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恒瑞醫藥被賺差價?業內:中國BD市場尚在“補課”
·“一個(Aiolos Bio)是賭博,下注,幾年吃一次大單;一個(恒瑞醫藥)是制造業順便做海外增量。大家做的完全不是一個生意,恒瑞依然是賺錢方?!?/u>
醫藥市場上,買賣并非新鮮事,但“金子賣出白菜價”的生意令人側目。
近日,英國藥企葛蘭素史克(GSK.US)宣布,以10億美元的首付款,以及4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收購美國一家臨床階段生物制藥服務商Aiolos Bio。GSK瞄準的,是Aiolos Bio唯一的核心管線——用于治療成人哮喘的單克隆抗體AIO-001。
AIO-001管線并非Aiolos Bio自研,它授權自中國醫藥一哥——恒瑞醫藥(600276.SH)。2023年8月,恒瑞與Aiolos Bio達成協議,Aiolos Bio獲得AIO-001除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范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益,并向恒瑞醫藥支付2500萬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以及10.25億美元的研發及銷售里程碑款,此外還有實際年凈銷售額兩位數比例的銷售提成。
這意味著不到半年時間,Aiolos Bio轉手賺了9.75億美元(約70億元人民幣)的差價,業界因此評論:恒瑞醫藥將“金子賣出了白菜價”、“恒瑞在為他人做嫁衣”。
不過,一家證券機構的醫藥行業分析師近日對澎湃科技說:“自媒體跟風想搞大新聞,實際上對恒瑞根本沒什么大影響。因為兩家企業的盈利模式根本不同?!?/p>
“中國醫藥一哥”的轉型路
公開信息顯示,Aiolos Bio成立于2023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在倫敦設有辦公室。根據Aiolos官網信息,AIO-001是其目前公開宣布的唯一管線。在2023年8月與恒瑞交易成功后,Aiolos Bio就完成了A輪融資,規模達到2.45 億美元。隨后,Aiolos Bio以“10+4”億美元被GSK收購。
恒瑞醫藥成立于20世紀70年代,仿制藥業務曾是恒瑞醫藥的主營業務,一度在2018年占到其總營收比重的80%。但在2023年上半年,恒瑞醫藥第二批集采產品——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醋酸阿比特龍片因多數省份集采續約未中標,以及降價等因素影響,報告期內銷售額同比減少5.23億元。此外,恒瑞醫藥財報顯示,2022年11月開始執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產品報告期內銷售額同比減少5.78億元。在經歷了集采大砍價、醫保“地板價”的洗禮后,業績日漸承壓的恒瑞正處于由仿制藥轉向創新藥的過程。
根據公司財報,2023年上半年,恒瑞醫藥創新藥收入達到49.62億元人民幣(含稅)。2023年11月,恒瑞醫藥宣布新的員工持股計劃,業績考核指標有三項:創新藥銷售收入、新分子IND(藥研究申請)獲批數量、創新藥申報并獲得受理的NDA(新藥上市申請)申請數量(包含新適應證),若達不到業績目標則無法解鎖股份受讓。根據考核目標,恒瑞未來三年的創新藥收入分別要達到130億元、165億元、208億元,而2022年恒瑞的總營收為213億元。
在研發管線方面,腫瘤、自身免疫疾病、代謝性疾病等多個領域都是恒瑞醫藥的發力點。根據不完全統計,恒瑞醫藥目前已有10個創新藥獲批上市,50余個創新藥正在臨床開發,其中15個處于III期臨床研究及已遞交上市申請,40余個處于I-II期臨床研究階段。
“大船轉彎”的難處不僅在于成功做出創新藥,還在于拿下巨大的全球市場份額。橫向來看,國家醫保談判和集采政策之下,國內市場容量、支付條件有限,在此背景下,恒瑞醫藥作為“中國醫藥一哥”,要想完成市場目標,“出海”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與百濟神州等新興藥企“高舉高打”的出海策略不同,恒瑞醫藥的“出海路”顯得小心謹慎。
