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別人欠錢不還,如何通過法律手段追回債務?
本是講義氣借錢給好友解燃眉之急,誰料朋友借錢后卻“一借不復還”,若遇到他人欠錢不還的情況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今天我們邀請到北京市信之源律師事務所主任韓翔以案釋法,大家快來一起了解吧。
基本案情
原告劉某與被告王某雙方本系朋友關系。出于信任,2021年9月4日,被告以急需用錢為由,向原告借款50000元,原告通過微信向被告轉款90000元;2021年9月9日,被告又再次以急需用錢為由,向原告借款50000元,原告通過微信向被告轉款50000元,以上二筆共計140000元。原告多次向被告催要,被告總是以各種借口和理由推脫,拒不還款。
法院判決

經法院認真核對雙方微信信息和聊天記錄后認為:本案中,被告以急需用錢為由,兩次向原告借款,原告已通過微信轉款給被告,被告已收款。經原告多次討要,被告以各種借口為由拒絕還款。故原告與被告之間形成了債權、債務關系。由被告王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償還原告劉某借款140000元。
發生欠款糾紛,債權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糾紛:
協商解決。雙方當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進而解決糾紛;
調解解決。在有關組織(如人民調解委員會)或中間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礎上分清是非、明確責任,并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促使雙方當事人自主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
仲裁解決。糾紛當事人根據糾紛前/后達成的仲裁協議或合同中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由仲裁機構依法審理,作出裁決,并通過當事人對裁決的自覺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使糾紛得以解決;
訴訟解決。通過打官司解決,它指糾紛當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審理,作出判決或裁定,通過當事人對生效裁判的自覺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而解決糾紛;
申請支付令。債權人可以持債權憑證,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法院經審查符合條件的,會向債務人發給支付令,要求其在規定期限內支付借款,逾期不支付,可強制執行。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五條 【借款人返還借款的期限】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第六百七十六條 【借款人逾期返還借款的責任】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期利息。
律師提醒

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但親朋好友之間總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欠錢不還,甚至是故意有錢不還。對此,信之源律師建議您:不要抱著畏難的情緒,和對司法作不信任的猜測,而應該及時委托專業律師搜集有效證據,及時起訴到法院,保全對方財產,采取恰當的訴訟策略,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