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會展經濟,株洲獨缺“時間”
時間,未必是物理意義,也可以是化學反應。

媒體報道,隨著通航博覽會、北斗峰會、軌博會等成功舉辦,湖南株洲第一次趨近了會展競技的舞臺中央。
2023年的株洲會展,種類繁多且放下身段,迎八方客,打開大門,引本地人。

當然,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如:
盡管頻繁卻讓普通人覺得距離有點遠,有點曲高和寡之感;
盡管公眾開放卻缺少更多互動環節,有點進博物館之感。
但2023,已經過去。
作為會展元年,也為株洲開啟了新的篇章,只是2024年如何升維呢?

時間,是個關鍵!
此處的時間,并非簡單的物理意義時間;盡管株洲的會展經濟還是萌新,成長之日尚短,還需較長時間孵化。
時間,是個變量!
株洲要得時間,是定位于一個點進行突破,即如何真正從萌新變為國內會展的新銳旗手。
所謂定位于一點,是株洲的會展不少,可缺少一定之基調,加上各地國際牌、國字號之類會展泛濫,也讓株洲會展顯得不那么亮眼、且缺少特色。
此處需要對標,對標的對象仍是“時間”,即國內一旦說起會展經濟,難以繞過的兩個高峰:博鰲時間、烏鎮時間。

為何兩地能在每年形成全國乃至全球聚焦的特定時間?
在于兩個會展。
其一是在博鰲舉行的亞洲論壇,讓一個小漁村從此驚艷人間。
由此而來,各種政治、經濟和區域合作會展也紛紛在此云集,進而帶動海南會展經濟;
其二是在烏鎮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讓一個小鎮上大佬云集。

依托于此,科技、文創和國潮活動也首選在此落地,成為長三角經濟活躍的縮影。

這就是國內會展的泰山北斗,問題來了,株洲憑什么對標?
答案是達標。
博鰲、烏鎮之所以成為頂流會展永久舉辦地,在于達成三個條件:某項經濟較發達、像達沃斯一樣優美、能代表中國千年文化。
株洲恰好先進制造業發達、擁有豐富文旅資源,且作為炎帝陵寢所在,可溯源五千年。

由是觀之,株洲會展經濟的定位,或可以炎帝IP為護城河,結合炎帝八大功績多為工程科技的人設,形成對全國乃至全球華人制造業精英的獨有號召力。

而無論軌道交通、航空航天,亦或服飾、陶瓷、醫藥,皆可納入其中,以一年一個“炎帝”主題先進制造業大展等方式,輔之以日常相關會展,眾星拱月唱響“炎帝時間”,盡顯制造名城夢想高遠。

若果真如此,會展元年開胃之后,株洲更可有為有味,真正擁有獨特、獨家且獨到的“時間”,日積月累力爭獨步天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