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數字復活女兒后,他困在“電子父親”角色里

2024-01-18 11: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文 | 呂煦宬

編輯 | 毛翊君

現實版《尋夢環游記》

11歲女孩一頭短發剛過耳朵邊,眼睛彎成月牙,在柜臺前挑墨鏡。鏡頭后,一個男人的聲音問她:“你都花了錢啊,一點不留了?”女孩抬起頭,東北口音很濃:“還剩兩塊錢,請你吃雪糕!”

冬哥不記得跟女兒雨婷的這個場景了。翻出這段視頻后,他在單位廁所待了很久才緩過神。從沈陽到深圳,搬了好幾次家,那個墨鏡已經不知道在哪里。他隔著屏幕看女兒,感覺她說話時眼睛里冒著光,想起這錢還是她當年在家洗碗攢下的。

●雨婷為冬哥買墨鏡。源自短視頻截圖

2002年,雨婷7歲時,冬哥花了近8000塊,買下一臺手持DV,想記錄女兒成長。他常把攝影機擺在手邊,待機抓拍。女兒在電腦前歌唱,被媽媽抱在懷里,一家人逛商場……直到她13歲,細碎的日常影像積累了近200G。

為了保存它們,冬哥學了轉碼技術,每拍完一卷錄像帶,就上傳到電腦,按年份分類整理,還買來硬盤備份。他想過,等女兒到了中年,可以把這些視頻拿出來,當作禮物送給她。

但20年后,他再打開這些素材,剪出34秒短視頻發到社交平臺時,雨婷已經因意外離世半年,生命停留在27歲。他起了個標題:“女兒往事記錄——傾其所有買父親節禮物”,8000多人點了贊,很多評論說,為雨婷的懂事落淚。

那半年里,冬哥和妻子把雨婷的衣物捐了,重新買家具,挪動布局,怕在家里看見女兒的痕跡。他甚至跟妻子提議再生一個,“希望雨婷能轉世回家。”去年六月,臨近雨婷生日,做視頻紀念女兒的念頭冒出來,靈感來自他們一家三口一起看過的電影《尋夢環游記》——里面有句臺詞,“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冬哥先發了條視頻,集合雨婷從嬰兒到身穿工作服的照片,標著年份閃過,配了首《親愛的小孩》,底下寫:女兒想你了,愿你在天堂一切安好。在雨婷離世前一個月,賬號還更新過一家三口去公園玩的場景。冬哥原本打算退休后多給家人拍照,還約好每年一起去一個國家旅游。

之前,賬號只有熟人關注,這條視頻忽然吸引來不少陌生網友。他們把這些照片認作愛的證明,在評論區寫:“我連一張小時候的照片都沒有,這個爸爸真的好愛他的女兒啊。”類似反饋讓冬哥繼續整理影像,把賬號簡介改成了“分享天堂中的愛女海量視頻和照片,影像復活女兒成長歷程!”

更多家庭場景展開,不少留言說,這近乎是一個完美的“六邊形家庭”:冬哥在航空公司做地勤,妻子是中學老師,夫妻倆工作體面,收入穩定,愿意花錢給女兒戴牙套、學鋼琴,雨婷也總能穿著當下時興的衣服,發型時髦。

他們拿著放大鏡尋找這對夫妻的寵女細節:去寄宿學校前,雨婷被媽媽捧著臉囑咐生活細節,而非操心成績;雨婷在家大聲唱歌,在地板上打滾跳舞……這些都被看作是家庭氛圍民主、父母愛孩子的表現。有人說,自己小時候沒有大笑的自由,因為家人教育她“女孩要有女孩的樣子,不能不三不四的”。

最常被提到的,是冬哥和雨婷的父女關系。在發出來的視頻里,父女兩人在床上互撓癢癢,還有雨婷17歲時坐在冬哥腿上,兩人摟著拍照。不少人流露出羨慕,“我10歲的時候坐在爸爸腿上被推開了,以后再也沒坐過”“真的是捧在手心長大的女孩”……冬哥公開說,雨婷直到20多歲,還是和他這樣親密。

●冬哥短視頻下的留言。源自賬號截圖

這在一些人眼里是稀有的。更新半年后,冬哥發了近150條和雨婷相關的視頻,賬號粉絲一下從原來的幾百人漲到14萬。粉絲會說出自己父親的缺位,有人被動疏離,有人主動斷親,冬哥成了他們心中理想父親的模樣。

雨婷孝順、活潑、情緒穩定的一面,都被網友歸功于“擁有幸福的原生家庭”。他們感慨,冬哥在影像記錄并不方便的年代,多年如一日地記錄,看得出他對女兒的愛,稱贊他是一個“偉大的父親”。有人表達羨慕,“請問朝哪個方向磕頭,下輩子能投胎到這樣的家庭?”

