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嬌蘭推“量子面霜”引爭議,護膚品牌瘋卷的“黑科技”是實力還是噱頭?

看完了護膚博主就3000一瓶的海藍之謎和9.9三瓶的萬紫千紅的成分表進行對比,我開始陷入沉思。

圖源:小紅書@君君不自知
味道相似、質地都是微晶蠟、石蠟,所以不好推開,功能都是保濕防干。也就怪不得有博主發自內心感嘆——“我懷疑海藍之謎面霜灌裝的是萬紫千紅”。
不止海藍之謎被琢磨了個遍,另一個盛產貴婦面霜的品牌嬌蘭最近也捅了科學家的窩。
沒錯,就是你知道的那個復原蜜很火的嬌蘭,在護膚品界穩居一線的大姐大,因為賣售價6100元50ml的“量子面霜”引發了爭議。甭管有沒有這個實力購買,網友們這回都能來笑上一嘴——“嬌嬌子膽子真大啊,怎么什么名字都敢取啊?”
嬌蘭在產品介紹中寫道,這個新品面霜是通過量子生物學應用于皮膚細胞的研究做出的新品,這一系列“Orchidée Impériale Gold Nobile(蘭花皇家黃金貴族)”的單品都用了這個技術,有助于皮膚煥發活力并恢復細胞初始水平。

圖源:嬌蘭
面對嬌蘭這一介紹和高調宣傳,連法國物理學家、法國原子能委員會主任Etienne Klein都有點坐不住了,“本以為這是開玩笑,沒想到真的有這款面霜產品。薛定諤、狄拉克和海森堡這些量子物理學家的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高端面霜怎么哪怕被嘲笑,也要上趕著蹭各種各樣的科技前綴啊?

“一種誕生于量子科學的皮膚美容復興新方式”,就這一句話,能讓一款面霜賣到6100元的超高價格。
“加個量子科學就這么高貴了?”、“真有量子?我不信”,社交平臺從外網一直吵到了內網,全球評論區的畫風,此刻達到了空前的一致。
這事兒還得從1月3日一個名為 G Milgram的視頻里說起。這位熱愛科學的視頻制作者表示,幾個月前他收到了嬌蘭關于推出這個新量子系列的內部文件。他嚴重質疑這次新品的科學依據,還提供了科學家的匿名證詞,譴責使用量子一詞。
他認為一門用來解釋物質如何在無限小的原子和粒子尺度上工作的科學,沒法挪到護膚品上用。
熱度不斷攀升,嬌蘭的評論區吵得不可開交。外網網友的陰陽程度絲毫不亞于國內網友戰斗力,“哎呀,用了不會變得太年輕吧,萬一回到我媽肚子里可怎么辦”、“能讓火箭發射嗎?那可是量子科學誒”……

圖源:ins嬌蘭評論區
面對這一爭議,嬌蘭也站出來做了回應,表示已經知道大家很關注“量子”這個詞在面霜上的使用爭議了,現在的表達可能有點混淆風險,會在確保科學性的情況下細化明確宣傳用語,避免理解歧義。
新系列雖然賣得貴,但那也是因為“量子生物學是最近公認的科學研究領域”、“基于應用于皮膚細胞的量子生物學領域的重大科學進展,并取得了經過驗證的結果”,而且還得到了來自捷克的Palacky大學生物物理學家的協助和證實。
在風波過后,法國官網仍舊保持著“量子生物學”的廣告宣傳,而中國官網及淘寶就稍微收斂了一些,形容為“光子抗老科技”。

