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冰雪民族赫哲族,神秘民族從哪來?

2024-01-12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赫哲族

據新聞報道,1月6日晚,在哈爾濱百年老街中央大街,西十道街附近,一群穿著魚皮服裝的人在派發小包蜂蜜和凍魚,這奇特的著裝引得許多人好奇。他們就是來自黑龍江饒河縣的冰雪民族赫哲族。在56個民族大家庭中,赫哲族是人數較少的民族,因為少,所以許多人對他們都感到陌生,但其實他們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又具特色的古老民族。

一、赫哲族的發展

赫哲族是我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他們的先民是肅慎的一部分,唐代時他們和黑水靺鞨有密切的血緣關系。遼朝時期,赫哲族歸屬于生女真。明代赫哲族歸屬于野人女真。明末,努爾哈赤17次用兵赫哲族生活區,擄掠了大量赫哲族人,將之填充到滿八旗中。

赫哲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圣祖實錄》中:“清廷命四姓庫里哈等進貢貂皮,照赫哲等國例,在寧古塔收納”。自此三江流域的赫哲族人得到了清朝承認。

在清代,赫哲、鄂溫克、鄂倫春、錫伯、達斡爾等民族有一個更出名的稱呼——索倫人。清朝入關后,索倫人仍過著落后的漁獵生活,這是因為清朝為了保證貂皮等東北特產供應和索倫人的戰斗力,禁止索倫人進入關內或大城市,禁止他們從事農耕工商,只允許他們漁獵采集以保持野性。一旦清朝需要征兵,索倫人就是天然的優質兵員,要被大肆征召。所以在清代,以赫哲族為代表的索倫人的生活是較為悲慘的。

民國時期,政體改變了,人民都民主共和了,赫哲族的生存情況有所好轉,但當時中國落后,中央政府顧及不到這些偏遠的民族。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赫哲族青年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由于赫哲族村落多在山林之中,便于抗日武裝發展,日本人為了防止赫哲人“通蘇”“通共”,就對赫哲族等山林民族聚居村落進行瘋狂掃蕩,強制將赫哲人遷居到江邊沼澤地。赫哲族人口銳減。按照人民網2019年采訪赫哲老人所說:抗戰勝利時,赫哲人僅剩不到300,民族瀕臨滅亡。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國家的政策引領下,赫哲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瀕臨滅絕的民族,重新換發了生機。首先就是赫哲族群繁衍。按照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赫哲族今天已經有5373人。赫哲族有語言而沒文字。2017年,赫哲族實現整族脫貧奔小康。

今天的赫哲人

二、赫哲族的文化

赫哲族長期生活在苦寒之地,受氣候影響,赫哲族人的生活有極強的季節性。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其他民族不同,歷史上他們以漁獵為主,養成了堅毅果敢的性格。赫哲族也是我國唯一一個生活在北方卻以捕魚為主要生存技能的民族。冬季,赫哲族人用網捕魚。因為冬季降雪量大,赫哲人狩獵會受到限制,在不斷地練習中,他們學會了利用雪地給自己助力。他們發明了樺木滑雪板,用魚皮或獸皮在滑雪板上做成腳套,滑雪板下則沾上狗毛。

赫哲人捕魚

赫哲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也圍繞漁獵展開,十分有民族特色。

服飾上,為了抵抗嚴寒,不影響外出打獵與運輸,赫哲族人的冬季服飾主打厚重、保暖、防風,衣服多用皮縫制以追求保暖。“魚皮衣”是赫哲族民族服飾中最具特色、最為顯象性的服飾,相當于他們的族徽!什么鰉魚、大馬哈魚、鯉魚、鲇魚、草根、趕條、白魚、鰱魚等魚皮,都可以用來縫制衣袍,因此魚皮衣也被譽為可以吃的服飾。歷史上赫哲族一度被稱為“魚皮部”,就是因為他們是唯一一個能用魚皮縫制衣服的民族。

身著魚皮衣的赫哲族姑娘

飲食上,赫哲族以魚為主食,并最大程度地利用魚資源。赫哲族吃魚的方法很多,也很講究。平常吃魚都是吃新鮮的,可以把魚穿在烤叉上燒烤,也可以蒸熟食用。對了,赫哲人還喜歡吃生魚,“剎生魚”、“涼拌生魚”、“炒魚毛”是他們的特色菜肴。捕魚也分淡季和旺季,那旺季吃不了的魚要怎么處理呢?他們就用日曬火烤的辦法進行加工,貯存起來以備淡季食用。赫哲族人貯藏魚的地方叫魚樓,一般都建在居所庭院中,幾乎每家一座,平時還用來放置漁具等物品。

