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視頻|邵永海:網絡,為人們內心追求語言的創新性創造了空間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語言學家郭錫良先生的《漢字知識》一書,出版四十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為什么?本期視頻,我們邀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永海來談談這本書,以及與之相關的漢字的知識。
郭錫良先生的經典著作《漢字知識》出版近40年。您認為,這書能常銷至今的原因有哪些?
在這本書(《漢字知識》)里面,郭老師差不多把圍繞漢字和漢語的很多有爭議的問題都納入討論的視野,不回避這些有爭議的問題。他不僅提出這些問題,而且給出自己的回答,做了簡明扼要的論證。在這樣一部很小篇幅的著作里面能夠做到這一點,應該說是很不容易的。正因為這個原因,如果要講到兼顧全面和深入、兼顧專業和通俗等等這樣幾個不同的方面,能夠兼顧得非常好的,直到今天,這本書(依然)是首屈一指。所以它能夠從1981年出版,一直到今天暢銷不衰,不能不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當然,怎么樣把每一個領域的知識講得準確,這本書也是做得非常好。

《漢字知識》,郭錫良/著,北京出版社,2020年9月版
郭先生在《漢字知識》中認為,甲骨文大都是商王朝當時占卜吉兇的記錄,他這樣說的原因有哪些?甲骨文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被認為是極有價值的文物?
甲骨文從1899年被王懿榮發現(1898年發現,1899年經過王懿榮確認是商朝文字),在一百多年的過程當中,一直是學界非常熱門的一個研究領域。那么今天我們來看甲骨文,它差不多是從公元前16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這幾百年當中,商王朝的占卜記錄的文獻總集,它確認了商王朝的真實存在。比方說夏王朝到現在沒有文字記錄,因此,無論是司馬遷史書里面的記述還是其它的記述,我們都找不到考古的實證。而商王朝有了甲骨文,它就不僅證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而且能讓我們對商王朝的社會、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有了非常具體的知識。這是甲骨文的重要性所在。
從漢字的角度來講,雖然在甲骨文發現之前古代一直也有金文、大篆、戰國文字等等存在,而這些文字,比起甲骨文來,毫無疑問,還是更容易識讀,就是跟小篆之間的聯系,我們看得更清楚。而甲骨文,就讓我們看到了差不多在4000年以前漢字的樣子,它是比較原始的形態,同時,它又已經成為一個文字體系,成為一個符號體系,是比較成熟的漢字了,這對漢字歷史的研究來講非常重要。當然,甲骨文之前,漢字是什么樣的,我們也非常期待著有更新的考古資料能夠問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