圖源:淘寶
在護膚品上套一個“量子”這種聽上去就不明覺厲的科學支撐,傳言是由國內一家化妝品制造有限公司先提出的,宣稱自己能夠利用量子力學的震動原理讓皮膚在最大程度上吸收護膚品的養分,達到真正的“凍齡”效果。
但早在2019年,這種聽上去半真半假的宣傳就被打了假。中科院院士郭光燦在央視節目中公開表示:“目前沒有任何一款量子產品在市場中銷售,所有在賣的都是假的。”
量子狀態需要非常極端的條件才能實現,包括極低溫、強磁場、超短時間等,科學家證明一般生活中是很難見到量子效應的,大多只是運用在材料通信、石油勘探等專業領域。
這也不是嬌蘭第一次在超高端面霜上玩“離譜噱頭”了。
之前著名的嬌蘭蘭花面霜也被稱為貴婦面霜,同樣宣傳自己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合作,以先端全株蘭花分子萃取科技,“提供殿堂級享受”,50ml賣4100元,被不少消費者視為嬌蘭的經典之作。而另一款蘭花面霜則叫“臻蘭”,廣告宣傳語里同樣是說“法國嬌蘭歷經18年研究蘭花”,同樣是煥發青春活力,但價格就翻了幾番賣到13300元。

不只是“蘭”的區別,嬌蘭這個一萬多的面霜還搞了個“百年名瓷,盛載黑蘭”的宣傳點,說殼子來自法國瓷器奢品世家BERNARDAUD品牌,由50位卓爾不群的制瓷大師手工匠心,精良完成制模、燒制、上釉、烘烤每一道工序,是“卓越的藝術瓷罐”。
和這次加了“量子”一樣,之前這個“名瓷面霜”也是讓網友吐槽——“賣面霜就好好賣,非要為了賣貴而賣貴”、“現在的大牌為了從奢侈賣到超奢,真是啥活兒都能往上整”。
消費者看到背靠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又有自己品牌背書的嬌蘭,難免會產生“那可是嬌蘭誒,總不能騙我吧”的心態,甚至看到嬌蘭“量子面霜”只會感嘆“真的又有新科技了誒”,直到吵起來才反應過來——
“原來大牌真的會為了從高端變得更高端,說一些荒唐話啊……”

為了把自己的護膚品包裝得足夠特別、足夠稀有,大牌們可謂是煞費苦心。
只是苦了被薅禿了的喜馬拉雅山。雅詩蘭黛的奢寵白金花菁萃緊顏煥活系列主打成分是來自喜馬拉雅山脈的極地花;蘭芝雪凝水酷系列用的是被稱為“生命之水”的雪凝晶煥冰山水,在喜馬拉雅7,000米高處才能獲得。
其它名山大川也沒被放過。歐萊雅清潤系列宣稱用的是法國東部孚日山脈純凈SPA礦泉水,也就是被譽為“礦泉水中的香檳”的大名鼎鼎“巴黎水”。
總之,一切可能出現在《盜墓筆記》或《山海經》里的稀有裝備,都能讓這些想造高端護膚品的大牌們搜羅起來。

小紅書@CHANDO自然堂
消費品數據庫Euromonitor顯示,五年前國內高端化妝品銷售規模就已經達到了1518億元,占化妝品零售額的51%,份額第一次超越大眾產品。
大家都想做高端化,但怎么做,成了一門讓品牌們想破腦袋的學問。
越來越多的大牌護膚品開始用“聽起來科學”的話術推銷自己的親兒子。阿爾伯塔大學衛生法律和政策研究主席Timothy Caulfield針對這一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還創造了“科學開發”一詞,專門用來描述,品牌如何借用新興科學領域的語言來營銷未經證實的產品。
“如果嬌蘭這么大的品牌都在搞噱頭,那么其它說自己有科學研究的產品是不是也……”、“希望嬌蘭能引起轟動,并揭露所有這些騙局”。

但不得不承認,護膚品要想從高端進階到超高端,從貴婦專用到頂級貴婦專用,【成分玄學化】就是最簡單粗暴的制勝法寶。
去年8月Prada推出了全新護膚線,其中“動力面霜”號稱添加了18%的玻色因溶液,用可持續環保包裝,售價高達3080元,直逼赫蓮娜黑繃帶。

