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紅樓夢》里的臘八粥:古老而有情趣的風俗

2024-01-18 13: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臘八粥很值得一談,這里先引幾句原文,然后再講臘八粥的風俗故事。

林子洞里原來有一群耗子精。那一年臘月初七老耗子升座議事,說:“ 明兒是臘八兒了,世上的人都熬臘八粥,如今我們洞里果品短少,須得趁此打劫些個來才好。” 乃拔令箭一枝,遣了個能干小耗子去打聽。小耗子回報:“ 各處都打聽了,惟有山下廟里果米最多。”老耗子便問:“米有幾樣?果有幾品?”小耗子道:“ 米豆成倉。果品卻只有五樣:一是紅棗,二是栗子,三是落花生,四是菱角,五是香芋。”……

這個故事一開頭就充滿了生活、風土氣息,說得極為有趣。這一方面是曹雪芹的生花妙筆,一方面也是因為生活的情趣,惹人喜愛,因為臘八吃臘八粥,這本身就是一種古老而有情趣的風俗,作者所寫,正是來源于真實的生活的。注意這幾點:

一是“廟里”,就是說和尚廟里更重視熬臘八粥。

二是“米豆”,就是說臘八粥,既要有米,又要有豆,而且米貴多種,豆貴多樣,米、豆為主。

三是“果品卻只有五樣”,就是說臘八粥,果品不能只用五樣,還要多有幾樣才好。“卻只有”,嫌其少,不足也。

以上三點可以說是熬臘八粥的綱要。因為臘八粥是粳米、糯米、赤豆、蕓豆再加八種果料熬成的,首先是和尚廟中為供佛而熬的,然后才普遍到一般家庭里。這是很古老的一種節令食品了,早在宋人筆記《夢粱錄》、《武林舊事》中就有記載。據《永樂大典》摘抄元人《析津志》云:

是月(舊歷十二月、即臘月) 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紅糟粥以供佛,飯僧。都中官員士庶,作朱砂粥,傳聞禁中亦如故事。

這說明元代就以臘月初八為臘八,在這一天煮臘八粥供佛飯僧了。但在宋代吃臘八粥的日期與后來則稍有不同。《日下舊聞》引元人孫國敕《燕都游覽志》云:

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然宋時臘八,乃十月八日。

這是說宋時臘八和元以后的臘八在日期上小有差異。按,臘八本是臘月,怎么會在十月呢?可能佛家另有說法,因為和尚有“僧臘”的說法,從受戒出家的日子算起,計算年令。這宋時以十月八日為“臘八”,或者與此有關。不過我們不去考證這個,只是說“臘八粥”。這段記載說“以米豆雜成之,品多者為勝”。這就更證實《紅樓夢》中所說“果品只有五樣”,是極言其少也。那么多少才不少,才比較符合標準呢?世俗習慣,喜歡湊數,“八”才夠上標準數,臘八嘛,沒有“八樣”,哪能夠上臘八的標準呢?如果十二樣,那就更好,可以上譜了。劉若愚《酌中志》記臘月故事云:

初八日吃臘八粥,先期數日,將紅棗捶破,泡湯,至初八日,加粳米、白米、核桃仁、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戶牖園樹井灶之上,各分部之。舉家皆吃,或亦互相饋送,夸精美也。

這是明代吃臘八粥的情況。在清人著作中,關于臘八粥的記載就更多了。富察敦崇氏《燕京歲時記》云:

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即糯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加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 即葡萄干),以作點染。切不可用蓮子、扁豆、薏米、桂元,用則傷味。每至臘七日,則剝果滌器,終夜經營,至天明時,則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

富察敦崇這段文字介紹臘八粥十分詳盡。第一是米、豆、果料極為齊全,白糖、紅糖如算一樣,則共十六樣之多,即生料八種,熟料八種,都是“八”,符合臘八“八寶”之數。因為這種粥,臘八日叫“臘八粥”,平時則叫“八寶粥”,所以配料都有八樣之外。所說第二點是“經夜經營,天明即熟”。這不禁喚起許多人童年的記憶,是十分美妙的。做母親的催孩子早點睡,說道:“快睡吧,明兒早點起來喝臘八粥;太陽一出,再喝,要紅眼睛哩……快睡吧,乖孩子!”

這樣,便帶著甜蜜而溫暖的憧憬入夢了,一大早,起來,吃這碗一年一度的香甜而美妙別致的臘八粥,這種生活的情趣,不是也像西方兒童在睡夢中等待圣誕禮物那樣地美好嗎?

第三點說的“分饋親友,不得過午”,這也是極有情趣的禮物。北京過去有一種“綠盆”,是一種上了綠琉璃瓦釉子的瓦盆。有的人家,用這種盆,盛上紅艷艷的臘八粥,上面用雪花綿白糖灑成“壽”字、“喜”字、“福”字等等,再灑上一點青絲、紅絲。如此,亮晶晶的綠釉器皿,紅艷艷的粥,雪白的糖,鮮艷的青絲、紅絲,相映成趣。因為粥很稠,稍一冷卻,表面就結成皮,所以白糖不化,能夠達到很好的藝術效果。這樣的食品,送到親友家中,充滿了歡樂的藝術生活情趣,卻毫無庸俗、雕琢的富貴氣息,這才是真正的色、香、味、形、器,五美兼備,又有豐富情趣的精美食品。

