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愚園路附近開了朵“小藍花”,上海首家城區級認知障礙賦能中心揭牌
“最近的《繁花》里,講上海人有一個特點,‘不響’,我想上海的老年人更有這個特點,不響、不愿意麻煩別人,因此更需要我們主動挖掘老人需求,提供更完備的公共服務。”江蘇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江軼群在活動現場說。

2024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城區賦能支持中心揭牌。主辦方供圖
1月11日上午,2024上海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城區賦能支持中心揭牌儀式在安化路123號“小藍花市民中心”舉辦,這是上海首家城區級認知障礙賦能中心,也是第一個以記憶健康為特色的市民中心。
“小藍花市民中心”地處江蘇路街道,占地面積630平方米,借鑒了國際社區“Living laboratory”模式為認知障礙老人提供創新式照護服務。記者在現場看到,中心設有“記憶咖啡館”“花田美術館”“智慧體驗區”“鄰里共創區”“愚書房”“腦力健身房”“VR科普區”“和美家”“夢想家劇場”“小藍花實驗室”十大主題場景。

小藍花市民中心。 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圖
中心整體設計采用了明亮的色塊,潤物細無聲地嵌入了認知障礙照護的專業特色。比如門口的儲物柜叫做“忘不了”儲物柜,更多地考慮了老人容易遺忘的物品;比如門口咖啡館的服務人員是輕度認知障礙老人和志愿者,既是公益服務又幫助老人鍛煉腦力;比如小藍花閱空間,收集匯總的是國內外各類認知癥相關書籍,為家庭和工作者提供支持。
依托這一空間,以認知障礙友好化理念為聯結,街區居民也與鄰近的愚園路、武夷路等人氣街區形成公益串聯。長寧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沈昕介紹,中心具有周邊居民需要的助餐、日托、健康、活動等基礎功能,作用還輻射到了街區、賦能在行業。比如這期“花田美術館”的策展,就是年輕的感官藝術家團隊根據愚園路真實場景,編制了一個體驗認知障礙老人生活的記憶故事,從中心出發,經過電話亭、銀行、面包房、藥店等街區各個友好機構,最后回到中心還原和體會,讓更多人了解認知癥、關愛這個群體;比如“記憶課堂”品牌,將以排片的方式為養老機構護理員、社區綜合體運營者、家庭照護者、公益活動組織者等提供不同類型的專業培訓。

小藍花市民中心里的主題展。 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圖
長寧區介紹,接下來為期一周的“小藍花CITY WALK”活動就將正式開啟,隨著賦能支持中心的投入使用,長寧區還會開展包括記憶咖啡館、長者系列沙龍,以及藝術類、文體類療愈課程等特色活動。
據悉,長寧區是深度老齡化特點突出的中心城區,目前全區戶籍老年人口23.11萬人,占戶籍總人口比重的40.2%。隨著老齡化、高齡化進程加速,失智失能老年群體的照護越來越成為養老服務的重點和難點,認知障礙老人比例增長、家庭負擔加劇,診斷、照護和治療對個人、家庭及社會都帶來沉重的壓力。
為此,長寧區民政局積極行動,至2020年已實現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全覆蓋。五年來累計開展了風險篩查近7萬人,分析得出風險人數占老年人口的14.39%,明確了服務對象范圍;實施早期干預6.03萬人次,開展社區科普、個案干預、家庭支持等各類服務7.84萬人次;依托綜合為老中心等社區載體構建了一站式服務支持體系和資源平臺。
“小藍花市民中心是長寧五年來在老年認知障礙服務體系建設基礎上的新起點和再出發,我們將不斷努力增進老年人民生福祉,助力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為認知障礙照護服務的‘上海模式’貢獻更多‘長寧智慧’。”沈昕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