有媒體捕捉了這個故事——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意外失去獨生女,將其稱為現實版《尋夢環游記》。后來,一個女孩公開說,自己和冬哥的女兒同名,而她在24歲時失去了父親。她和冬哥私聊后,感到惺惺相惜,說冬哥讓她以后叫他爸爸。

冬哥對教育沒有研究,講到自己出身在一個嚴肅的軍人家庭,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傳統,定期要開家庭會議。有了雨婷后,他只想著要和父親“做到相反的效果”。沒想到關注的人一直增加,應粉絲要求,他在短視頻平臺開通了粉絲群,密集的互動讓事情朝另一個方向展開。

陰溝里的老鼠

“我就像陰溝里的老鼠一樣羨慕著雨婷這樣的家庭。”去年底,一個剛進群的女孩程曉發了條消息。她是陜西一名小學老師,無意中刷到冬哥,感覺雨婷的生活像鏡子一樣,映出她的缺失。

程曉也是家里的獨生女,但小時候家里來客人,媽媽會把她藏到臥室,不讓她見人。現在她31歲,媽媽還吐槽她長得胖,不好看。爸爸沒來由的暴力更是童年陰影。扇耳光、打裂手骨,她至今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被打。她從冬哥夫妻看孩子的眼神里,讀出從未感受過的愛意。

粉絲群里集聚著“程曉們”。冬哥說,有不少來自單親、重男輕女家庭的女粉絲,大部分是90后,重則經歷過家暴,輕則忍受著父母的打擊式教育。“謝謝你冬哥,你的視頻彌補了我破破爛爛的青春期。”程曉在群里說。

有個青島的90后女孩,家里3個姐姐,只有大姐被父母留在身邊。她不滿9天就被送到別處,生活質量全憑運氣,住姑姑家時,她被踹斷肋骨,腦袋上也縫了好幾針。后來,她考到一所二本院校。她幻想過,如果能有一個更好的家庭環境,自己或許會更優秀。得知女孩是被家里扔出來的,冬哥在群里說,“早知這樣都把你們撿回家。”很多粉絲接著話茬,說“冬哥好暖”“冬哥也可以撿我”。

也有人在社群里找到價值感。抱著想幫助失獨家庭的想法進群后,李清每天都會和冬哥互動,問他幾點上班,什么時候睡覺,周末怎么安排,“陪他聊天,讓他開心一點。” 冬哥漸漸記住了她,知道她是護士,來自呂梁。

在她印象里,父母總在為生計奔波,就算在家里也都各忙各的。只有弟弟生病時,全家人會一起外出尋醫。李清是長女,弟弟比她會念書,上了大學,現在是體制內的公務員。她自認為不是讀書的料,19歲從衛校畢業后,在當地鄉鎮醫院當了十年臨時工,工資一直在1500元上下。被群友科普后她才知道,自己都沒有到達山西的最低工資標準。

工作沒有晉升空間,生活上也不算如意。年近30,相親無果,同齡朋友都陸續成家立業,發小也留在外地工作,她感到孤獨。一個人待著時,就刷短視頻,她覺得是出于同情,會關注失獨家庭,比如章瑩穎父親。但她又說,那個直播間氛圍太凝重了,不忍心看,粉絲群里也沒人說話,死氣沉沉的。

后來她喜歡上冬哥的視頻,說是被他的樂觀感染。熬夜睡不著,她就反復刷,有半年時間,冬哥賬號都在她訪問列表的榜首。進群后,她什么話題都能插上一嘴,表現出和現實中完全不同的社交能力。有人開玩笑:“冬哥不出現,你就不會出現。”

她曾看到有人討論雨婷的死因,有的說是車禍,有的說是因為抑郁癥。李清很生氣:“這么開朗的一個姑娘,怎么可能?” 像追星一樣,她會在冬哥視頻下回擊:“別瞎說……你們又沒有看見,你們怎么知道。”

群里人鬧騰時,冬哥會@李清,“來給他們打一針。”見冬哥拿自己逗樂,李清很欣慰,認為自己有幫到失獨家庭走出陰影。李清反復說,她加群不是為了彌補缺失的親情,更多的是想演好“電子女兒”的角色,讓冬哥開心。

