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講上海話的《魔都俏佳人》賀歲登場,何賽飛趙志剛茅善玉主演
茅善玉和趙志剛演一對情侶CP,毛猛達和黃齡演一對真假夫妻,何賽飛、郝平則要“強強聯手”,靠相親騙取家當……今年春節期間,一部充滿歡樂的方言賀歲劇《魔都俏佳人》將在上海上音歌劇院連演10場。這部劇云集了眾多上海家喻戶曉的明星演員,加之上海話為主、寧波官話、陜西話、蘇北話等各地方言輪番登場的演出形式,使得該劇演出消息一公布,就吸引了很多關注目光。

1月14日,《魔都俏佳人》舉行了發布會。導演何念、編劇趙化南,郝平、茅善玉、趙志剛、毛猛達等幾位領銜主演悉數來到現場,特邀主演黃齡和剛在《繁花》里以“楊浦小六子”為觀眾熟悉的上海演員何易等,也都在現場介紹了自己在劇中的角色。

發布會現場
《魔都俏佳人》是上海“演藝大世界”首部“方言賀歲劇”,由上海黃浦文旅集團、上海對外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上海藝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將于2月4-8日、2月13-17日上演。這部劇既是希望打造上海的又一賀歲文化品牌,也是推動文旅融合、帶動上海節假日文化消費的一次嘗試。
上海家喻戶曉的明星云集劇組
作為一部節慶檔期的合家歡喜劇,該劇編劇趙化南介紹,自己寫劇本的時候,就是有一個宗旨,就是要“開開心心,歡歡樂樂”。而劇組的演員也都表示,排練的每一天,都很歡樂。

編劇趙化南
該劇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何賽飛飾演的甘蔗阿嫂,和黃齡扮演的其侄女甘麗莎,盯上了毛猛達飾演的藥材行老板萬寶財的家當。甘蔗阿嫂百般算計無果,決定讓郝平飾演的年輕人孔白峰假冒豪門去萬家相親,想娶茅善玉飾演的萬老板女兒萬盈盈。但女大學生萬盈盈與趙志剛飾演的進步青年歐陽明正在戀愛,自然是極力反抗。從此,雙方開始斗智斗勇,并在過程中發生了種種令人捧腹的陰差陽錯,懸念不斷同時喜劇效果不斷。
參演這部賀歲喜劇的演員都是上海觀眾們耳熟能詳的名家、明星,生活里也大多都是老友,同臺演出都備感欣喜和興奮。

何賽飛
2023年憑借電影《追月》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的著名演員何賽飛重回上海舞臺就備受矚目,她因為工作未能出現在發布會。但還是在采訪時透露,自己和幾位主演都非常熟悉。尤其和趙志剛都是越劇演員出身,曾在央視一起合作過,此次在話劇舞臺再合作,也將延續一貫的默契。

茅善玉
茅善玉表示,要讓觀眾走進劇場,有一種走親戚、拿紅包的過年感受。在劇中,茅善玉和趙志剛要扮演一對情侶。兩人是上海滬劇和越劇的兩位大家,當年同時出道、一起成名,又同時成為院、團長,最后一起退休,一直都是上海最家喻戶曉的明星。

趙志剛
茅善玉說,自己在生活里和趙志剛一直都是“很要好”的朋友。而 趙志剛笑說:“我們這次演一對‘退休CP’,茅院長演22歲的女大學生,我相信她一定有能力演好。我呢,就盡量演出一些青春氣來,不能太成熟了。”

毛猛達
此外,在劇中,茅善玉和毛猛達則是一對父女,茅善玉笑稱,平時我一直叫他“毛豆”,現在天天要改口叫“爹爹”,一時還不夠習慣。歌手黃齡在劇中是毛猛達的正經妻子,于是,她的身份一下子變成了茅善玉的“小媽”,她說,“這個劇組里很多人都是我們家從外婆就開始喜歡的偶像,但現在我竟然要來演茅老師的媽媽了。這種機會太難得了,一定要來參加。”

郝平
滬語方言演繹上海風情
王家衛電視劇《繁花》掀起的滬語熱潮,而《魔都俏佳人》的一大“亮點”也是方言,尤其是滬語演繹更是這部劇的特色。除了滬語,還有何賽飛講的寧波官話,郝平講的陜西話等等,將在劇中串聯出一幅“全國方言地圖”。“
茅善玉說,自己天天都在追《繁花》,劇中故事和場景都和自己的記憶高度貼合,再通過滬語來演繹,更是讓她覺得“地道”。
趙志剛的感受也極其一致。“包括《繁花》在內的幾部滬語文藝作品,我都非常喜歡,因為它特別有市井氣,也就是生活化、接地氣,我們都覺得老親切的。” 在他看來,方言能更好地“把百姓身邊的故事通過獨特的語匯予以呈現,讓大家感覺到就好像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
毛猛達演了一輩子的滬語舞臺作品,包括《石庫門的笑聲》這樣常演不衰的作品,《魔都俏佳人》是他第一次演一個上海話的話劇,“隨著更多話劇、音樂劇作品的加入,很多青年觀眾開始進入到我們的場子里來了,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我們應該乘著大家對上海話熱情的這股東風,推出更多的上海話文藝作品。”

黃齡
有意思的是,此次參演的黃齡和何易,在電視劇《繁花》中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黃齡在片中化身為風情萬種的舞女金鳳凰,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何易在《繁花》中扮演“楊浦小六子”。
黃齡說,“普通話有普通話的味道,但上海方言這個是屬于上海這個城市獨有的,就自己的語言,能展現自己一種精神生活態度。很多意思的傳達,可能只有方言才能更加精準地去讓大家了解這個地方和這個地方的人。”

導演何念
導演何念和演員郝平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同事,合作過很多作品,雖然都不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但卻在上海生活了很多年,對上海文化十分熟悉。何念前不久剛和徐崢一起,將《愛情神話》改編成了音樂劇,其中也有大量的上海話。他笑稱,自己和郝平都是能聽懂不會說,但這次排戲,最大的任務就是學會更多上海話,也要在舞臺上傳達更正宗的上海味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