動力面霜&黑繃帶
但專業人士深扒了配方后發現查重率極高,都是標配的“xx因”,搭配上一些抗氧化的維他命,再來點保護屏障的神經酰胺。論起含量,三千的“動力面霜”只有18%玻色因,還不如加個小幾百買含30%玻色因的黑繃帶來得痛快。
用來抗老的玻色因火了以后,現在國內知名品牌幾乎都有自家的“因”。
歐萊雅不止靠玻色因,還有個也用來抗老的孚波因,歐詩漫有珍白因,自然堂有喜默因,百雀羚有聚光因和原初因。之前雅詩蘭黛同樣被群嘲的“長壽基因”因為違反廣告法被迫重新命名,改為“色提因”。還有更晦澀難讀的麥角硫因、依克多因……
“因”來“因”去,都是在卷一些抗老抗糖補水功效,只是念起來越來越玄學。
聽上去“xx因”似乎很高端,實則玻色因單純是來源于英文名Pro-Xylane尾調的“ne”,而依克多因Ectoin尾調是“in”、麥角硫因L-Ergothioneine尾調是“ine”。聽上去很專業很猛的成分名,實際上只是在玩諧音梗罷了。

賣13380元的經典貴婦品牌La Prairie臻愛鉑金尊寵乳霜宣傳自己有“鉑金勝肽”創新點,但勝肽在抗老界已然是元老級人物,說是“輔以鉑金的能量”,有助于喚新循環,但這個“輔以”屬實難以判斷功效,被網友評“單純是為了溢價而溢價吧”。
從高端到超高端的路上,品牌們有時候也容易玩脫。
蘭蔻賣1100的“小黑瓶精華”雖然價格高,但是宣傳自己可以“在7天內為85%的女性帶來完美明亮的皮膚,為82%的女性帶來令人驚訝的均勻皮膚,為91%的女性提供柔軟的皮膚”。后來就被起訴了,不得不以欺騙和誤導為由進行和解。

但說白了,如果真能好好弄出點名堂,誰也不愿意在成分上玩玄學或是起名上搞繞口令。但難就難在護膚品這玩意兒實在是折騰不出什么新花樣。
來來回回都繞不開美白、抗老、補水、提亮,針對性的成分早已被研發者們用爛了。只能嘗試新搭配或者去深山老林里找點新植物出來用作“輔助創新”。
而在成分幾乎已經形成自有數據庫的情況下,在消費者眼里,高端護膚品和平價護膚品唯一的界定,就只有價格了。
那就做高端護膚品得了唄,干嘛還要卷超高端?還得拜“用貴婦面霜不如做醫美”這個新共識所賜。
“神仙水”SK-II連續三年業績不佳;雅詩蘭黛2023財年第三季度營收占比最大的護膚部門,凈銷售額同比下降20%,利潤同比跌了62%。相對應的,國內醫美行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千億,且還在不斷擴大。和貴婦面霜同臺競爭的輕醫美(非手術類的醫療美容項目,主要包括注射類項目和光電類項目和其他微調項目)去年市場規模達到1464億元,增速21.04%,預計到2024年有望達到3185億元。
危機感這不就來了。

小紅書@折騰不止
如今即使是各種專業詞匯疊滿的高端貴婦護膚品,也逃不過社交媒體刷屏式的營銷,可刷多了也難免讓人疲倦以至免疫。于是大牌們不得不開始卷“科學技術”,借此給自己的高端產品打上讓人記憶深刻的標簽,順道升咖位。
但成分中,大多是被含含糊糊宣傳為主要起個“刺激”“增強”“優化”作用的東西,到底有啥作用,誰也說不準。麥吉爾大學學者喬納森·賈里說,沒有可以量化的方法來衡量“增強優化”這種表意模糊的詞。
不過為什么嬌蘭拿著“量子”二字敢要價6000,為什么被科學家們吊起來打的高端面霜在高端路上從不內耗,翻車了再原地爬起,下一個高端計劃永遠在路上?
賣護膚品其實玩的是心理學,對于超預算買貴婦面霜的消費心理,一網友總結精辟:越是超過自己消費能力的東西,我們越是覺得好。
朋友小楊告訴我,若是真搞了個6100元面霜在她臉上沒什么明顯效果,她只會懷疑自己的皮膚適配、或者手法沒用對,“原來是山豬吃不了細糠唄”。
開篇圖源:淘寶
封面圖源:小紅書@隱姓埋名的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