恒瑞醫藥在2023年共完成5筆“出?!苯灰?。除了8月與Aiolos Bio達成的交易,10月底,恒瑞醫藥與德國藥企默克(MKKGY.US)達成協議,恒瑞將以一款PARP1抑制劑和一款ADC(抗體偶聯)藥物,獲得1.6億歐元的首付款,和總計高達14億歐元的潛在付款。
其余幾筆交易則是此前就已經談好的合作,包括:300萬美元首付款授權馬來酸吡咯替尼給一家印度公司;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經在受理上市的“雙艾”組合(卡瑞利珠單抗聯合甲磺酸阿帕替尼),該療法有著一線肝癌治療的大適應證,市場潛力自不必說。
一位在跨國藥企工作的BD(商務拓展)告訴澎湃科技,“結果(上述組合的)全球權益給了一個韓國企業的美國分公司,而不是MNC(大型跨國藥企),且這家美國分公司的商業化能力還有待驗證。所以,恒瑞醫藥的BD還在‘補課’階段?!?/p>
前述醫藥分析師稱,總體來看,此次的AIO-001單抗交易中,所謂“中間商賺差價”的說法有媒體炒作嫌疑,對“恒瑞醫藥輕易出手”的觀點,他表示:“一個(Aiolos Bio)是賭博,下注,幾年吃一次大單;一個(恒瑞醫藥)是制造業順便做海外增量。大家做的完全不是一個生意,恒瑞依然是賺錢方?!?/p>
逐漸繁榮的BD市場
近年來,在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鏈,跨境交易都在不斷上演。
根據醫藥魔方數據,2023年全年,中國藥企BD交易總額達505.9億美元,交易事件共124件,其中近70筆海外授權交易,10億美元以上的交易有數起,包括百利天恒(688506.SH)授權給百時美施貴寶(BMY.US)的雙抗ADC(84億美元)、藥明生物(2269.HK)授權給GSK的4個TCE雙抗/多抗(15億美元)、亨利醫藥授權給諾和諾德(NVO.US)的高血壓新藥(13億美元)。
近日,2024年摩根大通醫療保健大會(JPM)首日,即誕生三個并購案:瑞士藥企諾華制藥(NVS.US)收購專注自身免疫疾病的Calypso Biotech,總額4.25億美元;美國默沙東(MRK.US)收購抗癌藥物研發公司Harpoon(HARP.US),總額6.8億美元;美國強生(JNJ.US)收購ADC賽道老牌企業Ambrx(AMAM.US),總額20億美元。
回看中國,ADC、大分子、小分子藥物是中國BD交易市場的主要陣地,ADC交易總額高達246.7億美元,占全年交易總額近一半。
據動脈新醫藥統計,在2023年中國醫藥BD交易中,德國藥企BioNTech(BNTX.US)、英國藥企阿斯利康(AZN.US)與中國藥企華東醫藥(000963.SZ)的成績最為亮眼。
2023年,BioNTech在中國創新市場共達成7項交易合作,阿斯利康與中國企業達成6項合作交易,且在ADC管線、代謝疾病領域以及細胞治療領域進行多點布局。2023年12月26日,阿斯利康以12億美元收購國內CAR-T領軍企業亙喜生物(GRCL.US),是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有史以來第一個MNC完整收購中國生物醫藥公司的案例。
華東醫藥是2023年最活躍的中國藥企,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共達成7項合作交易。2023年7月,華東醫藥和美國藥企Arcutis(ARQT.US)宣布,兩家公司已就自免產品羅氟司特外用制劑在大中華區以及東南亞地區的開發、生產和商業化達成戰略合作和許可協議。根據協議條款,Arcutis將獲得3000萬美元的首付款,不超過6425萬美元的注冊及銷售里程碑付款和分級兩位數的凈銷售額提成費。
“總體來看,國內企業剛起步做BD,市場規模有待擴大,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藥企‘掮客’。”前述醫藥分析師對澎湃科技說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