李清還找到冬哥妻子的賬號,私信她,問她什么時候下課,吃飯了嗎,關心她的日常。冬哥的妻子不在群里,大家管她叫“崔女士”或“崔老師”,帶著尊敬的意味。有個群友見過她,在一次冬哥夫妻接受采訪的時候,看見她當時制止了小區里要亂撈池塘魚苗的人,覺得她比較嚴肅。

后來,群友邀請崔女士進群,她拒絕了。但群里不時會提起她,比如有人問起家里誰做飯,冬哥會說妻子下班晚,都是他做。群友張昊楠記得,有一次冬哥還講到,自己在應酬前把飯做好給妻子,才出門。這令張昊楠對冬哥更有好感,認為他既是個好父親,還是稱職的丈夫。

●冬哥和群友聊日常。源自微信截圖

張昊楠是少有的男粉。在群里,男性占比不到一成,偶爾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多是在潛水。最初吸引張昊楠的,也是雨婷得到的父愛。相比他父親常年在外做批發生意,他羨慕雨婷無論是生病還是過生日,都有父親陪在身邊。

去年八月,他關注了冬哥,那時賬號粉絲只有6000多。對失獨家庭的關心讓張昊楠想了解更多,加入抖音粉絲群時,那里還只有100多人,話題多和雨婷相關。有人問冬哥如何走出傷痛,也有剛做父母的人向他打聽育兒經。

常有人傾訴原生家庭的煩惱,或者詢問他建不建議考公。張昊楠覺得冬哥是個熱心腸,有次聽說他在忙著接失獨家庭的求助電話,后來還給和張昊楠一樣在深圳工作的七八個群友拉了一個小群,邀請他們有空線下見面吃飯。

對于失獨的問題,冬哥幾乎都會回答。張昊楠感到意外,他本以為這個父親會因為悲傷,忌諱談女兒的事。不過,一旦觸及雨婷去世的具體原因,冬哥就會避開。時間久了,大家也都不再過問。

慢慢地,群里談論的焦點倒向冬哥。有人開始每天和冬哥說早安、晚安,問他幾點上班,吃沒吃飯。冬哥也會主動分享生活,到飯點“曬飯”,把遛狗的視頻發到群里。后來,粉絲們掌握了冬哥的作息,到點就主動問他:今天遛狗了嗎?

抖音群里每天能有上千條消息,占了張昊楠手機很多內存。去年10月,有人提議建微信群,更方便聊天。陣地轉移后,又有人覺得該起個名字,看這氛圍,就叫“家有兒女”。再有新人進來,打招呼時會自稱是冬哥的“新閨女”。

丫頭

這個月,“家有兒女”開了二群,粉絲加起來近千人。不知道什么時候起,有了新人“爆照”的群規。張昊楠也被冬哥喊過,一開始他不太情愿,想保留隱私。后來群友慫恿,他想想又覺得,不過是長輩了解晚輩的途徑而已。再來新人,他也跟著起哄。

冬哥解釋,“爆照”只是一種打破尷尬的聊天方式。一次,有新人進群后很疑惑,他回復:“爹都不知兒女啥樣哪兒行啊。”他把自己當作群里的大家長,認為粉絲加群是為了體驗他們家的氛圍,這是在延續對女兒的方式來對待群友。

●冬哥在群里讓新人“爆照”。源自微信截圖

雨婷上小學時,他們一家三口會在跨年夜圍坐一起,表演節目,吃零食聊天。去年12月底,他在群里招呼“電子兒女”們也搞一場。很多年輕人發了唱歌跳舞的視頻。冬哥也發了一個,他穿著背心、短褲,頭戴米妮的頭箍,跳小天鵝舞。他和大家說,這是他趁妻子外出,在家自拍的,“不讓她看。”

他叫群里的女孩“丫頭”,認為這比“美女”親切,還會帶上每個人的地域,比如山西的叫“晉丫”,欽州的叫“欽丫”。還有粉絲因為長得像劉濤,被他叫做“濤丫”。冬哥說,雨婷還在的時候,他就會給她起各種昵稱,有時叫她“小美妞”。

粉絲夸他是“起名鬼才”,有人直接把群昵稱改成了冬哥起的名字。但群友發現:“只有女生冬叔才給起名字的,男生沒這待遇。”去年冬至,知道冬哥在包餃子,有人問:缺人吃嗎?冬哥說:缺一個女兒。男粉絲追問:缺兒子嗎?冬哥說:不缺。

