,因氣候變化逐漸萎縮。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先前對這個冰蓋的研究主要考察海平面以上部分的冰量變化,由此推算出1992年以來冰蓋減少了約5萬億噸冰,導致海平面上升約13毫米。
相比之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牽頭的新研究還關注到了冰川末端退縮情況,即冰川與海洋交匯處、主要位于海平面以下的冰量變化。研究人員通過分析1985年至2022年間近24萬張衛星圖像,推算出格陵蘭冰蓋減少的冰量比先前估算多約1萬億噸。
論文第一作者、噴氣推進實驗室冰川學家查德·格林說:“格陵蘭島周圍的變化巨大,處處可見,過去幾十年里幾乎每個冰川都在退縮。”
依據格林說法,由于比先前估值多出來的這部分冰本就存在于海洋中,即使融化也對海平面上升幾乎沒有直接影響,但仍可能產生間接影響。他認為,冰川末端退縮將使冰川加速“滑”向海洋、變薄,海平面以上部分融化得更快。
除此之外,格陵蘭冰蓋融化程度加劇,意味著它會向海洋注入大量淡水,這可能會削弱一個重要的洋流系統,即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這個環流又稱墨西哥灣流,是地球氣候系統的一個重要調節器,它將表層的溫暖海水從赤道附近運往高緯度地區,并將較冷的海水從深海運回赤道地區。
英國《衛報》援引多名研究人員的話報道,有人擔心,任何一個微小的淡水來源都可能成為引發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全面崩潰的“引爆點”,“擾亂全球天氣模式、生態系統和全球糧食安全”。然而,如今建立的海洋學模型尚未考慮到來自格陵蘭冰蓋冰川消融的淡水因素。另外,今后評估地球因溫室氣體排放多捕獲多少太陽熱量時,也需要重新考慮相關因素,因為“融化1萬億噸的冰需要大量能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