凍魚是赫哲族冬天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物。他們先將凍魚的皮用刀削掉,然后將凍魚削成薄如刨花的魚片,再拌上土豆絲、綠豆、粉絲等,再加上調料,一道又香又脆的生魚片就做好了,這種吃生魚的吃法,有一個特別好聽的名字,叫作“刨花”。

赫哲魚干

住宿上,赫哲族人會因地制宜建造房屋,擋風保暖。除了日常房屋,赫哲族最愛建造的是為了捕魚或狩獵而建造的“卓”“胡如布”“昔日兔克”“撮羅昂克”。卓就是馬架子房,胡如布、昔日兔克則是地窖,撮羅昂克是尖型窩鋪,這些都是為捕魚而搭建的臨時休息場所。出于游動需要,這些房子都便于拆卸。別看麻雀雖小,五臟可是俱全。比如撮羅昂克,用十幾根或幾十根桿子撐起頂,再用茅草一層層疊加,如同蓑衣,里面可以安裝床鋪,以北為尊,多為老人休息處,東西則為年輕人休息處,可坐可臥,很是方便。

赫哲人的撮羅

交通方面,今天廣為人知的狗拉雪橇就是赫哲族人發明的。根據《黑龍江志稿》記載:“赫哲人所用狗爬犁,形如小車而無輪,以細木性軟者削兩轅,前半翹起上彎,后半貼地處置四柱與四框,鋪以板。如運重物,則于上彎處駕犬,二人在上,以鞭揮之,其速愈于奔馬”。赫哲族人是用三五只甚至十幾只狗牽引,駕橇者手持樹條等,指揮領頭狗和其他狗拉橇前進,速度很快,可日行一二百公里。需停時,駕橇者用兩根木棍交叉撐地即止。

赫哲雪橇

三、赫哲族伊瑪堪

赫哲族有自己的語言而沒有文字,他們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來記載歷史。赫哲族文學和歷史的代表就是伊瑪堪,它最晚形成于清末民初。表演形式為一個人說唱結合進行徒口敘述,大體上以說為主,以唱為輔。

赫哲族伊瑪堪分大唱和小唱。大唱多以說為主要形式,講述英雄莫日根的傳奇經歷和創世神話,一般篇幅宏大可以連講幾天。小唱以唱為主要形式,側重抒情和描繪赫哲人的生產生活。狹義上的“伊瑪堪”是指最傳統的“伊瑪堪”作品,即“伊瑪堪”的大唱——英雄神話部分,內容多以英雄莫日根為主人公。大唱作為最古老的作品類型,是“伊瑪堪”作品中最傳統、原始的形態,“伊瑪堪”說唱文學就發源于此。

伊瑪堪

赫哲族有濃厚的母系氏族社會殘留,女性社會地位較高,因此伊瑪堪有許多對女性形象的塑造。伊瑪堪中的女性形象個性鮮明,極具個人特色。女性角色擁有高強的法力,甚至可以化身成神鳥闊力作戰。神鳥闊力只可以由女子轉化而成,擁有在亡靈去往陰間時引路的能力,莫日根去陰間追魂也要依靠闊力。女子化身成闊力時可以幫助莫日根對戰敵人,在結束化身的時候也可以用法力幫助莫日根安排衣食起居。

作為赫哲族的史詩,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批準將之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之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史君說

今人在黨和國家的領導和支持下,赫哲族人努力地發展本民族特色,傳承本民族文化。今天借由哈爾濱冰雪節,赫哲族人來到哈爾濱,宣傳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讓人們更加了解這個古老又神秘的少數民族。

參考文獻

楊承雪:《當前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研究》,東北林業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冷日朗:《黑龍江省赫哲族冰雪民俗體育發展研究》,上海體育學院碩士論文,2021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城县| 墨脱县| 清镇市| 青阳县| 乌拉特前旗| 轮台县| 朝阳区| 大庆市| 柳河县| 张家港市| 眉山市| 柘城县| 土默特左旗| 巢湖市| 清徐县| 衡阳县| 罗城| 丽水市| 罗定市| 吐鲁番市| 金乡县| 鄂尔多斯市| 本溪市| 衢州市| 应城市| 原平市| 宁化县| 天台县| 怀安县| 忻州市| 新晃| 海原县| 偏关县| 琼中| 同仁县| 碌曲县| 正安县| 泰州市| 桦南县| 沅陵县| 西华县|