除了在群里寒暄,男粉張昊楠很少和冬哥私下溝通。少有的幾次,都關于管理聊天群的事。據他觀察,把冬哥看作“電子父親”的也都是女生,而他就不會。他覺得,是因為冬哥從未掩飾對“女兒”的偏袒,讓一些女性獲得了現實中少有的偏愛。

有人笑冬哥太直白,冬哥回復:我們女兒控就是公開的。同樣公開的故事是,妻子懷孕時,冬哥就想要個女孩。原因說不上來,他認為東北一貫重女輕男,小時候他跟姐姐鬧矛盾,父親總先指責他。有了雨婷后,冬哥說女兒要富養,不希望她長大后“被一頓肯德基騙走了”。

●2003年的跨年家庭晚會。源自短視頻截圖

群里稱呼冬哥“冬爸”,或是直接喊爹的,大部分是女孩。有時粉絲會@他:“爹,你閨女嫁不出去了。”冬哥安慰說:“爹養你一輩子。”她們也會向他求夸贊,“@冬哥,心情不好,夸我幾句”,大家復制一樣的話術排隊。

有個女孩在生日那天,給冬哥私信了一張自拍,“好看嗎?”冬哥回復“好看”,女孩感到滿足。從自己爸爸那里,她只會得到“好看什么,就會弄這種”。長期打壓下,她拒絕和爸媽分享生活,朋友圈也屏蔽了他們。她每天都會在群里和冬哥聊天,私信他搞笑視頻,“我喜歡他,就是喜歡他能跟他女兒處成像朋友一樣,我覺得這種父母是成功的。”

很多粉絲反復這么夸他,留言、群里、私信,都說他怎么這么好啊。冬哥也有意要滿足“電子兒女”的期許,做他們眼中理想的好父親,認為以此提供情緒價值,似乎是一種“粉絲服務”。

有天,一個女孩@他,說自己翻完了當天的聊天記錄,發現“冬爸一點都不想我”。冬哥立即安撫說:“想想想。”還有粉絲在群里說冬哥妻子身材好,引發了她的身材焦慮。冬哥跳出來“拍了拍”她,說“你也好”。

護士李清有次在群里問冬哥今天穿了什么。得到回答——半袖體恤,明天準備穿褲衩,她又打趣:有本事穿褲衩上班。冬哥說不行,這相當于你穿比基尼給人家打疫苗。群里一陣爆笑。

電子父親

冬哥每天都會打開群聊,去年10月,他在里面感嘆:“失去一個女兒,得到這么多和女兒同齡的兒女,何德何能。”還說,看著群里的兒女們刷屏聊天,“一年以來從沒心情如此好過。”

電子兒女的存在讓他感到安慰,“起碼有件事干,群里的人跟她(雨婷)差不多大,跟她說話、想法差不多嘛。”他還把一個失去了丈夫、女兒的中年女人拉進群里,告訴她“這些都是你的兒女”。但沒過幾天,冬哥就發現她退群了。摸不清原因,他猜,可能對方覺得沒意思,“大家都是奔著我,也不是奔著她。”

隨著粉絲增加,“家有兒女”快要開三群了。有粉絲提醒冬哥,有了新兒女后要“雨露均沾,不能喜新厭舊”。還有人說,等冬哥的二胎出生后,就會有上千個電子哥哥姐姐了。

其實,雨婷13歲之后,去寄宿學校上高中,待在冬哥夫妻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一周回一次家,有時放假也出去和同學玩。冬哥的記錄也越來越少,開始傳短視頻后,他才重新撿起那臺DV。

DV已經壞了,他跑到華強北,花了幾百塊讓人把最后一盤帶子倒出來。他一直說他們家的關系親密,可女兒每次從學校回家,就拉著他妻子嘰嘰喳喳聊天,具體聊什么他都不清楚了。

和冬哥聊起他們一家從沈陽南遷深圳,雨婷是否不適應時,冬哥立即否定:只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雨婷就是快樂的。過了一會兒,他又有遲疑,說也許有煩惱吧,“可能女兒跟媽媽更親,跟媽媽說了吧。”

冬哥始終覺得,雨婷是戀家的。他回憶,學西班牙語的雨婷更好的去向是到北京,做外交方面的工作,但雨婷似乎沒有想過離開深圳,考了當地的國稅局,周末幾乎都回家。在家時,雨婷喜歡打王者榮耀,冬哥不明白為什么她要“抱著手機嘰里呱啦喊,也不知道跟誰說話”。

