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林俊杰變林子祥?售票平臺吃相太難看
好不容易搶到票,付款后卻發現“林俊杰”變成了“林子祥”,還不支持退換?買演唱會門票也要“服從調劑”?近日,不少人遇到了這種情況,質疑是平臺“跳票”。對此,大麥平臺工作人員表示,已陸續與維權購票者取得聯系,同意為未核銷未現場觀演者辦理全額退款,但否認系統“跳票”。

平臺首頁林俊杰演唱會購票入口。

網友分享此前購買林俊杰演唱會變成林志炫演唱會的經歷。
事件發酵至此,“可退票”的結果是大家樂意見到的,但其過程顯然也折射出消費者維權之難、平臺吃相之難看,以及依然存在一些如鯁在喉的困惑。
比如,針對“跳票”,恐怕也不能任憑平臺自說自話,究竟存不存在違規操作,或許只有第三方管理部門介入調查后,才能給公眾一個權威且令人信服的答案。想來,如果真的不是“跳票”,平臺也不想這么不明不白地被消費者和廣大網友誤會,也應該積極尋求通過第三方調查來澄清自身。
去年8月,數百名消費者稱遭音樂節“跳票”,搶25號的票付款后變成26號。對此,大麥網、貓眼等平臺也是回應稱不存在“跳票”,一經售出無法退改。此類問題似乎陷入一個死胡同:消費者頻頻質疑,平臺屢屢否認,類似事件一次又一次發生。
據了解,在當天購票平臺首頁,專門設置了帶有林俊杰頭像的購票入口,點擊該窗口即可直達購票頁面。但是在該窗口的右上角,還有一行小字為“林子祥成都”。這也是平臺方和部分網友質疑購票者不慎點錯的重要依據之一。問題或許恰恰就出在這里。
一邊是醒目的頭像,一邊是小號的字體,這很容易讓人想起一些平臺慣用的視覺陷阱,類似的“埋坑”此前并不罕見。而且,兩場演唱會都是在成都,倆人又都姓林……當巧合太多了,人們就未免生疑,這是不是故意的?正如有網友吐槽,“搞這么小的字,跟熱銷票進行搭配捆綁,還說不是故意的,這誰能信啊。”
搶過演唱會門票的都知道,尤其是當紅明星的,拼的就是手速,能刷進付款頁面已經是萬幸,這個時候,消費者往往都是“掃一眼”馬上確認付款。這樣的消費場景和消費者心理,是不是也被某些平臺利用了?
更讓人懷疑平臺有故意之嫌的是,林俊杰的演唱會是在今年三月,而林子祥的演唱會就在此輪搶票后的第二天,留給消費者的“反應時間”很短,這也成了平臺拒絕退票的主要理由。也有消費者表示,自己付款后就發現不對,然后聯系客服,卻回復說下班了,結果第二天就“不能退票”了。
再退一步講,就算平臺是無意之失,那給消費者造成的誤導也是客觀的,至少有個購票通道設置不合理的責任,不該讓消費者承擔后果。大平臺都是靠大格局撐起來的,跟消費者耍小聰明,總是想著占消費者便宜,終究是把路走窄了。
尤其是,還有不少網友吐槽,并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坑,以前搶林俊杰的門票也變成過林志炫。這到底是平臺的疏忽大意和“巧合遇見了巧合”,還是某種慣用手法甚至行業性的套路?值得深究。
過去一年,是演出市場迎來復蘇的一年。各類演唱會、音樂節“井噴式”增長,消費者對此也報以極大的熱情。在這樣的背景下,平臺更應該懂得珍惜,對消費者真誠以待,堅守長線思維,努力提升服務品質,把演出市場的生態做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