不過富察敦崇所說臘八粥中不宜用蓮子、扁豆、薏米、桂圓等,“用則傷味”的說法,據我所知,其說似不盡然。桂圓肉一般是不放的,放了稍有苦味。蓮子、薏米仁都是可以放的,而且很講究放這些。有的還放芡實(即雞頭米)。在同時人震鈞的《天咫偶聞》中,就記有芡實。可見《燕京歲時記》之說,也并不盡然。

在清代皇宮中仍然繼承了明代的傳統,十分重視臘八日吃臘八粥。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有一首《臘八粥詩》,收在《養正書屋全集》中。詩是七古,從詩來說,自然不是好詩。但作為史料,亦可見舊時風俗和宮廷生活之一斑,這和《紅樓夢》中所寫的皇親貴戚的侈糜生活風尚是很有關系的。現引在下面:

一陽初復中大呂,

谷粟為粥和豆煮。

應節獻佛矢心虔,

默祝金光濟眾普。

盈幾馨香細細浮,

堆盤果蔬紛紛聚。

共嘗佳品達妙門,

妙門色相傳蓮炬。

童稚飽腹慶升平,

還向街頭擊臘鼓。

從詩中可以看出,重點是說臘八粥是佛教的食品,是清素的。但流傳至民間,在一般家庭中,已失去它佛教的意義,成為一種歲時節令、富有生活情趣的精美節日食品了。但在宮廷中,它的宗教意義還是很重要的,而且還有政治意義。清代《京都風俗志》說:“黃衣寺僧,亦多作粥。”所說“黃衣寺僧”就是喇嘛。清代大概自曹雪芹寫《紅樓夢》時代,雍和宮喇嘛就按定制在臘八日用特大銅鍋熬臘八粥了。《光緒順天府志》記云:

臘八粥,一名八寶粥。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宮熬粥,定制,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其粥用粳米和糖而熬。民間每家煮之,或相饋遺。

《燕京歲時記》也記云:

雍和宮喇嘛,于初八日夜內,熬粥供佛。特派大臣監視,以昭誠敬。其粥鍋之大,可容數石米。

從這兩則記載中,可以看出,清代宮廷對于臘八粥多么重視,還要派大臣監視熬粥,現在想起來,似乎是很滑稽的事了。但要想到當年那許多喇嘛,準備果料,圍著那可容數石米的大銅鍋,在燈籠、油燈盞的照耀下,忙亂著熬粥,穿貂褂,帶朝珠、大紅頂子、海龍暖帽的大臣隆重地在旁邊監視熬粥,這種矇眬的歷史畫面,不是具有十分神秘感的嗎?

《紅樓夢》(四大名著 名家點評),曹雪芹、高鶚 著,脂硯齋、王希廉 點評

正因為清代宮廷十分重視臘八粥,所以影響所及,在皇親貴戚家中,在北京民間,也都特別重視臘八熬臘八粥。同樣臘八這個節日,在江南的重視程度,就遠遠不及北方,不及北京。江南民間,臘八這天,不一定家家都熬臘八粥,而在北京,一般人家,卻是十分講究這個的。而且一般人很少有不愛吃臘八粥的。這也就是寶玉編這個故事的生活基礎,是與當時風俗密切相關的。“庚辰本”在“世上人都熬臘八粥”一句旁,有“脂硯齋夾批”云:

難道耗子也要臘八粥吃,一笑。

這一條不知是否真的“脂批”,但客觀上耗子也肯定愛吃“臘八粥”的,因此故事似乎是瞎編的,而耗子愛吃臘八粥,卻是真實的。因此這一問、這一笑,也可以說是“一笑”了。

(上文摘自《紅樓識小錄》)

《紅樓識小錄》

鄧云鄉 著

簡體橫排

32開 精裝

978-7-101-10370-0

59.00元

鄧云鄉與魏紹昌、徐恭時、徐扶明并稱“上海紅學四老”。紅學家鄧云鄉先生從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小物說起,將因年深歲改,今人已難考實的許多事物加以描述,仿若一座別致的博物館。作者以小識大,匯釋難懂之物、費解之事,包含經濟、交通、民俗、工藝、營造、園藝、飲饌等方面,將《紅樓夢》細展于讀者面前。

《鄧云鄉紅樓系列四種》

鄧云鄉 著

978-7-101-16467-1

226.00元

鄧云鄉關于《紅樓夢》的著作主要有四種——《紅樓風俗譚》絕不只談風俗,《紅樓識小錄》也絕不限于“識小”,內中涉及政治史、制度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等,既有微觀歷史,也有歷史大背景。《紅樓夢導讀》則是教沒讀過的人怎么讀,教讀不出感覺的人怎樣讀得津津有味。《紅樓夢憶》則是其追憶當年拍攝《紅樓夢》電視劇的趣聞瑣事。

原標題:《《紅樓夢》里的臘八粥:古老而有情趣的風俗》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白县| 封开县| 色达县| 大姚县| 武义县| 贵定县| 平谷区| 嘉兴市| 汝城县| 万山特区| 克拉玛依市| 卫辉市| 灵台县| 云安县| 南木林县| 顺义区| 和田市| 子长县| 仁寿县| 佛坪县| 开平市| 永川市| 蓬安县| 驻马店市| 沅江市| 襄城县| 石台县| 龙游县| 吴忠市| 陕西省| 莱州市| 全南县| 林甸县| 左云县| 托克逊县| 宣威市| 徐汇区| 凤山市| 道孚县| 林口县| 华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