冬哥沒加過雨婷的微信,和女兒的交流都是在家庭群里,比如“什么時候回來”“回不回來吃飯”。崔女士加了女兒,但也看不到她的朋友圈,為此還和女兒鬧過脾氣。冬哥卻說,這很正常,沒什么大不了。

這件事他也在群里主動說起過,粉絲們先是驚訝,然后夸他是一個前衛的父親。有人劃重點——一家人的聊天都在群里進行,意味著這家人關系很好,沒有秘密。后來,還是從網友那里,冬哥才知道,雨婷在一個視頻里唱過的歌是周杰倫的《七里香》,還看到從沒見過的視頻——雨婷工作后用西班牙語在大會上朗誦。

發視頻半年來,冬哥越來越考慮網友的感受。最初,他打算按雨婷從小到大的順序發,但他現在想,要是有路人點進來,只能看到雨婷小時候的模樣,就開始穿插上傳雨婷長大后的視頻。他也在意視頻的完播率,“時間太長沒人愛看”,把每條視頻控制在一分鐘以內。

每次發完視頻,他會在群里招呼大家去看。去年十二月,冬哥又開了小紅書賬號,賬號粉絲過百時又在群里發了消息,還會觀察賬號的粉絲畫像。他給夸贊他們家庭氛圍的評論點贊,回復那些夸自己會當父母的評論。張昊楠記得,冬哥還曾經把一個“特別會夸,文筆特別好”的女粉絲拉到了群里,說群里就需要這樣的人。

●冬哥點贊回復網友的評論。源自短視頻截圖

張昊楠對冬哥的信任來自于,他多次保證絕對不會開直播帶貨,用雨婷賺一分錢。目前為止,這份承諾讓很多人安心,粉絲們仍視他為“電子父親”,而非賺取流量的博主。

“家有兒女”一群的群主Mary記得,剛開二群的時候,沒多少人說話,冬哥私信她讓她找幾個人活躍群聊。Mary沒有多想,她相信冬哥說的:群里大家說的話,雨婷都能看到,如果大家都不說話,那建群干嘛呢?不過多數時候,群友們分享日常、聊八卦,開冬哥的玩笑,并非都和雨婷相關。

我曾向冬哥提出,想和他妻子崔女士聊聊。他告訴我,“做了半天工作”,她還是不愿意,“她一直不想說,怕提及這些吧,畢竟女兒(以前)一直寸步不離。”崔女士接受過一次出鏡采訪。最終受時長限制,那部分被刪減了,成片中只看到冬哥以一個失獨父親的身份出現,講述對女兒的思念。

一次,群里有人問冬哥,會不會給妻子看聊天記錄。冬哥說,不給。他們各自都有密碼鎖,彼此不過問。有粉絲聽后調侃:“你也有秘密。”冬哥回答:“當然。”他還說到,這些發出來的短視頻也不會事先跟妻子商量,“她和你們都是同一時間看到。”

他偶爾和妻子聊起群里一些印象深刻的人,比如那個被重男輕女家庭棄養的女孩。他說,妻子沒有太大反應,“能說啥,她也不認識。”但他沒想過把妻子拉進群。前不久有群友想約見他們夫妻倆,冬哥替妻子拒絕了,說“她社恐”,打算獨自赴約。現在,他單方面講,如果以后二胎出生了,“出于生活壓力所迫,有可能會(直播)吧”。

去年冬至,冬哥給群里的“兒女們”曬餃子。視頻里,包好的餃子快占滿一個蒸籠,冬哥吐槽包得不好看。崔女士沒停下手中的活兒,正用湯勺刮干凈盛肉餡的碗,做收尾工作,看著冬哥舉起手機拍攝,她問:“你又給誰照呢?”語氣有些不耐煩,冬哥直截了當地回答:“群里啊。”

(文中李清、張昊楠、程曉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著作權歸屬極晝工作室,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聲明除外。

- END -

原標題:《數字復活女兒后,他困在「電子父親」角色里》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宁化县| 太湖县| 邹平县| 海伦市| 沙田区| 上犹县| 保靖县| 两当县| 翁牛特旗| 南京市| 正宁县| 班戈县| 灵丘县| 长春市| 巴塘县| 祥云县| 新化县| 安国市| 曲阜市| 龙陵县| 隆化县| 大荔县| 昆明市| 大姚县| 邹城市| 天柱县| 汾西县| 吴堡县| 日土县| 砀山县| 宽城| 寿阳县| 南华县| 获嘉县| 崇信县| 保山市| 宁安市| 璧山县| 遂川县| 分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